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8 03:15:54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中鵬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1

70年歲月峥嵘,北京日報始終與時代同步,與首都同行。

70年來,這座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從首都建設到首都經濟,再到今天的首都發展,無論在哪個曆史階段,我們都是城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始終與這座城市同頻共振,忠實記錄着城市一點一滴的變化——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2

《北京日報》是首都發展的記錄者、推動者。圖為1959年8月17日《北京日報》1版。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3

自行車曾是北京人主要的通勤工具。圖為1983年本報記者胡敦志在西單路口拍下的一幕。

一座座地标建築是時代的雪泥鴻爪。從人民大會堂到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再到“鳥巢”,北京日報在不同時代組織開展“十大建築”評選活動,彰顯北京城市魅力;

一組組生活的細節折射出城市風貌和文明水平。從“車來一哄而上”到處處可見有序排隊,翻閱《北京日報》,可以讀到一部北京人文明有禮“養成記”;

一個個前行的腳步事關民生。北京缺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前,北京日報16名記者沿渠而上,奔波采訪4600公裡,向讀者展示千裡調水的不易……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4

在記者潘之望的航拍鏡頭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如同鳳凰展翅,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70年來,我們一直勇立潮頭,開拓創新,引領時代新風——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北京日報》就在全國最早提出了“垃圾分類”的概念;

上世紀80年代,北京日報社首倡“振興中華”讀書活動,發起“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贊助;

上世紀90年代初,《北京日報》開辟專欄“科技之星”,一年365天把科技工作者放在頭版,開創了科技人物宣傳的先例;

1996年,北京日報記者一次“環京圈”巡禮采訪,對區域間、省市間的經濟協作進行了探讨,提出“怎樣在經濟協作中加快京津冀、環渤海地區的共同發展,是一道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5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由“京交會”更名為“服貿會”。圖為本報記者和冠欣在2020年服貿會綜合展區拍攝到小觀衆同智能機器人互動的畫面。

70年來,我們一直身體力行,當好城市治理的“觀察哨”“助推器”——

1980年,《北京日報》一篇《園中之園“靜心齋”不應占為辦公室》報道,推動了“靜心齋”的騰退;

1996年,北京日報發起的“宏志行動”,為家境貧困、品學兼優的孩子上學尋求社會贊助,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受教育的機會,最終推動“宏志中學”誕生;

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日報連續五年發出“我家街巷最好看”倡議,全市總動員,“周末大掃除”又回到百姓身邊;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6

中軸線是北京的“脊梁”。本報記者鄧偉從永定門外順着中軸線北望,拍下了傳統文化同現代文明和諧相融的大美北京。在北部山巒背景下,永定門城樓、前門城樓、故宮、景山萬春亭、奧林匹克塔等标志性建築曆曆在目。

斑馬線前闖燈、搶行問題頻發,北京日報首倡“認領愛心斑馬線”活動,5年帶動近4萬人志願站上路口,開展文明引導……

“我們相信,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北京日報一定能夠和北京人民群衆建立密切的牢固的聯系,使它在首都今後建設事業中擔負起集體的宣傳者和組織者的任務。”70年前的這段創刊詞,今天讀來依然讓人心潮澎湃。在新時代,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我們仍将初心如始,與時代同步,與首都同行。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相關内容↓ ↓ ↓

北京十年來的變化(我們這樣記錄首都變化)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