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與節奏原詩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二、文常填空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 五言 律詩,題材上屬于 贈别友人。作者 王勃 ,字 子安 , 唐代 (朝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傑”。
三、解詞
1.城阙:指長安。 2.輔:輔衛。 3.宦遊:出外做官 4.海内:四海之内,指天下各地. 5歧路:岔路口。 6,.兒女:指戀愛中的青年男女。
7.天涯:天邊。這裡比喻極遠的地方。 8比鄰:近鄰。
9.無為:無須,不必 10. 沾巾:淚沾手巾,揮淚告别
四、解讀詩意:
三秦輔衛着長安,遙望蜀川,隻見風煙彌漫。和你離别,心中懷着無限情意,因為我們都是在外做官的人。隻要四海之内還有你這個知己,即使遠在天涯的人也如近鄰一般。無須在岔道口像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那樣,揮淚告别。
五、理解默寫。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句表明真摯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間的阻隔,消除孤獨的苦悶。
2.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勸慰友人不必悲傷,不要存有兒女之戀,表現出大丈夫氣概的句子是: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六、歸納中心:本詩以全新的視角,一掃離别的千古愁雲,勸勉好友樂觀面對離别,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别之情,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人生态度。
七、曆年中考題集錦
1.首聯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個渡口,詩人在長3安是無法望見五津的,這裡為什麼說“風煙望五津”?
“五津”是友人杜少府所去的地方,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遙遠的五津仿佛隐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象,暗含詩人對朋友的勸慰之意。
2. 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首聯中的“輔”或“望”字。
“輔”字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着長安的景象,氣象雄偉,使詩歌意境開闊。
“望”字将相隔千裡的京城和蜀地聯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别之情。
3.為什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曆來為人稱道?(引起共鳴)(千古名句)
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既寫出了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又表達勸慰和惜别之情;境界開闊、格調高昂,一洗以往送别詩傷感、低沉的基調,表現出豁達、樂觀、豪放的情懷,給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C )
A.首聯直入主題,點明送别的地點和友人的去向,給人空間的遙遠和蒼茫感。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友誼可以突破時空的界限,是傳唱千古的名句。
C.“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寫詩人面對“歧路”而泣下沾巾,因離别而傷心落淚。
D.全詩格調高昂、筆力雄健、感情真摯,是送别詩中的名作。
5.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詩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D )
A.首聯中“輔”氣勢宏大;“望”以實寫虛,因為從長安實際上是望不見“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
B.颔聯是勸慰朋友的話,意思是說既然離鄉“宦遊”,離别是常事,不必感傷。
C.頸聯是說隻要我們友誼常在,即使相隔很遠也像比鄰一樣。
D.尾聯中的“兒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們在分别時不必像他們那樣哭哭啼啼。
6.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後兩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我們無需在分手的路口,再為兒女們操心,傷心落淚。
B.我們盡管無所作為,但分手時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樣傷心落淚。
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樣傷心落淚。
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們無需像我們的兒女那樣傷心落淚。
7.這是一首送别詩。朋友将遠赴蜀州,離别之際,詩人以兩人共同的境遇“ 宦遊人 ”寬解友人,并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勸慰鼓勵友人。全詩既抒發了詩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别 之情,也表現了詩人 樂觀豁達的人生态度。
8.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與本詩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的都是對朋友的深厚情誼。請你結合詩句内容,簡要說明兩位詩人各自是如何抒發内心情感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抒發了對友人的勸慰和惜别之情,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豪放的情懷;
“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運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借“明月”寄托對友人的思念,體現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
9.首聯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個渡口,詩人在長安是無法望見五津的,這裡為什麼說“風煙望五津”?(3分)
“五津”是友人杜少府所去的地方,用“望”字将相隔千裡的京城和蜀地聯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遙遠的五津仿佛隐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象,暗含詩人對朋友的勸慰之意。
如果有用,請點贊關注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