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新發了一首歌《小王日記》,一首不是新歌的新歌。把《小王》整張專輯9首作品串在一起,43分鐘,放在專輯末尾,剛好11首。
很多人疑問毛不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标新立異、嘩衆取寵嗎?當然不是,也沒有必要。為了展示作品和藝術性嗎?可是在這個到處遍布浮躁的快節奏的時代,43分鐘的歌,又有幾個人會耐心聽完。
繼WeChat、QQ等社交媒體之後,短視頻平台風靡,15秒小視頻成為最适應人們生活節奏的娛樂手段。口水歌、低質量網絡作品應運而生,并成為音樂領域的最大流量。
在幾乎所有現象都表明人們已經進入快節奏時代的時候,很多藝人的作品逐漸變得明朗化,為的就是讓歌迷隻聽一遍就在腦海中形成固有旋律。于是就有了像隔壁老樊、枯木逢春這樣适應時代環境的音樂從業者。
不管出發點是什麼,毛不易43分鐘的新歌肯定與現在歌迷的欣賞習慣相悖。歌迷也許會因為好奇去聽,但能夠不快進完整把這首歌聽完的人一定沒有幾個。
毛不易新專輯《小王》由旅行團樂隊韋偉擔任制作人,《小王日記》也由他操刀完成。雖然沒了李健,毛不易第二張專輯卻延續了第一張專輯的風格,專業度不差分毫。《小王日記》制作精良,編曲也非常完整,應用了許多高大上的編曲手法。
比如開頭部分我們聽到的那個淡淡的、慢慢從遠方傳來,帶着一點電子風格的切入部分,将幾種不同的編曲風格混合在一起,像是慢慢扣動日記本的密碼鎖,不禁讓歌迷眼前一亮。
繼承之外,《小王日記》也應用了很多創新成分,整體效果貼近後搖中的氛圍音樂,緩慢卻又具有獨特的明亮感,可以說是非常高級了。
這首時長43分鐘的作品自上線一來,收獲樂評人一緻好評,但在普通聽衆耳朵裡似乎并沒有那麼吃香。由于是将10首歌串在一起,《小王日記》節奏性重點并沒有那麼突出,可以說10首歌都是副歌,也可以說10首歌都是陪襯,形容它是氛圍音樂,原因就在于此。
人們聽不出編曲的高級感,也沒有耐心像聽純音樂一樣聽一首近乎一個小時的半流行作品。這首歌的出現,在大部分人眼中隻是一個陪襯品,隻是讓人們知道:哦,華語樂壇出了一首43分鐘的歌。
華語樂壇其實也有很多時長超乎想象的經典作品,比如刀郎7分鐘的《沖動的懲罰》和古巨基12分鐘的《情歌王》。這兩首歌現在也很火,也經常成為KTV的必點曲目。這兩首歌卻和《小王日記》有很大的區别。
雖然被定義為流行歌手,毛不易兩張專輯的作品一直都偏民謠化,李健也曾說他的作品風格是“流行民謠”。舞台上他也許是流行歌手,專輯裡的他卻充滿态度。
聽慣了毛不易的live音頻,再聽正式專輯中的作品,很多情況下都感覺專輯并沒有現場版好聽。第一印象當然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卻來自于作品本身。
如果隻看毛不易在明日之子的表演,我們根本感覺不到他演唱的作品中的民謠元素,有時還覺得毛的作品雅俗共賞,很大衆化。
但其實毛的作品不适合華麗的裝飾,為了突出效果,很多音樂節目會給他替換一個高大上較流行化的包裝,好聽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如果要做出符合作品本身的編曲,還是要讓修飾變得簡單化。幾個和弦加上柔情的嗓音,流行民謠風應聲而出。
和古巨基《情歌王》相比,毛不易專輯作品中的元素其實比較小衆化。它們不像live版一樣能一下子抓住人的心,卻适合一遍一遍循環着聽。這種流行民謠風格,當然隻能符合一部分人的胃口。有人說專輯裡的毛不易變得小衆,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小王日記》的靈感大約來自八九十年代的卡帶,沒有主打,不能跳聽,從第一首歌聽到最後一首歌,誰也不知道下一首是怎樣的驚喜。在人們都追求15秒黃金時間的時代去做一首卡帶作品,毛不易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43分鐘的作品還原了那個慢時代,也讓願意慢下來的人有了慢下來的機會。我們當然不能奢望每位歌迷都安安靜靜地聽完一首這樣雲淡風輕的歌,他們眼裡有太多比《小王日記》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這樣特别具有情懷感的作品,對喜歡的人來說真的是寶藏。
越來越覺得毛不易不适合向流行化、娛樂化發展,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綜藝,對他來說隻能是一種傷害。他可以去做那個“巨星”,也可以安安靜靜,從大衆走到小衆,雲淡風輕地唱歌,隻做一部分人的驕傲。
舞台上的毛不易是所有人的明星,專輯的毛不易成了一小部分的心愛。他的作品真谛不在于感動和催人淚下,而在于不痛不癢的雲淡風清,更多的人,也許更喜歡他的那份催人淚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