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天,李麻花從外頭回來。
略帶驚訝地說,外面下雨了,風好大,還很涼快,難道今年要提前入秋?
瞥了眼窗外,确實是樹影搖動,夾雜着淅淅瀝瀝的雨,秋意濃郁。
按照往年的慣例,國慶之後,都未必能降溫。
難道真是老天爺看下去了,提早結束這酷熱難耐,讓福州順利入秋?
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很骨感。
打開手機上的天氣軟件,看了未來半個月的天氣,結果大失所望。
這不過是台風擦身而過,帶來的連鎖反應罷了。
相信北方的茶友,已經有一股夏暑消退,冬日來臨的涼意。
秋天的主旋律,是“潤燥”。
從小就格外敏感的村姑陳,對這些燥氣啊,上火啊,特别敏感。
隻要節氣稍微一有變動,身體就會有反應。
喝了母上大人炖的銀耳百合羹,才覺得舒服些,一碗下肚,渾身都舒坦了。
然而,火了一個夏天的冷泡茶,仍然不舍得退場。
即便是入了秋,推崇冷泡茶的那批人又換了理由,稱其能降火滋潤,潤喉生津。
于是乎,又有一大批不明真相的朋友,踩入了大坑。
《2》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冷泡茶。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關鍵不在于這個事件本身,而在于我們面對事件時的态度。
很好理解,那些喜歡冷泡茶的人,大多是為了圖方便。
不必燒水,也不必特地準備一整套茶具。
隻需要一瓶礦泉水,冷藏過的,将适當的茶葉投進去,搖晃使其充分融合,再放回冰箱中。
靜置幾個小時,就可以喝了。
還有的商家,更是極端,提倡各位用“冷萃”的方式喝茶。
底下鋪一層冰塊,中間放茶葉,上層再放一層冰箱。
類似三明治的泡茶法,倒是很新鮮。
不可否認,炎炎夏日,喝上這樣一杯冰冰涼涼的冷泡茶,确實舒服。
尤其是對于那些濕熱體質者,體内蘊熱,容易上火,體溫也比正常人略高一些。
因此,他們更依賴于冷飲,想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讓五髒六腑都“冷靜”下來。
用冷泡茶,抵抗體内的燥熱之氣,平複心情。
然而,這種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
長期喝冷飲,對于我們的身體,是弊大于利的。
按照中醫書上所說,夏天的陽氣都跑到體外去了,體内的陽氣就相對來說減少了。
與此同時,脾胃就會比平時虛弱。
再結合實際,每到夏天,醫院腸胃科的門口,絡繹不絕,也能從側面印證這一點。
此時,假如過量喝冷飲,吃生食,就會讓本就寒涼的脾胃,雪上加霜。
人為地降低身體内部的溫度,導緻原本能自由調控的系統紊亂,自然不是件好事。
反倒是熱茶,可以加速新陳代謝,促進排汗,幫助熱氣從體内排出。
如此一來,才真正達到了降溫、潤燥、舒緩的效果。
所以,偶爾貪涼沒關系,但一定要适度,淺嘗辄止。
有些人喝起冷泡茶來,毫無節制,寒氣也随之進入體内。
不曾想過,對身體的傷害,是無法用這一次清爽彌補的。
而體質本就虛寒的茶友,就更不建議嘗試了,還是喝常溫水,或者是熱茶更好。
《3》
還有人喜歡喝冷泡茶,是因為口感好。
并且,他們是親身測試過,同一款茶,分别用冷水泡和沸水泡,對比着喝。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冷泡茶更勝一籌。
原因是,冷泡茶的口感更清甜,更溫柔,沸水泡出來的茶湯,苦澀感重,刺激感強。
乍一看,的确是冷泡茶占上風。
然而,區區一款茶,就能代表所有的茶嗎?
僅僅是這款茶冷泡着好喝,而用沸水泡不好喝,就證明所有茶皆是如此嗎?
當然不行。
可以抱有創新和探索精神,但不能以偏概全。
用單個或少數事例,來判斷整體,先入為主,那麼永遠也見不到真實的世界。
所以,荒誕地以偏概全,不具有參考意義。
至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在下文中詳細說明。
首先,進行冷泡茶時,投茶量被大大降低。
大部分人在冷泡茶的時候,至少會用到500毫升的水,投茶量卻隻有1-2克。
要知道,在這樣的茶水比例下,想要泡出苦澀感,都難。
這個道理,就像在海裡找一滴水花,在森林裡找一片樹葉一般。
隻是比無色無味的水,多了一絲茶味,多了一點香氣,僅此而已。
但也隻是這樣,便讓很多人滿足了,覺得“好喝”。
在他們心裡,茶葉好喝的标準,不必太複雜,不苦不澀就夠了。
可是,那距離真正的好喝,普世所認可的好喝,還隔着十萬八千裡的距離。
其次,低溫水難以激發出茶葉中的内含物質。
不管是綠茶、白茶、岩茶還是紅茶,它們在制作的時候,都經曆了高溫。
故而,要想在沖泡的時候,使其充分釋放出體内的物質,唯有沸水才能做到。
反之,冷水根本就釋放不出什麼滋味。
即使這款茶體内含有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即使這款茶的品質很差勁,即使這款茶的雜味、異味很多……
在冷泡茶的掩護下,也能成為一杯輕柔緩和,鮮甜清爽的茶湯。
這樣想來,對于劣質茶而言,冷泡茶是最好的“遮羞布”。
不怕不好喝,隻怕消費者不上當。
《4》
入秋之後,該怎麼正确喝茶?
目前來看,主流的飲茶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蓋碗沖泡;另一種,則是煮茶。
當然,喜歡喝綠茶的朋友,或者平時在辦公室裡,條件有限的朋友,依然可以用玻璃杯。
不過要注意,控制好投茶量,并且用沸水沖泡。
蓋碗泡茶,優勢在于能夠呈現出茶湯的原汁原味。
用标準的投茶量,110毫升的蓋碗,泡白茶和紅茶投5克,泡岩茶投8克。
當沸水觸碰到幹茶的瞬間,便能感受到茶香蔓延,氤氲在身邊,甚至房間裡的每個角落。
快速出湯,保證茶葉物質析出均勻,不過量。
這樣泡出來的茶湯,香清甘活,飽滿醇厚,方能體現出好茶的風采。
沸水可以激發茶葉當中高、中、低各個沸點的物質,而冷水,隻能激發低沸點的物質。
所以,冷泡茶與熱泡茶,高下立見。
當然,品質不好的茶,表現就沒有這麼精彩了,甚至可以說“翻車”了。
由于沸水的力量強大,假如體内有某些不好的物質,如酸味、焦味、黴味等,都會一同釋放出來。
好喝還是不好喝,一試便知。
還有一些茶類,如有年份的老白茶,還有發酵程度比較高的岩茶、紅茶等,可以煮着喝。
不管是秋天的氣候,還是秋天的氛圍,都和煮茶很合适。
偶爾想要解放雙手,給皮膚補補水,休息放松,煮一壺茶是很好的選擇。
同樣的,也是利用高溫,激發茶香,釋放茶味。
至于有多美味,百聞不如一喝,親自嘗過就能明白。
《5》
便宜的劣質茶,适合冷泡。
因為産區和工藝都欠佳,香氣滋味不盡如人意。
如果用沸水沖泡,必然會大量暴露缺點。
此時此刻,隻能反其道而行,用冷水泡。
把苦澀味、酸味、麻味、雜味等,通通藏起來,消費者就發現不了了。
再加上,如今氣溫升高,是普遍趨勢。
大家對冷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趁着這股東風,冷泡茶愈發流行,劣質茶也找到了新的出路。
然而,我們還是建議茶友們,喝好茶,喝熱茶。
在溫熱的茶湯裡,享受毛孔張開的舒适感,享受香氣和滋味的碰撞。
此情此景,光是想想,都覺得惬意無比。
更多關于泡茶的知識大壺泡茶、大杯泡茶、蓋碗泡茶,誰才是中秋團圓夜喝岩茶的方式?
天熱了,“冷泡茶”和“沸水泡茶”,誰才是喝白茶的最佳方式?
沖泡白茶的3大誤區,茶具、泡茶水、泡茶方式,一次性說清楚
泡白茶3大坑,第一溫水泡茶,第二泡茶坐杯,第三坑你知道嗎?
十年老茶客總結的泡茶訣竅,蓋碗與茶壺,哪個更适合泡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