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8時43分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二個節氣
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春雨至矣,萬物開始萌動
春天就要來了
雨水·三候
初候,獺(tǎ)祭魚:
雨水時節,水獺捕捉到魚後,将捕獲的魚排列在岸邊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後再享用。
二候,鴻雁來:
候鳥是随着天地陰陽之氣的變幻而往來,以适應氣候。
三候,草木萌動:
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花信
一候菜花 :
此"菜花"為油菜花,在我國自南向北可從1月開至8月。
二候杏花 :
在傳統文化裡,杏花正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其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如胭脂萬點,随着綻放色彩漸轉淡,到凋謝時已是雪白一片。
三候李花:
李花素雅清新,雖小卻十分繁茂。相傳李白七歲時還未取名,因做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一聽拍手叫好,忽然心想這句詩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最後白字用得極好,于是就給兒子起了李白的名字。
雨水·詩篇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見龍。
祭魚盈浦嶼,歸雁過山峰。
雲色輕還重,風光淡又濃。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唐)元稹《詠廿四氣詩·雨水正月中》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唐)杜甫《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昨夜一霎雨,天意蘇群物。
何物最先知,虛庭草争出。
——(唐)孟郊《春雨後》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鹂千百。
——(北宋)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雨水·衣着
“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
所以大家别忙着給孩子脫下厚厚的外套,
不妨“春捂”一下,
以緩慢調整身體的平衡,
适應新的氣候條件。
要捂重點部位:
頸部保暖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部位,頸部不僅具有豐富的血管,而且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分布在此處。因此,外出時要盡量給孩子穿有領子的衣服,如立領棉衣、高領毛衣,或者圍個圍巾、戴個脖套。
胸背部保暖
有利于孩子體内陽氣生發,避免寒邪侵襲,減少感冒幾率。最好給孩子穿件柔軟透氣、保暖貼身的小棉背心,護心護背,既不會捂過了,孩子穿着也靈活。
腹部保暖
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腹暖”就等于保護了脾胃。因此給孩子穿衣褲時,至少将最内層的衣物束于褲腰内,就能對腹部起到有效的保暖作用。
足部保暖
足底的湧泉穴被稱為“接地氣”的樞紐,與全身各髒腑、組織、器官都有着密切的關系。孩子的小腳保持暖和,才能保證身體适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雨水·飲食
在雨水時節,氣溫開始回升,
降雨增多,濕度逐漸升高,
濕氣過盛,容易導緻濕困脾胃,
從而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這個時候,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
在飲食方面,要省酸增甘,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因為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酸味入肝,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從而影響脾胃功能,所以應适當減少進食酸性食物。
同時要适當添加進食甘味食物,因為甘味的東西都是養脾的,此類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包括山藥、薏仁、大棗、南瓜、胡蘿蔔、小米、糯米、紅薯等。
雨水節氣還可适當喝粥以養脾胃。粥是容易消化的膳食,若再配合上大棗、淮山藥、薏米、扁豆、桂圓等食材,更是養胃健脾的養生佳選。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蔬菜瘦肉粥等。
初春雨水時節,還應适當吃一些辛甘發散的食物,能有助于陽氣的升發疏洩,因此除了生姜、蔥、大蒜等辛散之品外,荠菜、韭菜、豌豆苗、春筍、洋蔥、菠菜、芹菜等也是不錯的當令食品。
此季節還應少食油膩礙脾之物,忌生冷及刺激性食物,且不可以盲目進補,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脾失健運,造成水濕不化、聚濕生痰、助長濕滞,導緻一系列的脾胃問題。
雨水·民俗
【忙農事】
雨水節氣到來,全國大部分地區嚴寒多雪的冬季已經過去,降雨開始并逐漸增多,對農業生産有着重要的影響。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雨水節氣在南方,被稱為“可耕之候”,春耕、春灌、播種、育苗、施肥、防凍、嫁接果木等農事活動便要陸續展開了。
【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到了雨水節氣,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女婿要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去給嶽父嶽母送節,稱為“接壽”,表示對辛苦将女兒養育成人的嶽父嶽母的感謝。
【撞拜寄】
在一些地方,雨水節氣是一個很富有人情味的日子。在川西民間,早晨天剛亮,一些年輕的婦女便牽着兒女站在大路邊,等待第一個從面前經過的行人。當有人經過時,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攔住對方,讓年幼的兒女磕頭拜寄,給對方做幹兒子或幹女兒,稱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大。
(内容/央視新聞等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