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泮塘五約三官廟前一對被掩埋60載的石楹聯重見天日,據了解,這對石楹聯連同現存于荔灣博物館中的一個“三官古廟”麻石門匾均為重要曆史文物,随着泮塘微改造項目的不斷推進,如何保護利用好門匾及楹聯,成為泮塘鄉親們關注的焦點。
古楹聯為三官廟曆史遺存有較高曆史價值本月初,備受關注的泮塘五約三官廟之前方廣場正式動工,一對被曆史塵封超過六十載的石楹聯在鞭炮聲中,從三官廟前方廣場下方被挖出。
上聯
下聯
據了解,三官廟為泮塘村内重要的傳統建築,雖然修建的年代不詳,但根據現藏于三官廟内的一塊《重修三官古廟碑記》記載,古廟在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分别進行過重修。最後一次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進行過較大規模的重修,根據碑記記載:“先肅坻鄂,累貞䂥,厥基孔固,而後繍栭雲楣,雕楹玉磶,以次就理”,該次重修設計建築及建築基礎、木構梁架以及石雕等裝飾構件,同時擴建西堂。
現藏于三官廟内的《重修三官古廟碑記》
村民權叔是村裡德高望重的一位長者,他告訴小e,從前,三官廟為兩路兩進建築群,中路為正殿,供奉天、地、人三官,西路為偏殿,供奉60個木質太歲,中路門頭入口有一個門匾和一對楹聯,分别為“三官古廟”麻石門匾和一對麻石楹聯,上聯為“道貫三才崇泮水”,下聯為“德孚萬物被卥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三官廟被改為石井人民公社西郊大隊泮塘第三生産隊,如今,三官廟則是泮塘五約村民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和日常休憩的重要場所。
人民公社時期三官古廟頭門的舊照片
權叔介紹,麻石楹聯蘊含着很深的寓意,他解釋到,上聯,三才是指天地人,可以理解為,要将社會道德與天地環境相順應,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崇高境界;下聯,孚是指哺乳,“卥”字古通“西”字,“世間萬物無論人或動物都是道德的産物。”
村民希望原址保存形成門樓意象,展示泮塘曆史記憶石楹聯作為泮塘五約三官廟的重要遺存,如今重見天日,如何保護利用成為村民們關注的焦點。權叔告訴小e,為了聽取各方聲音,他收集了上百條村民的意見。
三官廟前廣場
據了解,石門匾和一對楹聯共三件石質文物村民們希望原址保存,由村民作為保護責任人,使文物充分發揮其社會價值,共同承載展現三官古廟及泮塘村的曆史記憶,同時,将三件文物安置在三官廟前廣場,通過石構建加固形成門樓的意象。
權叔表示,門樓的位置村民們提出了兩個不同的方案,一種是放置于三官廟前廣場正門,同時也位于三官廟中軸線正前方;另一種是放置于三官廟前廣場西側,荔灣湖公園廣場入口處,作為進入泮塘村的重要标識。
泮塘微改造傳承古廟文化泮塘五約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西面和南面緊接荔灣湖公園,東北側臨仁威廟,坐落于荔灣西關曆史文化片區的核心區域,也是連接荔灣湖公園與城市周邊區域的重要位置。
泮塘五約是目前廣州曆史城區中,僅見保留最完整清代格局、肌理和典型樸素風貌特征的多姓宗族共居的鄉土聚落,使得該曆史文化片區極具獨特性,同時具有極其重要的曆史價值。
泮塘五約微改造
2016年,泮塘五約被列入廣州首批微改造項目,也是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項目之一,泮塘五約微改造由荔灣區更新局作為業主單位、荔灣區建設項目管理中心作為代建單位的工程項目,将修繕建設各項基礎和生活配套服務設施、修繕和保護重要文物和曆史建築,改造和活化公産建築,結合立面整饬和街巷景觀設計,整體提升五約村的風貌。
據了解,泮塘微改造項目過程中結合公衆參與、村民意願與景觀設計,在重新設計整理的三官廟曆史景觀節點内,将“三官古廟”石構件進行有效保護利用,恢複再現三官古廟曆史地景。目前,三官古廟門匾及楹聯如何保護利用還在探讨中,小e也将持續跟進,敬請關注。
【記者 鄧睆】
【編輯 橙子魚】
部分圖片由泮塘五約熱心村民提供
來源:微社區e家通荔灣昌華(xxsbejtchj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