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0 00:07:32

今天的育兒金句:如果你非要表揚,用“我——信息”的語言結構。

比如,當孩子幫忙洗碗後,父母平常的表揚是,“你真是個乖孩子!”,也許這句話就是父母的習慣性表揚(昨天的育兒金句)。

托馬斯.戈登建議家長改成:“我非常感激你今晚的幫忙,我那會已經累壞了。”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父母效能訓練第一集)1

一、“我——信息信息”和“你——信息”

他在1964年把上面的肯定信息的語言結構,定義為“我——信息”。

而父母的習慣性表揚所用的語言結構是“你——信息”。

要理解表揚及其副作用,先看托馬斯.戈登給表揚下的定義:通過語言信息對他人、行為或者成就做正面的評價。

來看下面的幾個句子:

你真是個好孩子;

你這麼聰明;

任務完成得不錯。

這些句子中都用一個稱謂——你。所以,托馬斯.戈登把這樣的表揚的語言結構,稱為“你——信息”,而表揚的背後隐藏着父母的評價和操控。

更換“我——信息”就沒有表揚這樣的副作用,至少大大降低這樣的副作用。

請注意,更換“我——信息”的首要條件是,請父母先放棄評價和操控孩子,否則我們使用的“我——信息”,其實依然還是“你——信息”。

換句話說,“我——信息”僅僅要求我們把自己的第一感受表達出來,記住,是第一感受!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父母效能訓練第一集)2

二、習慣性表揚

昨天的育兒金句:父母會患有一種病,叫做習慣性表揚(這名字是我起的)。

如果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每完成一步都要尋求大人的肯定,如“我做的怎麼樣”?這時,家長和老師就要注意了,這些孩子的評價機制在大人那裡,屬于外在激勵型的孩子,按盧梭的觀點,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的内在激勵(自我激勵)!

換句話說,這些孩子在尋求家長和老師的表揚,表揚正是這種外在激勵。因此,如果家長和老師觀察到,孩子為了取悅自己而做某些事情,就要警惕自己的表揚了,因為孩子會避開那些大人不表揚的行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會警惕自己的表揚。

心理學家把這種外在評價機制稱為“外在評價點”。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父母效能訓練第一集)3

三、當孩子進入青春期

為什麼随着孩子的長大,父母就無能為力了?

托馬斯.戈登給出的解釋是,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用了太多的管教,這些管教指的是外部的獎勵和懲罰,獎勵用得最多的是習慣性表揚。随着孩子的長大,這些外部的獎勵和懲罰全部失效!

此時的家長,無法控制一個不需要依賴自己的人,也無法控制一個和自己沒有關系的人。

托馬斯.戈登還說,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的第一想法是,趕緊讓他成長分出去住,這是多麼的痛苦和無奈,我想這應該是,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共同心聲。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給出的解釋是,表揚的作用被誇大了,因為表揚常常是無效的而且會破壞親子關系。

他列出的證據是,理查德.法森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首次分析了:“為何表揚會經常無效”。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父母效能訓練第一集)4

四、沒有經過獎勵和懲罰訓練的父母

按照P.E.T(父母效能訓練)的觀點,獎勵和懲罰是心理學博後,有幾年經驗的大師才能正确掌握,卻被用在這群沒有經過獎勵和懲罰訓練的父母身上,苦的就是我們這些孩子!

4.1、獎勵要起作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受控制者的需求大于願意付出的代價;

2、獎勵滿足受控者的一些需求;

3、受控者隻能依靠控制者才能獲得這些需求;

控制者的獎勵方式有兩種:

1、承諾獎勵。也就是有條件立即獎勵,比如乖乖上床睡覺,我就給你講故事;

2、事後獎勵。當行為符合控制者的意願,就會給予獎勵。如當老師看到學生安靜坐好時,給他們一個表揚:“你們真是一些乖孩子”。

4.2、懲罰要起作用,也必須滿足三個條件:

1、産生剝奪感;

2、沖擊足于放棄;

3、無法逃離受控環境;

4.3、使用獎勵會遇到的七項困難:

1、獎勵過多會失效;

不管是獎勵還是懲罰,都要求即時性,否則效力就會減弱。而最荒唐的事情是,這些倡導權力管教的作者卻建議:當孩子的行為激怒父母時,父母先離開現場,過後再進行管教。

2、不可接納行為被獎勵;

作者舉的例子是,當他上小學時,為了讓他成為班裡的好孩子,有幾位老師嘗試了各種獎勵方式。可是,他扮演小醜也獲得了同學們的笑聲與掌聲,以及完全的關注,這也是一種獎勵,足于抵消老師們給予的獎勵,所以,老師們的獎勵是失效的。

3、孩子自己就能獲得獎勵;

大一些的孩子就能自己獲得獎勵,比如青春期的孩子。

4、獲得獎勵的可能性不大;

在班級裡的尖子生估計就10%,就他們能經常得到獎勵,而對其他學生來說,他們獲得獎勵的可能性太小了。換句話說,這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為了要獲得獎勵,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5、可接納行為沒有獎勵;

一開始,可接納行為出現父母就獎勵,如果可接納行為之後的出現,沒有得到及時獎勵,這個行為的鞏固周期會很長。

6、孩子為了獎勵而行動;

如孩子會說:“我已經吃光了所有的蔬菜,我能吃兩勺冰激淩嗎?”這些語言說明孩子的内心認為:在他們做出的良好行為時,就應該得到獎勵,這就是典型的有條件獎勵——為了大家記憶。

換句話說,孩子的行為是為了獎勵,其内在動機可能是尋求關注、尋求自己認為的價值。所以,父母首先要學會的是,放棄所有的有條件獎勵!

7、沒有獎勵就意味着受到懲罰。

父母和老師是不可能一直表揚的,當表揚退去的時候,就是孩子行為改變的時候,因為孩子此時受到的就是懲罰。

父母效能訓練啟程篇12課(父母效能訓練第一集)5

一場風波

我今天為何會下如此大的功夫,來宣揚托馬斯.戈登的P.E.T,就是因為昨天的育兒金句——習慣性表揚,在群裡引起一場大風波,家長們一緻對我的斷言進行猛烈的攻擊,認為表揚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昨晚對此進行思考,認為我講的證據還不夠充足。還有一個不足就是,我廢掉了“表揚”之後,沒有使用替代“表揚”的方法,早上我重新翻閱《P.E.T-喚醒孩子的自律》,下筆所得今天的文章。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希望在你的家庭中見到更多的笑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