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4 14:40:03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1

最近朋友和起點君抱怨,說女兒最近黏人得很,隻要自己在家,孩子就像一塊甩不掉的“狗皮膏藥”,她走到哪跟到哪,“媽媽媽媽”喊個不停……

平日生活中,稍微有點不順着她,就大哭大鬧。不僅如此,每天她上班出門前,娃還要上演一場瓊瑤式“生離死别”……

這誰受得住???

更惱火地來了,家裡帶娃的老人跳出來抱怨:

你不在家的時候,孩子可乖了。你一回來就又哭又鬧,都被你慣壞了!你還不如不回家呢!

怪我咯?當媽的表示太太太委屈了!!!

這是招誰惹誰了還不讓回自個兒家?

其實啊,這還真不是個例,相信不少當媽的都遇到過這個階段。

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就真開始應一句老話:「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甚至在媽媽面前,平時表現挺乖的孩子突然就開始“倒退”了,比如:容易哭泣,耍小脾氣……

“一見媽媽生活技能歸零,全都要媽媽幫忙”

“生完老二倒退得更厲害”

“明明已經可以自己大小便了,卻又開始尿褲子了……”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2

所以到底為什麼,孩子一遇到媽就開始“作妖”了呢?真的是媽媽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嗎?

孩子為什麼會黏媽媽?

我國著名早教專家林怡說過:孩子的很多負面行為都像是水面上突然出現的小漩渦,看似微不足道,底下卻暗流湧動,積蓄的都是成長的力量。

所以,孩子的負面行為背後,往往蘊藏着積極的心理動機。孩子出現這種看似不乖的“黏媽”行為,其實是為了表達某種需求。

這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是孩子正在長大的表現,十分正常。

著名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Mahler)認為:6個月到36個月大的嬰兒處于分離期,這是一個微妙複雜而又多變的心理過程。其中分為這樣幾個階段:

6-10個月-孵化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逐漸意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共生的一個整體,開始能分清母親與陌生人。

10-16個月-實踐期:

這個階段的寶寶從會爬到會走,并且開始學習說話。随着能力的發展,他所面對的世界比以前開闊多了,探索新鮮世界、與外界互動成為了他生活樂趣。

16-24個月-整合期:

孩子的肌肉運動功能、感知覺和認知能力迅速發展,他們的探索性活動也随之增加,在這過程中開始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于是他們開始感覺到焦慮、矛盾、挫敗、無助。

孩子依舊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卻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焦慮,又想獨立向前又渴望母親的支持,使得他進退兩難。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才開始出現了格外黏媽媽的行為。

心理學家用 依戀(attachment) 來表示寶寶和媽媽之間的一種積極、充滿深情的情感聯系。媽媽就像一個“安全島”,有她的存在,孩子才會自信地、大膽地去試探周圍陌生的環境和人。

舉個常見的例子:有些孩子在一個人玩玩具的時候總會時不時擡頭看一眼媽媽,确定媽媽在自己可見的範圍内後,他就會更加投入到手頭的事情當中。

而一旦當他看不見媽媽了,他就會開始焦慮,手上的玩具瞬間就不香了,他會放下手邊的玩具然後去詢問:媽媽去哪了?

所以,即便母親并沒有參與到玩玩具的過程中,她的存在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安全感的象征。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也提到: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家人或者保姆告訴你,孩子表現得像個天使。千萬别着急高興,這隻是孩子對他人不信任,所以才不敢去試探他們的底線。

所以啊,要說娃為啥騙騙隻黏着媽媽?還不是因為媽媽在他心中的位置無人能及,是最重要和最信任的人。

美國心理健康專家表示: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時,會表現得更真實。因為知道他們是愛你的,所以有時可能會表現得更糟糕。

典型的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嘛!

孩子深知無論自己做出什麼樣的不當行為,媽媽都會愛他接納他,所以才會恃寵而驕,在媽媽面前表現地像個“小魔王”。

該怎麼處理孩子的黏人行為呢?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黏人行為的背後,其實是對安全感的需求。所以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下幾招:

保持敏感,及時恰當地做出反應

媽媽對孩子需求的敏感性,對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響。當寶寶出現各種需求時,媽媽要能及時做出恰當的反應,滿足孩子。有時候一個簡單的擁抱也對孩子來說也很重要。

允許孩子表達負面情緒

電影《哪吒》中,小哪吒淘氣打架、惡作劇……一樣也不讓人省心,父母卻用最大的愛和善意接納他。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3

其中有一幕,母親的手臂被哪吒狠狠咬了一口,她忍着疼痛,依舊溫柔地看着兒子。這時候,哪吒眼裡的恐慌和戾氣頓時消失,同樣溫和地望着媽媽。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4

當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容易耍賴,出現一定的倒退,其實也是他在努力消除自己的壞情緒。這時候,我們大人要留在孩子身邊,提供必要的支持,幫助他重獲信心和希望。

增加離開的儀式感

很多時候,媽媽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哭鬧,是因為小小的他們無法理解媽媽為什麼要離開,認為媽媽離開了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才哭得悲痛萬分。

分離焦慮産生的原因,是孩子分不清「離開」和「消失」的區别。所以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提前告知孩子媽媽要去做什麼以及回來的時間。比如:

媽媽要去上班了,就在我們家附近。

時針到了6那裡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

還可以增加一些回家後的儀式感,比如到家之後抱抱孩子,親親他,告訴他今天媽媽很想你。讓孩子沐浴在愛中,知道媽媽隻是短暫地離開一下,很快就回來,孩子便不會再擔心你的離開啦。

優質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

關于陪伴的重要性,起點君在此就不贅述了。家長工作再忙,也别忘了抽出時間和孩子互動一下,陪他看一集動畫片、讀一本繪本,或是周末帶他去吃一頓大餐、去一趟遊樂場。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與愛,是什麼的都取代不了的。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和關注,以後就會少一些遺憾和無奈。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5

《傾聽孩子》一書的作者帕蒂·惠芙勒指出:孩子喜歡在家裡,在至親面前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能被傾聽和理解。孩子被理解得越多,以後在外面他就會表現得越好。

所以在嬰幼兒時期,一個健康和諧的家庭親子關系,比任何教育技巧都重要。

其實,不妨學着珍惜這小小的人兒還在我們身邊“作妖”的時光。終有一天孩子會與我們分離,會擁有比我們更廣闊和精彩的世界,到時候再想有人“媽媽媽媽”地黏着你,怕也是沒機會啦。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6

來源:赢在起點早教學園(ID:ElitebabyLand)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衆号,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媽媽沒主見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為什麼隻要媽媽在)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