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裡,宗祠文化是一項源遠流長的姓氏宗族文化。
宗廟制度産生于周代,在上古時期,宗廟為天子專有。到了宋代,理學家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個家族建立一個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在祠堂中,以牌匾,對聯,家風家訓挂屏為載體傳遞着每個家族,宗脈的特色文化。而祠堂中的主祭稱“宗子”;宗長管理全族事務,另外還有宗正、宗直等職。
一、什麼是“宗祠”?
宗祠即是祠堂,是漢民族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場所,是宗族的象征;也是族權與神權交織的中心。
宗祠體現宗法制家國一體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團結的場所,它往往是城鄉中規模最宏偉、裝飾最華麗的建築群體,不但巍峨壯觀,而且注入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與古塔、古橋、古廟宇相映,成為地方上的一大獨特的人文景觀,是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漢族民俗文化的代表。
宗祠記錄着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曆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标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曆史價值。
二、常見的宗祠牌匾用語有哪些?
牌匾是集文學、書法、繪畫、雕刻、印鑒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承載着古代的道德觀念和世俗心态,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産物,有“刻在木闆上的史書”之稱。
宗祠牌匾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也是本族人尋根意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
1、常用的宗祠二字匾額介紹:
常見宗祠二字匾額有代表祖先獲取科舉功名的,如登科,文魁,武魁,進士,狀元,榜眼,探花等;以及在仕途上的任職,如翰林,知府,縣令,總督,将軍等。
2、常用的宗祠三字匾額介紹:
常見宗祠三字匾額有:代表本宗的堂号,如(寶樹堂),(四知堂),(叙倫堂)等等。或者代表祖上獲取何種功名以及入仕官職的府第,如(将軍府),(尚書第),(大夫第),(翰林第)等等,第即府第的意思;
3、常用的宗祠四字匾額介紹:
源遠流長,光前裕後,克繩祖武,光宗耀祖,祖德宗功,枝繁葉茂,
履中蹈和,祖烈嗣熊,敦親睦族,宗誼同輝,崇宗敬祖,修明遺澤,
宗誼永固,笃禮崇義,一脈相連,一脈相承,福澤萬民,祖德永存,
念祖思源,祖德流光,懷德溯源,追本溯源,世澤綿延,禮儀惟恭,
百代瞻依,同根共榮,棣華竟秀,詩禮名家,忠孝傳家,奕世其昌,
世澤誼長,祖德留芳,懿德永晖,千秋金鑒,尚禮尊宗,祖德重光,
弘揚祖德,榮宗耀祖,碩德高風,德大行遠,鴻篇瑞彩,睦族友鄰,
尊知重教,德高望重,德配嘉賓,贻謀裕後,望隆鄉杖,品重賓筵,
升平人瑞,淑德安榮,碩德猶存。等等
三、宗祠牌匾對聯落款有哪些講究?
修複,重建宗祠一般都需要重做牌匾對聯,在定制牌匾對聯的時候,一般需要請書法家題字,在落款時候一般使用農曆年号,月份也要用雅稱。
現把農曆十二個月份的雅稱羅列如下,供大家參考使用:
一月: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歲始、肇春、初陽。
二月:仲春、卯月、如月、夾鐘、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餘春。
四月:孟夏、巳月、餘月、中呂、初夏、麥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五月:仲夏、午月、臯月、蕤賓、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種。
六月:季夏、未月、且月、林鐘、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七月:孟秋、申月、相月、夷則、瓜月、初秋、桐秋、桐月、蘭月、肇秋。
八月:仲秋、酉月、壯月、南呂、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九月:季秋、戍月、玄月、無射、菊月、暮秋、涼秋、杪商、秋末、殘秋。
十月:孟冬、亥月、陽月、應鐘、初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
十一月:仲冬、子月、辜月、黃鐘、霜月、寒月、葭月、正冬、暢月。
十二月:季冬、醜月、塗月、大呂、臘月、暮冬、梅月、暮歲、歲杪。
四、在宗祠修建落成後的講究有哪些?
在宗祠修建落成後,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在宗祠修建落成後,祠堂主家一般都會邀請同宗同脈的本家祠堂參加慶典活動。收到請柬後,往往會贈送牌匾以示祝賀,這個時候就需要注意牌匾的落款。
落款分上下款:上款指受匾方,如“某某堂宗祠/祖祠/家廟落成/重建志慶”,下款為送匾者的身份,或代表一個宗族,或代表個人,如“某某堂衆裔孫”,即指受邀方是一個宗族,該匾為集體所送。
在宗祠修建後,除了公中集體雕刻的牌匾,個人也能送匾,為宗祠的建設錦上添花,落款上則直接注明“裔孫××× 敬獻”即可。
宗祠,雖然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産物,在當今則有其新的存在的意義和社會作用。
随着改革開放和全球華人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宗祠被新建和修複,族譜被續修,而海外華人則不斷翻新舊宗祠,聯絡故衆。可以說,今天的宗祠,已經沒有了宗族主義的負面作用,隻具有幫助人們尋根問祖、緬懷先祖、激勵後人、互相協作的積極意義,是對于加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團結産生巨大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