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一枝黃花”的相關新聞引起了人們的熱議。據悉,“11月10日,武漢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園林和林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生态環境局、武漢海關等8部門聯合召開‘加拿大一枝黃花’防除工作會議。要求在11月20 日前完成包括農田、道路、風景區等全市地面上的防除任務,有效控制擴散蔓延和危害影響。”甚至“武漢市民看到加拿大一枝黃花請上報”的新聞還沖上微博熱搜。
許多人就在問“一枝黃花”是什麼?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加拿大一枝黃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入侵植物,該植物在中國被列為有害生物,有着“生态殺手”“霸王花”的别稱。
一枝黃花原産于北美,因此又名北美一枝黃花,20世紀30年代首次引進我國,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有直立的長根狀莖,其高度可達2.5米。加拿大一枝黃花的枝幹粗壯,下部一般無分枝,常呈現紫紅色。它的葉片很好辨别,其葉披針形或線狀針形,互生,頂漸尖,基部模形,近無柄,而且大多呈三出脈,邊緣具鋸齒狀。它有着蠍尾狀圓錐花序,由多數彎曲的花序分枝與單面着生的頭狀花序組成,同時具有向外伸展的分支。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生長範圍很廣,從山坡林地到沼澤地帶,都是它們繁衍的場所。它以根狀莖和種子進行繁殖,每年3月開始萌發,4~9月為營養生長,10月中下旬開花,11月底至12月中旬果實成熟。喜陽不耐陰,耐旱,耐較貧的土壤。
最開始的時候,加拿大一枝黃花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我國的,但是沒有料到它居然有着如此大的危害。它的根系分泌物能抑制入侵地其它植物的生長,與周圍植物争陽光、争空間、争養分、争水分,破壞生态,蠶食肥力,直至周圍植物死亡。它能破壞道路及園林綠地景觀,管理較粗放的綠化地、栽種的綠化灌木一遇上它便成片死亡。同時一枝黃花對可蠶食旱地作物的産量和質量造成很大危害。
一枝黃花之所以危害無窮,主要是因為其恐怖的繁殖能力。它的種子借助風力、飛鳥等“空中力量”,去到四面八方。20世紀80年代,我國浙江、江蘇、安、江西、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已遍是它們的身影。而且,它們還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向其它适宜它們生長的地方擴散。一枝黃花不僅擁有每株2萬多粒種子,而且它有着奇特的繁殖方式——根部繁殖,也就是說會在根上形成新的植株,織成了一個超強大的繁殖網絡。據有關專家在浙江的調査發現,一個6株加拿大一枝黃花組成的小群體,8年後竟演變成一個有1400餘株的大群體,而且植株長得一年比一年高大,莖杆一年比一年粗壯。同時,它的種群數量也増加得十分迅速,在浙江諸暨至麗水約200千米的公路邊上,2002年調査時發現有115個群體,2003年為203個,2004年調查時竟達到了331個。
加拿大一枝黃花已嚴重破壞了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統,對農林作物構成了很大的威脅。目前,已被農林部門列為重點防治對象。我國對徹底鏟除它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先将其花穗剪去,再将地上部分和根狀莖拔出,集中焚燒幹淨,防止種子、根狀莖和拔出的植株殘體傳播擴散;對零星發生在校園、庭院、住宅小區及城鎮空地的植株,應在種子成熟前,組織人工拔除或割除,并徹底挖除地下根莖集中銷毀,防止宿根再生;面積較大的區域可采取藥劑防除。
不僅如此,長期以來人們對其防治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從2018年開始,有超過5個發明專利是針對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防治的,如采用艾草和/或蘆葦對加拿大一枝黃花進行生物替代、利用動植物協同作用防治(白條銀紋夜蛾幼蟲)、利用有機濕垃圾覆蓋、利用生物堆肥制劑處理、研制新型割除切碎機具、利用狗尾草水提物制作的生物制劑等……但是目前這些方法都無法根治這種“黃花開處百花殺”的“霸王草”。因此,在當前重視一枝黃花問題是很有必要的,早發現早處理。同時通過對這一典型的入侵植物的了解,來樹立保護本土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對外來的“不速之客”不能掉以輕心。
作者:程方潔
文字審核:柏雙玲
科學性審核:中科院植物學博士 史軍
參考來源:光明網、《南方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人民網、《植物戰争海陸空》、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