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日常使用不同的APP,會常常遇到相同的功能,但是到最後,結果卻有所不同。它們‘長’得差不多,為啥結果卻是相反的呢?相信大家也很困惑。這篇文章運用大量的案例,來跟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其中的奧秘。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相信大夥日常使用APP時,總會遇到這種場景:
明明是差不多的2個功能,為啥在某些結果/呈現上确實截然不同的。
比如:同樣是收錢,為何微信轉賬可以在【電腦端】接收,而微信紅包隻能在【手機端】進行?
同樣是顯示訂單節點,為何快遞物流是【倒序】,而外賣卻是【正序】?
為了解惑這些日常疑問,作者覺得還是有必要整理 分析一波,以讓大家有更多的啟發點。
一、瑞幸與星巴克的杯型同樣是做咖啡的,為何瑞幸咖啡默認都是【大杯】的,沒有像星巴克一樣分【中/大/超大杯】?
猜測答案:不同的營銷策略所緻星巴克的分杯除了滿足龐大且不同需要的人群外,更多是出于營銷策略的考慮,引導用戶購買更高單價的咖啡。
為什麼這麼說呢?假設你買了一杯中杯or大杯咖啡,此時服務人員來一句:再加3元,就能換成更多容量的大杯or超大杯哦。
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接接受的,畢竟隻用3元就能喝到更大杯的咖啡還是很劃算的。星巴克就是靠這種占便宜心理與營銷策略來增加營收。
當然這是從營銷的角度切入思考的,并不是唯一标準答案。
而瑞幸的市場份額與定位是不能與星巴克相比的,為了搶占更多的市場,瑞幸一直走的是平價路線,用最低的成本,吸引更多的人喝到便宜的咖啡。
因此統一杯型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省成本、加快制作速度、統一/标準化制作等等,自然很符合瑞幸當前階段(成長期)的競争路線。
為啥不統一選擇中杯呢?自然是為了突顯性價比。
相差無幾的邊際成本,自然大杯比中杯更讓用戶覺得更劃算些。
但不排除瑞幸今後的市場份額更大了,也會進行分杯策略。
二、外賣與快遞的正倒序同樣是顯示訂單節點,為何快遞物流是【倒序】,而外賣卻是【正序】?
猜測答案:信息節點與關注點的不同。
1. 快遞物流的特征
- 時間長:快則隔天 慢則半個月;
- 節點多/不固定:下單-送貨(中間不知道有多少個中轉點)-收貨;
- 終點無預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
以上特征決定了用戶的關注重點:商品到哪裡了?
因此倒序可以直觀看到最新進展,免去多餘信息的幹擾。
2. 外賣的特點
- 時間短:1-2小時;
- 節點少/固定:下單-取貨-送貨-完成;
- 終點有預期:知道大概幾點幾分到。
以上特征決定了用戶的關注重點:
訂單到哪一步了,有沒有接單、送貨了沒?
正序“自上而下”的閱讀順序更符合用戶對流程/時間線的感知,方便在一屏内了解整體信息。
三、電商與快遞的确認收貨同樣是派送物品,為何電商産品需要用戶執行【确認收貨】,而外賣産品卻不需要?
猜測答案:存在意義的不同。
首先需弄清【确認收貨】的作用:為了确保貨物完好送到用戶前,用戶有能力維護自身權益:
- 若貨物損壞/發錯,可以發起售後申請;
- 若貨物完好,确認收貨以便讓商家收到錢。
而電商産品所依賴的物流具有【時間長、節點多/不固定、終點無預期】等特征,更是需要讓用戶有能力進行售後,因此确認收貨是枚“權益保護按鈕”。
而外賣為啥不需要确認收貨呢?
外賣【時間短,節點少/固定、終點有預期】等特征能讓用戶自主感知、控制商品動态和流程,無需借助【确認收貨】來維護未知的售後問題。
外賣大多數是時效性短的食物,拿完即吃,久則變味。
是不存在退貨換貨環節。
就算有食物質量問題都是緻電給商家進行反饋、解決問題的。
絕大部分用戶是沒有立即【确認收貨】習慣的,在騎手定位到達目标地址 用戶親手拿到食物時,整個交易就已經完成了,無需多此一步讓用戶再确認收貨。
有異議的還是和商家解決,與平台和騎手無關。
四、微信轉賬與微信紅包的領取同樣是收錢,為何微信轉賬可以在windows【電腦端】接收,而微信紅包隻能在【手機端】領取?
猜測答案:金錢性質的不同。
微信轉賬像一種正式的帶有【交易屬性】的行為,而且電腦端本身就具有【辦公】屬性,二者的重疊度較大。因此在電腦上接收【資金的回款】是有場景需要的。
而微信紅包是定位偏【娛樂屬性】,更多關注在移動端上。本來就不太适合在嚴謹、辦公屬性的電腦上操作。
而且若在電腦上開放紅包領取能力,難免會遇到【開挂搶紅包】的問題,更是會破壞電腦的【辦公】與紅包的【娛樂】屬性,更是不适合。
五、餘額寶的不同圖标顔色同樣是‘餘額寶’圖标,為何支付寶首頁上的,跟理财tab裡的顔色不一緻?
猜測答案:業務線與地位的不同。
支付寶首頁裡的許多業務都作為【快捷入口】而存在的,餘額寶作為支付寶的核心業務,餘額寶用與品牌色相對的橘紅色,可以吸引用戶點擊/方便快速找到。
但在理财區裡聚焦于「金融理财」,基金、股票等才是核心業務,餘額寶比這些的優先級低很多(畢竟收益沒它們高)。因此沒必要重點展示。
而且理财區裡的業務數量比較有限,所以就跟着整個理财區的業務進行【一緻性/統一設計】了。
六、關注與訂閱的區别同樣是可以收到‘新内容’,為何有的APP叫【關注】有的叫【訂閱】?
猜測答案:對象主體的不同。
“訂閱”傾向以【内容】為主體,圍繞某個【事件/話題/專題】而期待獲得後續進展,以便消費更多更全的内容。
一般都是【系統主動推薦】最新内容/進展,是一種【人與内容】之間的對應關系。
如訂閱某個話題的後續内容、某個熱點後續進展、某個專題的後續課程…
‘關注’更多傾向以【人】為主體,喜歡某個人的顔值/才華/能力後以觸發的【欣賞】心理,期待ta有更多的内容創作。
一般都是【用戶主動查找】最新ta的最新動态,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對應關系。
如關注某個内容創作者(明星/up主/大V等)的後續動态…
七、結語以上就是作者對【2個相似事物-結果相反】的愚見之解,也不知道寫的對不對,有錯誤的地方請慢點噴。
作者:和出此嚴,和出此嚴
本文由 @和出此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