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一個舞者。
為了最美的體态,她常年吃素,甚至隻吃玫瑰花瓣,造成不能生育。
為了象孔雀,她雙手留着五厘米的長指甲,每年花數十萬去保養,連吃飯、穿衣等都需要助理幫助完成。
即便如此,她兼具美貌與才華。
她把孔雀舞推廣到全世界,她的成就,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她的成功更多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
熱愛
1958年11月,在不足百萬人口的白族村落裡,一個女嬰呱呱墜地,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名女嬰,會走出雲南,走出中國,享譽世界,她就是被譽為孔雀女王的楊麗萍。
如果寒門難出貴子是一種宿命,那麼在偏遠山陲走出來的楊麗萍絕對算是傳奇。
楊麗萍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是家中長女,有兩個年幼的妹妹和一個弟弟。
1967年那個特殊的年代,地主出生的楊麗萍父親内心無比焦慮,批鬥、遊街折磨着這個中年男人,終于在一個夜晚,他悄無聲息的離家奔命,從此消失。
往後幾年裡,幼小的楊麗萍已經開始辛苦照顧弟弟妹妹,插秧、打柴、做飯、喂豬、放牛、做草鞋、繡花、割麥子樣樣能行,上山砍柴還經常會遇到狼,這可能是所有貧困家庭孩子都會有的日常。
但唯一不同的是,整個少年時期,她每一分鐘都在勞作,每一分鐘又都在想着跳舞。
所謂天才,就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明白自己熱愛什麼,并把它作為畢生使命。楊麗萍就是這樣。
楊麗萍熱愛舞蹈,在未滿11歲時,她已經是村裡跳舞拔尖的那種。
白族人崇尚自然,在大自然中唱歌跳舞是當地少數民族生活的一部分,這為楊麗萍一生打下了基礎,他一生沒有老師,也不是舞蹈科班出身,大自然是她一生的老師。
1969年,因為在村裡小有名氣,她被西雙版納歌舞團選中,這可以算是她一生從事舞蹈事業的起點,但11歲的楊麗萍是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孔雀公主,她隻希望按時領取歌舞團每個月發的30元錢,1969年全國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是33元。
一直到她21歲10年間,她随着歌舞團,走遍雲南各少數民族,翻山越嶺,走村串寨,風餐露宿。
颠沛流離的生活讓許多隊員離開,但對年華正茂的楊麗萍來說,這不叫苦,它比不了鄉村勞作的苦,一個月30元的工資也是全家人生活的期盼。
順境下的愛那叫喜歡,逆境下的不放棄才叫熱愛。
她在奔波中觀察風怎麼吹樹葉,觀察螞蟻如何排隊形,觀察蝴蝶如何去翩翩起舞,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和經驗。
她即便回家探親,也會帶着妹妹去寺廟孔雀,蹲在旁邊觀察孔雀怎麼開屏,怎麼發出叫聲,怎麼吸引雌孔雀。
這10年,楊麗萍顯現出一個舞者最基本的能力和心性:熱愛和堅韌。
隻要心中有熱愛,那麼所有的困苦都不覺得苦,反而自得其樂。
坎坷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屬于楊麗萍的機會終于來了。
1979年,21歲的楊麗萍作為七公主的B角,參加巡回演出,A角演員生病,臨時由楊麗萍上場。
那是大家第一次發現楊麗萍有多動人,當時作為第一代"孔雀公主"封神的刀美蘭不喜歡楊麗萍,另外當地習俗隻有傣族女孩才能跳孔雀舞,而白族的楊麗萍跳七公主,讓多數人都不服氣。
可是這一切阻擋不了太陽的照常升起,隻要她一出場,當地人不得不服,美的驚人。
21歲的楊麗萍迎來了掌聲和鮮花。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麼僅僅是一個舞蹈愛好者,迎來了春天不足為奇,這不是楊麗萍所要的。
一個人夢想越大,那麼所要承受的磨難就越大,這是萬世不變的真理。
1980年中央民族歌舞團恢複招生,需要從全中國各地少數民族抽調學生,楊麗萍再一次成為幸運兒,隻是這次幸運從雲南轉到了北京。
對多數人來說,能進入北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但對楊麗萍來說卻是痛苦的開始。
中央民族歌舞團是正規國家單位,平時以國外芭蕾舞為基本功訓練方法,這對沒有接受,過一天正規訓練的楊麗萍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
她身體僵硬,跳不高,劈叉怎麼也拉不到180度,動作過不了關,成了團裡的老大難,每天被老師刁難。
更要命的是她好像被孤立了。團裡那些正規芭蕾舞出身的姑娘,個個心高氣傲,瞧不上這個西南邊陲來的野路子。
楊麗萍也不服輸,沒有朋友就獨來獨往,沒有老師認可,就獨自排練。
她按自己的方式練功,一個人排練通宵跳舞,因為跟不上團隊訓練節奏,不能上台演出,受到老師批評,還被扣營養費,沒人願意跟她一個宿舍,她就被安排在漏雨的倉庫裡。
管理員不讓開燈,她點蠟燭練習,沒有足夠的錢,她就吃水煮白菜,雨天漏雨她就去壓腳。
她用極盡瘋狂的方式投入到自我訓練中,隻是為擺脫那些冷眼和不認可。被全天下孤立讓楊麗萍陷入自閉。
在雲南生活的困苦沒有壓倒她,在北京無盡的冷淡,也沒有摧毀她的意志。
1986年,楊麗萍遇到了人生第2次轉機,但這機遇也是她自己争取到的。
第二屆全國舞蹈大賽正在海選中,但是所有人都沒有通知她,團裡壓根兒都沒考慮選送她的作品。
當楊麗萍得知消息時,立馬自己弄服裝,編排,自己錄制,把節目帶子送到組委會的時候,被告知已經過了截止時間。
楊麗萍哭了。28歲的她知道,一個舞蹈員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再不出頭可能就此沉寂了。
她的哭泣引起一個文藝幹事的注意,好心的文藝幹事在評委休息時,把楊麗萍的帶子放給評委看,也就是那時評委震驚了。
她的《雀之靈》被看到了,獲得創作一等獎,表演一等獎,也就是那一年她登上了央視春晚,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随後連續七次登上春晚的舞台。連馮小剛都評價說,楊麗萍不是人,是精是仙。
命運之神眷顧了楊麗萍。多年的不平,冷遇,歧視,在那一刻都顯得微不足道,她的熱愛與堅韌換來了應有的回報。
涅槃1990年,楊麗萍應邀在第11屆亞運會閉幕式上獨舞《雀之靈》,這一年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劉淳晴。
站在世界最高舞台上之後,是不缺鮮花和掌聲的,1990年到2000年,這一個10年,是屬于楊麗萍的時代,她的生活既燦爛又平淡。
2000年,45歲的楊麗萍從中央民族歌舞團辦理的退休,因為她要回雲南,去做一件大事。
她答應與殷曉健合作,打造《雲南映象》。也正因為這次合作,楊麗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面臨着向死而生的涅槃。
她投資40萬元資金,投入到《雲南映象》創作中。她到雲南大山去選角,自費定做演出服,親自編舞,拉着一大幫團隊成員排練節目。
經過三年精心打磨,2003年4月25日是《雲南映象》的首演日,可是卻迎來了非典,所有劇院要求停演。
三年的心血打了水漂,演員不斷流失,高額的房租正常支付,演職人員沒有演出,但也要吃飯,所有人都指望着她,每天流水一樣的費用讓楊麗萍幾近崩潰,迫不得已她賣掉自己的房子,甚至違心去街拍廣告來增收。
殷曉建為了早點開演,托關系找來省委宣傳部長,希望楊麗萍能求情。但是楊麗萍再難也沒有開口,她知道求人之後必然要受人以柄,那麼對藝術的要求是要改變的,這是她不能容忍的。
最終楊麗萍解散了《雲南映象》,胎死襁褓的痛苦隻有楊麗萍知道,對于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來說,舞蹈就是她的孩子,可是這個經過三年分娩的孩子,未出生就夭折,怎麼會不讓人痛心?
老天不負苦心人,2003年8月,非典疫情過去,《雲南映象》重新上馬,首演就震驚四座。那時候去雲南旅遊必看節目《雲南映象》,觀衆滿意度達到97.5%。
鳳凰涅槃,一飛沖天。從2003年開始,楊麗萍和舞團情況逐漸好轉,在國内外聲譽鵲起,拿獎拿到手軟。
再出發截止目前,《雲南映象》公演19年,線下演出超過7000多場。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大範圍肆虐全國。《雲南映象》演出團隊在連續兩年虧損4000萬後,不得已宣布解散。
這是繼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雲南映象》第二次宣布解散。
作為藝術總監和總編導,62歲的楊麗萍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落下淚水。這個隻有80斤重的瘦弱女子,在回顧自己50年的舞蹈曆程中,第一次承認自己老了。
但是正如楊麗萍所說,隻要心中的舞台還在,他們終有再相聚的一天。我也相信雲南印象這個品牌不會消失,他們永遠在路上。
如果上天從不敗美人,那麼楊麗萍的一生太過坎坷;如果上天從不埋沒人才,那麼楊麗萍的成功太過艱辛。
願蒼天不負有心人,未來不再有挫折。
文章參考資料:公衆号你的我的虛榮,作者張一心,(ID:urmyvanity),鳴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