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不管再看幾遍。
都會心如刀絞。
青春的美好與背叛,都像一個一個又一個泡影。
存在過,丢失了,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就像在網上流行的那句話:“陳尋那麼愛方茴,為什麼和沈曉棠在一起?”
是啊,為什麼呢?
因為新鮮?因為刺激?因為對方茴膩了?
多年後再重溫這部劇,終于知道其中原因。
一段感情遭到第三者破壞。
原因一般是多方面的。
第三者自然有錯。
但是本身的感情狀态,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陳尋和方茴的戀愛,在高中的時候,衆人皆知。
也很甜蜜。
可是後來呢?
追求的急切與浪漫已經不見。
陳尋和方茴擺脫了高中的學業困擾。
在大學校園,本可以更浪漫更美好地相處。
可是兩個人卻好像隔了很遠。
沒有光明正大地約會。
陳尋的室友,和方茴的室友,甚至不知道他們彼此是情侶。
這是什麼愛情?
又不是偷來的,幹嘛不名正言順地公布呢?
也正是因為他們之間的距離疏遠。
而陳尋則忙着做其他更多的事情。
認識沈曉棠之後,更是忙得不可開交。
兼職,唱歌。
和沈曉棠相處的時間,比和方茴在一起都多。
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可是方茴也不是特别活潑的性格。
對方不主動,她心裡也憋了個勁,不會主動去求陪伴。
如此一來,彼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本身的感情,就開始走下坡路。
确實,方茴不浪漫,不活潑,不張揚。
但這都不是錯。
後來的陳尋開始有了欲望。
面對花花世界,他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戀愛對象方茴對他來說,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他卻是方茴的全部。
陳尋的欲望在膨脹。
幾次提到想要和方茴發生關系。
都被方茴拒絕了。
可是恰巧身邊又出現了沈曉棠。
沈曉棠性格活潑,也很大方,逐漸地陳尋有意思。
甚至可以主動表達說:“要不要,跟我談個戀愛試試?”
陳尋懵了。
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有女朋友。”
可是眼神裡都是詫異和不好意思,還有一份沖動。
可是這一撩,一答,卻有了不一樣的情愫。
陳尋不可能不知道沈曉棠對他的感覺。
陳尋也深知沈曉棠的性格。
沈曉棠大大咧咧,追求愛情也是雷厲風行。
就如他們的相識。
就充滿趣味。
包括他們的興趣愛好,也一樣。
以至于他們有很多共同話題,也有很多共同愛好。
這對陳尋來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
他知道,隻要他願意,沈曉棠一定會比他更主動,更熱烈。
陳尋也深知,他想實現的欲望,可以快速地在沈曉棠身上達到。
這就回到了一個問題。
陳尋本就是花心的。
男人本花心,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更何況是陳尋這樣的男人。
他當初可以為了和方茴在一起,做盡勇敢之事。
那麼後來的他,同樣可以跟為了跟沈曉棠在一起,不惜背叛方茴。
說到底,沈曉棠的性格火辣,給了陳尋無數的新鮮感。
就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
陳尋的欲望,沈曉棠可以接住。
于是在很短的時間内,他們接吻,在一起。
甚至很快就在校外同居。
這就是陳尋。
那時的他,已經完全不顧方茴的情緒。
他隻知道和沈曉棠在一起。
可以釋放熱烈和激動。
他享受着一切的刺激感和新鮮感。
說白了,隻是那時候恰好出現了大大咧咧的沈曉棠。
才和陳尋當時的欲望撞擊了。
即使沒有沈曉棠。
有其他的大大咧咧的姑娘,稍微丢一些橄榄枝給陳尋。
他一樣可以及時地接住。
并陷進新鮮感的漩渦裡。
難以自拔。
陳尋愛方茴。
也一直愛方茴。
但是比起欲望和自己,陳尋更快速地想要先滿足自己。
想來他也是自私的。
而陳尋和沈曉棠的結合。
不過是新鮮感和一時的契合罷了。
陳尋從來都不愛沈曉棠。
隻不過是抗拒和方茴的落寞,追求刺激和新鮮的一個舉動罷了。
在陳尋眼裡。
“沈曉棠”或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新鮮感,一種别樣的享受對象。
今日讨論:你們覺得陳尋愛過沈曉棠嗎?
-end-
五月的晴天:專注于兩性情感觀點,書評影評,成長勵志類文章創作,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所有人都幸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