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江中遊經濟圈經濟總量

長江中遊經濟圈經濟總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21:26:39

随着工業化的發展,以大江大河大湖沿岸沿線城市經濟為支撐點,以沿岸水陸交通物流體系為基礎和紐帶,推動沿岸沿線經濟綜合發展為使命的流域經濟開放開發,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密西西比河流域的發展推動了美國崛起,萊茵河流域發展促進了法國、德國和荷蘭的繁榮。因此,我國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将成為新時代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

湖南地處長江經濟帶中遊,有163公裡長江岸線資源,并以嶽陽為湖南對接長江中遊的橋頭堡。在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湖南GDP排第5位、人均GDP排第6位;按當年價格計算,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長速度排第7位,近5年GDP增長速度排第5位、人均GDP增長速度排第6位。因此,湖南在長江經濟帶中扮演着“大腹地”和“硬脊梁”的重要角色,是長江經濟帶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和擴大開放的重要陣地。而且湖南的城鎮化對長江經濟帶人口城市化産生也将産生重大影響。作為長江水系重要組成部分的洞庭湖跨湘鄂兩省,直接連接湘資沅澧四水貫通長江,流域湖南全省,其突出特點是江湖聯結、交彙與緩沖。對于湖南來說,目前的這種江湖關系實際上是國家戰略層面的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與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系,這對湖南發展的全局是至關重要的。從目前的現實情況分析,洞庭湖生态經濟區與長江經濟帶的關系主要包括外江湖關系和内江湖關系。

一、外江湖關系是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

長江同洞庭湖是一體的,洞庭湖是長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中遊南岸,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長江中下遊重要的調蓄湖泊,北納長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接湖南湘、資、沅、澧四水,東接汨羅江和新牆河,江河來水進入洞庭湖後經湖泊調蓄,由城陵矶注入長江。所以,洞庭湖是長江之腎,對于天然行洪、蓄洪和洩洪,保護長江中遊地區的防洪安全和長江流域的生态安全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同時,長江來水也是支撐洞庭湖區物質生産和居民生活的戰略資源,是湖區發展不可替代的客觀條件,是建設洞庭湖生态經濟區的生命線。

但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成蓄水發電以來,曆史形成的洞庭湖與長江之間舊的平衡被打破,傳統的江湖關系(尤其是洞庭湖的調蓄功能)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受三峽水庫蓄水及清水下洩河道沖刷影響,幹流水位下降,加之三口洪道淤積,減少了三口洪道的分流作用,導緻長江來水大幅減少,洞庭湖由以往的水患變為水旱,出現經常性的幹旱枯水危機。據湖南省水利廳提供的三口水系變化的數據,松滋河東支沙道觀2002年以前平均斷流150天,而三峽工程正常運行後的2003年至2007年平均斷流驟增至205天;虎渡河彌陀寺斷流由2002年前的127天增加到155天,而南閘以下一般斷流時間達到280天以上;藕池河西支進康家崗斷流由241天增加到255天,其中2006年斷流長達338天,是有記載以來最長斷流記錄。洞庭湖區是湖南最重要的商品糧主産區,但由于缺水幹旱,南縣、華容、安鄉等地區出現大面積灌溉困難,導緻農作物改種甚至絕收,這在洞庭湖曆史上極其罕見。由于洞庭湖蓄水量減少,湖水體自淨能力降低,使洞庭湖區部分地區目前内河水體富營養化、幹涸現象十分普遍。這不僅容易發生突發性的環境污染事件,而且導緻了湖區居民飲水不安全。所以,解決好長江來水的問題,從根本上解除目前洞庭湖區的幹旱枯水危機,這是國家級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的命脈,同時也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條件。

此外,長江與洞庭湖的關系還有一個如何發揮嶽陽橋頭堡作用的問題。嶽陽港作為連接湖南長江黃金水道的樞紐,扼湘、資、沅、澧、洞庭湖與長江交彙之咽喉,已逐步發展成為以能源、原材料、外貿物資、糧食、紙品、化工、建材等物資為主,水陸中轉,兼有客運旅遊等多功能綜合性外向型港口,年完成貨物吞吐量超億噸,居“湖南第一港位置”,列全國28個主要内河港口第7位。是湖南省唯一的長江對外口岸,也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在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建設立體交通過程中嶽陽港口城市功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節點。港口城市功能發揮将影響湖南在長江經濟帶中的地位。根據國家相關規劃,長江經濟帶建設黃金水道,需要形成立體、綜合、密集的交通網,滿足運輸便利性和可靠性需要,實現不同交通方式之間良好配合。與國家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相比,湖南水運基礎設施落後,洞庭湖枯水危機頻發,内河經濟航道短,航道噸級水平不高,航道通航能力不足,目前可滿足經濟性标準的三級以上航道比重僅占5.8%(見表1)。而且鐵路與公路網絡與水路網絡銜接不到位,交通線密度和可靠性不足,基礎設施完善程度與國家長江立體交通網絡規劃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2013年,湖南鐵路營業裡程密度排名全國第19,鐵路貨運周轉量排全國第9位;内河航道裡程密度排全國第4,但水運貨運周轉量隻排全國第14位;公路密度排全國第9,公路的貨運周轉量排全國第8(詳見表2)。湖南公路運輸在地區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而水運在綜合交通運輸中地位與作用比較薄弱,再加之嶽陽港自身港口基礎設施薄弱,港口通過能力不足,這就極大制約了嶽陽港通江達海水運樞紐作用的發揮和大容量産業的集群發展。以嶽陽為代表的港口城市在湖南經濟中影響較小,2013年嶽陽市GDP僅為全省GDP的9.9%,洞庭湖經濟區GDP占全省GDP的22.8%,還低于長沙市占全省GDP比重29.3%。嶽陽和洞庭湖經濟區的經濟實力,與嶽陽作為洞庭湖區域經濟核心和洞庭湖經濟區作為湖南長江流域港口城市群的發展要求相比,經濟總量和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功能發揮都存在較大差距。當然,這同時也是發展的潛力。據此分析,以嶽陽及城陵矶港為龍頭,建設好以港口碼頭為重點的水運設施和高噸級水路網絡,發揮湖南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建設通江達海的大物流體系,是湖南對接長江經濟帶的關鍵。

長江中遊經濟圈經濟總量(洞庭湖區域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戰略地位)1

長江中遊經濟圈經濟總量(洞庭湖區域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戰略地位)2

二、内江湖關系是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關系

湖南整體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存在“線、湖、域”的三環關系,即湖南境内163公裡長江岸線和洞庭湖通過内河航道聯結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的問題。在這裡,長江岸線一體兩面,既是長江在湖南境内重要的碼頭港口資源,可布局大交通物流和大環境容量産業,且又是洞庭湖與長江聯結的紐帶,而洞庭湖則是四水與長江聯通的樞紐,決定着湖南全域對接長江經濟帶的功效,實際上是湖南全域通過洞庭湖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問題。所以長江岸線和洞庭湖體是一個地理整體,是長江經濟帶在湖南的重要支撐平台,也是兩大國家戰略區的交集域,具有“大港口,大容量,大腹地”的經濟地理優勢和國家戰略區疊加的宏觀政策優勢,同時又具有聯通省内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的大平台優勢。

湖南河網縱橫,幾乎全為洞庭湖水系,長度5公裡以上的河流5341條,尤以湘江、資江、沅水和澧水四條河流水系為最大,連接了全省80%的縣市。其中源自廣西東北部海洋山西麓的湘江全長856公裡,流經我省永州市、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長沙市,至嶽陽市的湘陰縣注入長江水系的洞庭湖,流域面積94660平方公裡,為湖南流量最大、經濟價值最高、流域最廣的河流。在湖南,湘江流域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經濟社會文化最發達,整個流域地區生産總值占全省的6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50%。而這其中長沙的地區生産總值和财政收入又占整個流域的一半以上。湘江流域是湖南重要的農林牧漁生産基地和工業文明的發源地。工業曆史悠久,特别是有色金屬工業已有上千年曆史,到21世紀初已形成了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汽車、化工、有色金屬冶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等為主的特色産業集群,其工業總産值占全省的70%以上。湘江流域還集中了優勢科教文衛資源,約占全省的60%左右。基于此,洞庭湖帶四水的内江湖關系,其重中之重是洞庭湖與湘江的關系,其核心又是作為長江岸線的港口城市嶽陽與湖南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城市群的直接聯姻,實現長江經濟帶與京廣經濟帶(聯京津冀)的交彙聯通。這裡的一個重大戰略謀局是,在建設長江經濟帶,構建沿海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棋局,實現長三角地區、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經濟區三個“闆塊”的産業和基礎設施連接集聚發展中,提升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的戰略地位和競力。以長江中遊城市群中的武漢城市圈同長株潭城市群比較,2013年武漢城市圈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4956億元,而長株潭城市群隻有10539億元,隻占武漢城市圈總量的70.83%,其經濟實力和競争力明顯弱小。而我省東軸線三大經濟圈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1802億元,超過武漢城市圈總量的45.77%,其比值由0.7:1提高到1.45:1。其中處于長江經濟帶結點的北端洞庭湖生态經濟區與長株潭城市群的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6839億元,大于武漢城市圈總量的12.59%。總之,無論從湖南東軸線大經濟區總量來比較還是從東軸線中北端地區總量來比較都大于武漢城市圈總量,其在長江中遊城市群中的戰略地位将大幅度提高。同時,這也多倍數地強化了對江西昌九一體化經濟區(2013年經濟總量4900億元)的極化力,實現對長三角地區跳躍式高位承接與融合,更充分地發揮結合部功能。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對于湖南來說,大湖經濟與大江經濟的關系在當前就是國家戰略層面的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與湖南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系,特别是國家全力打造長江黃金水運的大通道,這對湖南發展來說是事關全局的新戰略機遇。湖南163公裡長江岸線和洞庭湖體是長江經濟帶在湖南的重要支撐,具有聯通省内湘、資、沅、澧四水流域的大平台優勢,其重中之重是長江岸線港口城市嶽陽與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城市群的直接聯姻,推進長江經濟帶與京廣經濟帶(聯京津冀)的交彙聯通,實現“大交通、大港口、大容量”新經濟地理同“大産業、大園區、大增長極”現代生産力優勢互補重組,打造湖南的超級産業集群。目前在後三峽時代,長江與洞庭湖地理關系還有一個重大現實問題,這就是必須解決好長江來水和洞庭湖保水的問題,從根本上解除目前洞庭湖區的幹枯危機和四水航道噸級水位偏低問題,發揮湖南長江黃金水道功能,建設通江達海的大物流體系,這是洞庭湖生态經濟區建設的命脈,也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關鍵。為此,提出以下兩點具體建議:

一是推動洞庭湖治理發展與“四水”水系建設。洞庭湖治理及生态經濟區的建設是事關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大事,“十四五”湖南應采取強有力工程性措施治理和建設綠色化洞庭湖。為此建議集中力量抓好三大工程:

第一大工程是“引水控流”設施建設。後三峽時代長江水系發生了重大變化,洞庭湖出現了嚴重的枯水現象,因此“引江濟湖”和“控湖出流”就成了建設綠色化洞庭湖和長江經濟帶的兩大關鍵工程。“引江濟湖”工程是解決長江分支松滋、太平、藕池、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河系在枯水季節江水入流的問題。這裡的核心工程是實施以松滋口建閘為重點的四口河系整治,以徹底解決枯水問題,确保生态經濟的發展。“控湖出流”工程是以暢洪控枯為運行原則,綜合采取長江上遊水庫生态調度,控制洞庭湖枯季出流等措施,恢複三峽工程運用洞庭湖水位變化節律,确保洞庭湖枯季的水面面積和湘、資、沅、澧四水航道水位,建設湖南長江水系綜合運輸的黃金水道。這裡的關鍵工程是城陵矶水利綜合樞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争取國家立項建設。

第二大工程是環湖公路設施建設。公路運輸是長江洞庭湖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着聯結和溝通各種運輸方式的作用。洞庭湖區在“十四五”期間主要應穩步推進區内高速公路建設,按照區内成網,出口通暢的要求構建環洞庭湖“Φ”型環線十縱線的環湖高速公路架網,聯結區内主要鄉鎮、重要景點、港口碼頭和交通樞紐,形成包括東洞庭環湖公路、南洞庭湖環湖公路、西洞庭湖環湖公路和北洞庭湖環湖公路節點聯通的“環湖公路圈”,推進洞庭湖區物流業和環湖旅遊業發展。

第三大工程是創立國家公園體制。為發揮洞庭湖生态核心功能區的作用,為長江中下遊提供生态保障,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啟動洞庭湖國家公園體制創新的改革。初步設想,以洞庭湖湖體為體,範圍包括東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以及三湖連接水道和“四水”“四口”尾闾,總面積約4000平方公裡,基本達到保護江湖濕地生态系統完整性的要求。在管理體制上有兩種選擇,一是中央直管,成立洞庭湖公園管理局,直屬中央管理,中央财政預算單列。二是由中央和省共同管理,中央立法,财政單列,成立洞庭湖國家公園管理局,委托湖南省代管。

二是建設長嶽百裡口岸經濟産業廊帶與湘江自貿區。建議我省“十四五”時期對湘江新區調區擴區,以金橋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構建沿湘江及洞庭湖包括開福區、長沙縣、湘陰縣、汩羅市、嶽陽縣和嶽陽樓區及雲溪區部分鎮區在内的百公裡口岸外向經濟制造業廊帶。充分運用湘江長沙岸線2000噸級霞凝港碼頭連接湘陰岸線3000噸級漕溪港深水碼頭,并以規劃建設的湘陰5000噸級虞公廟港深水碼頭為中心樞紐直通長江,實現G240、平益高速、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及高鐵同黃花國際機場聯通,形成功能協調、疏密有緻、協同高效、特色突出的長嶽口岸經濟百裡制造業走廊,并聯通常德、益陽口岸碼頭,推進沅水浦市至常德、澧水石門至茅草街、南茅運河、華容河、塞陽運河等的航道整治和阻礙航道建築物改擴建,加強港口建設,構建以長沙港 嶽陽港為中心,湘陰、益陽、常德、津市等港口為基礎的現代化港口體系,形成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口岸經濟群帶,在此基礎上申建湘江自貿區,以此為中心聯通郴州、衡陽、湘潭、嶽陽和長沙等綜合保稅區,以要素貿易和産能出口為主打,形成帶動湖南全面開放的平台體系。

注:文中的有關數據主要參考了《洞庭湖發展論壇文集》中有關資料

(作者簡介:劉茂松,教授、博導、湖南師範大學湖南經濟研究所所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