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2 18:55:24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

公元前246年,秦國國君嬴政繼位。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間,秦王政統治下的秦國,橫掃六合,結束了混亂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封建國家。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

嬴政統一六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統一度量衡和币制,首稱“始皇”,是華夏大一統的實現者,也是秦王朝統治的創立者和奠基者。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2

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統一了中國的封建帝王,他的統一大業離不開他鐵血的手腕、傑出的政治才幹,也離不開秦國強大的軍事力量。

秦朝滅亡2000年後,秦國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了世人面前——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墓一直神秘莫測,關于它的未解之謎,駭人聽聞卻也引人入勝。

考古研究者從未停止對秦始皇陵的探索。

中德雙方曾對秦始皇陵進行核磁掃描,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發現了陵墓内的一個秘密!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3

神秘莫測的秦始皇陵

公元前247年,年僅13歲的嬴政登基為秦王,也就是在這同一年,嬴政在骊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園。

由丞相李斯主持設計,大将章邯進行監工。

統一六國之後,嬴政對陵園的修建更為重視,命令李斯從全國調集70多萬勞工加緊修建。

秦始皇陵前後曆時39年,直到始皇帝駕崩,秦二世繼位還未全部建完。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4

秦始皇陵坐落于陝西省臨潼縣,骊山北麓地帶,距離西安市隻有30公裡。

秦始皇陵雄偉高大,根據史書記載,陵墓的封土高度可以達到120米。

因此,秦始皇陵是世界上第一個皇帝陵園,也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陵墓。

這座陵墓是根據“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禮制建造,陵墓模仿秦國都城鹹陽的布局建造,大體形狀呈現回字形。

陵築分兩重,有内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宮城。

陵冢位置安于城南,呈覆鬥形,高51米,底部周長1700餘米。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5

《史記》中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馀萬人,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秦始皇陵在建造時,挖至泉水之下,就會用銅水澆築加固。

内裡設置有百官位份,奇珍異寶不計其數,水銀制成百川大海,地宮頂裝飾有天文星宿圖象,地上繪制着百川、五嶽和九州疆域,鲸魚油做成的長明燈燭照亮整個地宮,經久不熄。

從司馬遷的文字中,我們似乎可以由此窺見秦始皇陵内的奢侈與豪華。

史載和傳說勾起了人們對秦始皇陵的無窮好奇心,但除卻陵園的地上建築和已經發掘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内部究竟是何等形狀,至今還不曾現世。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6

核磁掃描發現秘密

1962年,考古工作人員對秦始皇陵進行了第一次全面的勘察。

經過仔細的測量,秦陵的封土高55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約12萬平方米,相當于17個足球場的大小。

1974年,秦始皇陵附近西楊村的村民在打井的時候,無意間挖出了一個陶制的武士頭,經過考古研究挖掘,揭開了埋葬于地下2000多年的寶藏——兵馬俑坑。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7

兵馬俑坑現世,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實際上,兵馬俑已經發掘出土的隻有三個大坑。

一号坑主要以車兵為主體,由車隊和步兵隊組成。

二号坑整體呈曲尺形,坑内兵種齊全,有騎兵、步兵等。

三号坑是唯一完整清理的俑坑,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被大火焚燒過的坑,所以出土的俑大多顔色較為鮮豔,保存較為完好。

已出土的兵馬俑坑,實際上隻是陵墓區小小的一個部分,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陪伴和守護秦始皇陵。

僅是三個坑的挖掘,收獲的文物與珍貴資料都足以震動天下。

出于保護性發掘考古的需要,考古工作者并不會做出沒有計劃的破壞性挖掘,但是關于秦始皇墓葬的研究探索,從未停止。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8

為了在不破壞陵墓的情況下,探索陵墓内的情況,1996年,中德雙方的考古專家,對秦始皇陵進行了核磁掃描。

通過核磁掃描,他們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穴的結構,而且,還發現在地宮中埋藏了大量的建築群。

他們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在建築群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陪葬坑。

這個陪葬坑,是目前秦始皇陵園城垣以内發現的最大陪葬坑。

1998年7月,工作人員對編号K9801,面積13000多平方米的陪葬坑進行了試挖掘。

而根據出土的相關文物,專家推測這是一個所謂的“軍備庫”。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9

K9801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園東南部的内外城之間,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00米,共有四條斜坡門道,距離封土約200米。

在初步發掘中,坑内出土了大量甲胄和石制铠甲,經過統計,總計有87件石制铠甲和43頂石胄。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0

甲胄的材質均是石質,甲片用扁銅絲連綴,大量密集疊壓。

根據專家的初步鑒定,這些石甲胄制作精良,認為是結合了當時的玉器加工工藝。

這些甲胄的材料,從石料開片,到甲片的細緻打磨,再到後期的鑽孔、抛光、編綴,非常精緻,每一步都要耗費匠人的大量心血。

考古人員甚至做了一個實驗,假設按照每人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那麼一個熟練的工匠加工一件600片的甲衣需要三百到四百多天,那也就是将近一年的時間。

而經過初步估計,陵墓裡的石甲胄起碼有上千件,如此需要的甲片多達五六百萬。

也就是說,僅僅這陪葬坑裡的石甲胄數量,就足夠讓後世許多帝王陵墓望塵莫及。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1

陪葬坑出土的石铠甲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當時的铠甲。

雖然是陪葬品,但每一件铠甲都具備前甲與後甲,前甲護胸、後甲護背,還有披膊甲保護肩膀,十分完整。

這其中,相對特殊精密的是裙甲的設計,裙甲采用的都是小甲片,間隙留得也比較大。

這樣的改動真正考慮了戰場情況,可以令裙甲翻動更加靈活,便于行軍。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2

秦朝的勇士天下無雙,除了骁勇善戰,性情勇猛,優良的甲胄武器裝備應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另外,坑中出土的石制頭盔也非常特殊,長30厘米,不僅具有實戰價值,造型也頗為優美。

披到肩膀的頭盔除了有效防衛頭部,也能夠兼顧肩部的保護。

這些甲衣和頭盔,更是充分地展現了秦朝高超的軍備制作工藝。

這些甲胄出土時疊放非常整齊,物資擺放高度統一、井然有序,或許從某種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秦朝軍隊嚴明的軍事紀律。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3

從出土的文物看,K9801出土的铠甲質地與此前的兵馬俑的質地完全不同,顯然铠甲的石料加工工藝,比兵馬俑的泥土燒制工藝要考究得多,精細得多。

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斷,當時秦軍有着嚴明的等級和待遇區分。

大量的石甲胄和石盔,經過專家認證,這個陪葬坑,更為準确地命名應為:秦陵兵馬俑地下宮城軍備庫。

在殷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打仗時的甲胄主要采用皮革縫制。

雖然輕便,但防禦力自然也大大打了折扣,不容易擋住兵器的劈砍。

而這次出土的甲胄,全是用青石作原料切割制成的。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4

當然,這不可能是秦的實戰裝備,隻是為秦始皇陪葬的“冥器”。

但這些甲胄造型優美,工藝高超,甲片之上都有小孔,通過它們,甲片之間用扁銅絲穿在一起。

并且,這些甲片的邊緣有抹棱和抹角,使甲片之間更加貼合。

甲片能夠根據保護部位的不同制作成不同的大小不同的形狀,形狀包括方形、長方形、圓形、梯形、弧形等。

足以體現秦朝在當時擁有高超的武器制作和打磨工藝。确實是統一六國的強大戰力。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5

這次發掘的陪葬坑,不僅向我們再次展現了大秦軍隊一往無前的雄壯氣勢,更是填補了許多曆史研究上的空白。

例如魚鱗甲,之前學界均認為這種铠甲出現的朝代應當是漢代,并且在官員等級上有嚴格限制,隻有高級軍官才擁有穿戴資格。

但這次在陪葬坑裡出土了為數不少的打磨精美的魚鱗甲,擁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6

等待探索的寶藏

秦陵兵馬俑地下宮城軍備庫的發現,讓我們對神秘秦始皇陵的探索又前進了一步。

陪葬的陶俑精美成熟、栩栩如生,裝備庫的甲胄裝備也是技藝高超、令人驚歎。

秦始皇陵的内部一定還有更多的寶藏,但多年來,考古專家們大多數時候依然是小心翼翼地試探,從來沒有進入過皇陵内部。

寶藏衆多,卻不曾深入挖掘,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7

首先是因為十分危險。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辄射之。”

這句話意思是陵墓暗藏玄機,内部安裝有自動發射的暗弩,設有很多的緻命陷阱。

《史記》中還提到建造皇陵時“穿三泉,下銅而緻椁”,對于這句話專家們理解不同。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指的是在建造皇陵時打通了多次地層。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施工是十分危險的。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指墓中還包含大量的水銀,墓葬埋藏在地底長達2000多年,在密閉的空間内可能存在過多的有毒氣體。

如此看來,貿然打開秦始皇陵不是明智的選擇。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8

其次,現有的挖掘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有限的。

秦始皇陵地宮埋藏很深,結構也較為複雜,暗道和水銀對挖掘工作也會産生限制。

建造秦始皇陵耗時39年,如此大面積的挖掘工作,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而且沒有清晰完整的規劃,擅自挖掘秦始皇陵隻會造成破壞。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19

最重要的是,文物保護技術也十分有限。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學家挖掘研究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寝,陵墓打開的那一刻,陵墓中原本色彩鮮豔的絲織品瞬間就失去了顔色……

至七十年代,長沙馬王堆陵墓被打開,種類衆多的絲綢品都因為缺乏有效的保護,氧化變質,馬王堆出土的漆器鐘曾有新鮮的藕片,接觸空氣不久竟變成了飛灰……

地底深處密閉空間内的氣溫濕度與自然環境差距極大,文物在地下埋藏數百年、數千年,其内部已經形成了平衡狀态。

一旦挖掘,這種平衡就會被打破,即使相對保存完整的文物接觸空氣後也會産生損害。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20

從各方面看,明代帝陵的規模、建造時間、距今年代,其價值還不能與秦始皇陵同日而語。

挖掘明代帝陵尚且如此,目前最尖端的考古學技術,也沒有辦法解決文物保護這個關鍵性技術問題。

而明帝陵的慘痛教訓過後,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已經成為了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明文規定。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21

《中國文物報》曾報道說,類似非彩色的兵馬俑,這一類相對不太容易發生變化的無機物,長期暴露在外,已經滋生出了幾十種病菌。

或許在文物保護技術尚未成熟的時候,讓文物安然無恙存放于原本所在的地方,才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當然,1998年,K9801軍備庫的發掘,是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又一大收獲,是得益于核磁掃描技術的發展。

考古工作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

核磁如何掃描秦始皇陵(中德雙方對秦始皇陵核磁掃描)22

結語:

秦始皇陵是屬于中國的世界遺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寶貴财富。

秦始皇陵的每一次突破發現,是全人類的寶藏。

以保護文物為大前提,以科學技術為輔助工具,探索求知是永無止境的,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正在不懈努力。

也許在科學技術日益成熟的未來,秦始皇陵的神秘面紗終将被揭開,而在技術還不夠成熟的當下,就讓文物伴随着塵封的曆史靜靜地沉睡于地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