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魚龍也叫左混合龍,是體型最小的魚龍,頭長,脖子短,身體像現在的海豚,它們的四肢已經變成善于遊泳的鳍,尾鳍不是像鳍狀,而是像絲帶一樣地伸縮展開,混魚龍主要分布在歐洲,以及我國貴州省地區,生活在海洋當中,以魚類,蚌類或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混魚龍遊泳的時候很像現在的企鵝,用前肢做“定向舵”用尾巴當作推進器,如果它想要緩慢遊動的時候,一般就要兩個前肢劃水,想要快速前進的時候,就使勁地搖動尾巴,可以快速劃過水面,飛馳而去。
混魚龍是怎麼被人們認識的
混魚龍的化石最早是發現在18世紀的瑞士地區,當時隻有兩個脊椎,當時的科學家對它還不認識,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對它越來越了解,有報道稱在19世紀初,有一位英國小女孩在英吉利海峽的懸岩中發現一個完整的魚龍化石後,才被學者認識,之後的研究也就越來越深入。
魚類是怎麼進行繁衍的
魚龍是典型的卵胎生,雖然它的生殖方式體内受精,卵生,但是和受精卵産出體外孵化的典型卵生方式不同,魚龍的受精卵不會産出體外,而是留在母體生殖道内孵化,由卵内儲存的營養供給胚胎發育的需要,直到孵出小魚龍,再産出體外,這種生殖方式在目前的爬行動物之中,不少蛇類也是和此類似,這種特殊的方式,叫做卵胎生,剛出生的小魚龍就能夠獨立自由生活,魚龍的卵胎生是對水生生活的适應,魚類的這種生殖方式直接來源于化石證據,在法國的霍爾茨馬登地區,發現了不少魚龍化石,一些小魚龍就在雌性魚龍的腹中,這些作為珍貴的标本被保留下來,也證實了魚龍是卵胎生的證據。
魚龍的種群特點
魚龍是在恐龍還處于在進化的搖籃的時候,魚類就已經在廣闊的海洋中漫遊,興風作浪了,三疊紀中生代,它們就是海洋中的“惡霸”,古生物學家推測,魚龍的祖先可能是淺水生的,體型細長的,像鳄魚一樣的食肉動物,後來的魚龍祖先體形就進化成立完美的流線型身體,有點像當今的海豚,以前在陸地上爬行四肢,演化成了海豚那樣的鳍,悲上長了一個三角形的鳍,尾鳍則像鲨魚一樣的尾巴、但是就算這樣,魚龍的外觀已經基本是魚類的模樣,而且一刻也不能離開水,但是它的骨骼結構依然保持爬行動物祖先的特征。
魚龍長期在遊泳的生活中,雖然形态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内部結構和生理特點仍然是爬行動物方式,它們用肺進行呼吸,而不是魚類的用腮,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吸入空氣中的氧氣,呼出體内的二氧化碳,它們每隔一定時間就要遊到水面進行換氣,就像今天的海豚以及鲸魚一樣,它們的生殖方式和陸生爬行動物一樣,體内受精,卵胎生。魚龍主要繁盛在三疊紀和侏羅紀,是當時海洋,湖泊以及河流中稱霸的水中動物,白垩紀時期數量大量減少,白垩紀末期滅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