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時雨。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門内,有座何仙姑廟,傳承千年,坐落在倒挂荷花的龍穴裡面,因為她在這個荷花形裡面羽化登仙的,隐喻二層意思:一,倒挂,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稱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蓋,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蓮花座,佛生于蓮,佛的空性,佛的根性。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稱:“荷仙姑”。
何仙姑為什麼排第八
相傳,何仙姑于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何仙姑的身世
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相傳于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何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華夏中國世界廣有信衆。西安建有八仙宮,在泰山王母池等處亦有香火。自唐宋以來,有關何仙姑與呂洞賓的事迹,載世頗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于人情的女仙。因此,廟會活動——"何仙姑誕",各地慶者甚重,廣州得增城慶祝誕期,是太陰曆: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宮得慶祝誕期則以四月初九為準——因地點不同而慶祝日期略有差異。
何仙姑的家鄉與駐世來曆,也有多地之說,有廣東增城說,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不一,大概是因為一直以來,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于敬禮之情,因此常常将何仙姑當作本地家鄉,靈應一方得長者仙師。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志》等方志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地治世渡生得靈迹仙蹤。
何仙姑的故事
吃桃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人,唐武則天某年夏曆三月初七出生。是增城縣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之女兒,十三歲時在入山采茶時遇見一位道士。道士給她吃了一個桃子,從此不饑不渴,洞知世事休咎,後于唐中宗景龍年間(707-710)白日登仙。
吃雲母成仙
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則天某年夏曆三月初七出生。是廣州增城縣小樓區新桂鄉以做豆腐為業的何泰的女兒,秀姑自小聰明伶俐,十四歲時幸遇雲遊到此的呂洞賓。呂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片,從此能知人間禍福,并常去羅浮山裡訪仙。
後父母為她找了個姓馮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龍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門前的水井。投井時隻穿着一隻鞋,還有一隻鞋留在井台上。此後,她從福建莆田的江河裡漂出來,原來那井與河是相通的。在當時傳為奇案,遂有秀姑已經“登仙”的傳說。
仙姑還在代宗大曆年間(766-779)現形于故鄉小樓,有人看見她在西園寺一棵荔枝樹下乘涼,把綠綢腰帶挂在樹上。如今此地稱“挂綠園”,而這棵荔枝所結的果實均有一條綠色彩帶,即增城著名的“挂綠荔枝”。關于這棵奇樹,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及《增城縣志》均有記載。後來人們在小樓建了一座何仙姑家廟,此廟至今尚存,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千年履迹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
羅浮山采楊梅
廣州有何二娘,以織鞋為業,二十歲那年突然去羅浮山寺,常為寺衆采楊梅充齋,但羅浮山并無楊梅,故僧衆都不知這些楊梅從何而來。羅浮山北四百裡外,有循州山寺,寺前有楊梅樹,大數十圍。有一次循州寺僧來羅浮山,談起某月某日有仙女到他們寺前采梅,羅浮寺僧一聽,正是何二娘采梅充齋之日,于是遠近都知道她是“仙女”了。唐開元(713-741)中,敕命黃門使往廣州訪求何二娘,得之,但她卻在随黃門使赴京途中突然失蹤,從此絕迹人間。其後也有學者猜測這個何二娘就是增城的何仙姑。
何仙姑怎麼成仙的
何仙姑原名何素女,是增城人,生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她的父親叫何泰。何家的水井清甜可口,以井水制作豆腐為生。何素女自小聰明伶俐,生性安靜恬淡,14歲時幸遇雲遊到此的呂洞賓,呂洞賓給她吃了一些雲母片,從此能知人間禍福,并常去羅浮山裡訪仙。
後來,她不滿父母背着自己選婿,于唐中宗景龍年間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門前的水井,投井時隻穿着一隻鞋,留下一隻鞋在井台上。随後,有道士從羅浮山下來,自稱見到仙姑盤坐在羅浮山麻姑壇石上,囑托他轉告雙親收起井邊的鞋,何素女于是自此登仙,成為雲遊四方的神仙。
何仙姑是哪裡人
湖南永州說
宋代文人如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魏泰《東軒筆錄》、曾敏行《獨醒雜志》等,均載有其事迹。如有的說何仙姑是宋仁宗時永州民女,幼遇異人,給食仙桃(或雲仙棗),從此絕粒,能逆知禍福。鄉人神之,為築廟閣,士大夫多去拜谒以問休咎。曾敏行自述他還去永州何仙姑閣中觀看過仙姑遺像。
又《曆代神仙通鑒》述呂洞賓曾遇零陵何氏女,餌以金丹,傳以道行,再引見給鐘離,從此位登仙班,專在阆苑清掃蟠桃落葉。按零陵就是永州治所,故後人也有認為此何仙姑才是“八仙”中那一位的原型。
湖南衡山說
一說何仙姑是衡山人,能知休咎,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巴陵郡太守滕宗諒還見過她。據歐陽修稱,“客有自衡來者,雲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其後則有“近見衡州奏雲:‘仙姑死矣,都無神異’”。看來這兩個“仙姑”都是實有其人的民間女巫,生活在同一時代;而王得臣《麈史》中也講過滕宗諒向永州何仙姑請教的事,則永州仙姑與衡州仙姑又可能是同一個人。
安徽颍上說
在安徽颍上管谷村至今還流傳了何仙姑的傳說,傳說何仙姑(乳名何香)是東門口一何姓人家的童養媳,倍受虐待,何氏開了家飯店,一天婆婆公公不在飯店,來了七個要飯的,何香見其可憐,便将家中剩的半碗面條給予分食。後婆婆到飯店發現面條不見了,便問于何香,何香如實道來,婆婆大怒,便讓何香将七人追回。
七人回來後沒有錢,婆婆便拿盆讓七人将飯吐出來,七人無奈照辦。婆婆說倒了浪費,便讓何香吃了。何香沒有辦法便一邊哭一邊吃,期間一個黃狗和烏雞搶食。吃完後何香便覺得身體飄飄,成仙升天,凡體落下。
臨走時她帶走一條黃狗和一隻烏骨雞升天時在地上貿下烏罐集(今颍上黃橋鎮小集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成語即源于此。後因善良和幫助世人,人們尊稱“何仙姑”。管谷村還有何仙姑墓作為佐證。
福建武平說
如在《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神仙部》《福建通志》《武平縣志·方外志》中都記載為:“仙姑,父大郎。世居武平南岩,貨餅自給。呂純陽見其有仙質,日過索餅啖,辄與。呂感,贈以一桃,雲食盡則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
上文說雲何仙姑是賣餅人何大郎的女兒,呂洞賓見其有“仙質”,便每天向她讨餅吃,她有索必與,毫不吝啬,呂被感動,便給她吃了一枚仙桃,使登仙班。這個故事,與中國民間傳說中呂洞賓收何仙姑為徒的情節完全相似,隻是地點由廣東換成了福建;而在廣東的何仙姑傳說中,則有仙姑于廣州投井訪仙、在福建登仙的講法。因此,亦有人懷疑這兩位“仙姑”是同一人。
據武平《何氏族譜》記載:“何仙姑生于後晉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仙姑幼性清淨,不嗜酒、不茹葷,隐迹岩中,矢不适人。”宋哲宗元始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何仙姑卒于武平縣岩前鎮甯洋村劉坑自然村何大郎公五世孫立六一郎家中,享壽150歲,為武平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譜》載雲:“仙姑壽終時,聞空中有鼓樂聲,一朵祥雲從卧榻直上宵漢,見者無不驚異,自是鄉人敬慕,塑遺像于仙姑樓。”
據說何仙姑真身葬在岩前甯洋乾湖塘。何仙姑之父何大郎公,宋淳化三年壬辰(公元993年)壽終正寝,享年101歲,其原配夫人黃一娘,卒于宋真宗鹹平四年,卒年102歲。何仙姑與父母三人均享壽百歲以上,亦是世間少見.何仙姑父母之墓也在武平岩前,保存完好,碑記依稀可辨,可為佐證。
廣西賀州說
何仙姑出生在廣西賀州姑婆山仙姑寨,因為出生時整個屋裡洋溢的荷花的芳香,父親何仲連給她取名何香。何香聰明伶俐,勤勞善良,經常在附近的茶山上采茶,她唱的采茶歌非常好聽,每當何香唱歌時獸伏鳥不飛。
十三歲時采茶歸來,依石休息時遇見呂洞賓,收她為徒,這塊石頭被後人稱為遇仙石。呂洞賓傳她修煉法術,之後指地為井,何香飲用井水,甘醇如酒,頓覺身體輕靈,精神煥發,此後不飲不食而不覺饑渴。呂洞賓讓何香進入姑婆山深處辟谷修煉,最終得成正果。姑婆山流傳着衆多何仙姑懲惡揚善、救人濟世的故事,如今山上還保留有仙姑廟,香火鼎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