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詩仙李白、李商隐稱為“唐代三李”,
他是繼屈原、李白之後,又一個享有盛譽的浪漫詩人;
他的詩想象力豐富,善于引用神話傳說,
他生不逢時,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歎息。
他是“詩鬼”李賀。
在唐代詩壇,李白想象力豐富,倍受世人推崇,在李白之後,李賀以新奇的想象,詭麗的詞藻成為又一個享有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在他的筆下,神話人物變幻缤紛,構成奇妙而瑰麗的意境,别具一格。
李賀的詩作不同于以往的唐代詩人,詩詞君分享李賀最經典的十首詩,你準備好來體會他筆下瑰麗的世界了嗎?
1、最斑斓的戰場詩:《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雁門太守行》是李賀的代表作,受到曆代名家的稱贊。
在詩詞中,戰争場面是激烈的或殘酷的,在李賀筆下,戰争場面是瑰麗的。
烏雲壓陣,兩陣對峙,氣氛十分緊張。盔甲映着日光,戰争一觸即發。号角聲響徹天地,夜色凝紫,其中蘊藏着沖天的殺氣。
紅旗半卷,軍隊迅速趕赴易水,霜氣太重,鼓聲沉悶。為了報答國君的知遇,我手操寶劍甘願赴死。
在緊張的戰争氣氛裡,李賀用黑、紫、紅、黃等顔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斑斓的畫面,奇詭又妥帖,讓人佩服。
當烏雲布滿天空時,悲觀的人看到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樂觀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鱗開”。
2、最快意的詩:《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作為李唐宗室的遠支,李賀的家族早已沒落,甚至到三餐難以為繼的地步。
雖然李賀才華橫溢,卻因為沒有人引薦,始終不被賞識,沒有仕進之路。
可李賀心中理想的火苗,從未熄滅。
他寫下這組馬詩,渴望自己如馬一樣征戰疆場,為國效力,實現心中的抱負。
在大漠裡,平沙萬裡,像鋪下一層白白的霜雪,燕山山脈上,月亮高懸,如彎鈎一般。
什麼時候才能給馬帶上金絡頭,在秋高氣爽的疆場,建立功勳呢?那是來自李賀心中的渴望,像馬一樣,征戰疆場。
在赤子心中,熱血難涼。
3、最意氣風發的應酬詩:《高軒過》
《高軒過》
韓員外愈皇甫侍禦湜見過因而命作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辔搖玲珑。
馬蹄隐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十五歲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元和四年,文壇大咖韓愈、皇甫湜聽聞李賀才華,特來相見,兩人命李賀賦詩一首,李賀揮筆寫下這首《高軒過》。
兩位大人騎馬相訪,一個是洛陽太才子,一個是文章巨公,滿天星鬥,天地精華都在他們胸中。吟詩作賦,響徹雲空,筆間文章,能補天缺。
我一個客居他鄉的窮書生,就像枯草遇見春風,就像垂死的鳥兒遇上大雁,也許能從小蟲變成大龍。
李賀誇人亦是想象奇特,面對兩位文壇前輩,他不失之于禮,又委婉地表露求提攜之意,才華高妙,真是難得。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4、最低沉憂郁的詩:《崇義裡滞雨》
《崇義裡滞雨》
落莫誰家子,來感長安秋。
壯年抱羁恨,夢泣生白頭。
瘦馬秣敗草,雨沫飄寒溝。
南宮古簾暗,濕景傳簽籌。
家山遠千裡,雲腳天東頭。
憂眠枕劍匣,客帳夢封侯。
在古時,文士皆由科舉入仕,可李賀雖少有才名,卻因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李賀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即使有韓愈等人聲援李賀,卻也無力改變現實。
科舉入仕于李賀來說已然無望,元和六年,經宗人推薦,李賀通過“蔭子得官”的途徑,被授予奉禮郎的官職。
從九品的奉禮郎,官職低微,李賀還經常受到宗室弟子的排擠。
這一年在長安,下起雨來,感懷人生的困境,他寫下此詩。
流落在京城的李賀,像一匹幹瘦的馬,淋着冷雨。家在千裡之外,滿懷憂愁的他,入睡後,才能在夢中實現封侯之願。
每一次對夢想的追尋,都讓人遍體鱗傷。
5、最眉疏目爽的詩:《開愁歌》
《開愁歌》
秋風吹地百草幹,華容碧影生晚寒。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衣如飛鹑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
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贳宜陽一壺酒。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裡閑凄迷。
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想入仕途,卻阻礙重重,科舉考試也不能參加,李賀郁悶至極。
二十歲的我,那麼不得意,心裡愁苦得如枯掉的蘭花一般。衣服爛得,拔劍向天吼。
面對人生的重重折磨,哭也沒有用,李賀終于想開了。
他脫下秋衣抵押給酒店,希望換一壺好酒,借酒銷愁時,店主人卻勸他:不要為了俗士名利傷神,好好保養身子吧!
從失意到絕望到自我解脫,都在這一首詩裡了。
在等待的日子裡,刻苦讀書,謙卑做人,養得深根,日後才能枝葉茂盛。
6、最幽深渺遠的詩:《李憑箜篌引》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妪,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高明的詩人會用語言形容音樂,美妙而生動。
李憑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李賀用幽深遠的筆觸形容他的箜篌。
優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雲便頹然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樂聲像什麼,像昆山的玉碎聲,像鳳凰叫,像芙蓉在哭泣,又像香蘭在笑。如此美樂,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樂聲直入天際,擊破了女娲補天的五彩石,逗落了漫天綿綿秋雨。老魚興奮地在水波中跳躍,瘦蛟也翩翩起舞。
樂聲傳到月宮中,吳剛倚桂聽樂,徹夜不眠,桂樹下的兔子不顧寒冷,傾聽着音樂。
這得是多麼美妙的音樂呀,上能打動神仙,下能打動魚蛟,能石破天驚,亦能悅耳動聽。
看了文字,真想聽李憑彈一曲。
7、最滄桑感慨的詩:《金銅仙人辭漢歌》
《金銅仙人辭漢歌》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诏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迹。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将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漢武帝時,曾制作金銅仙人,是王朝昌盛的象征。漢亡之後,魏明帝時,金銅仙人被拆離,離開長安,運往洛陽。
李賀用金銅仙人的視角,見證了朝代更叠的滄桑。
金銅仙了離開長安了,韶華易逝,人生難久,即使是一代天驕的漢武帝依然逃不過時間,宮殿荒涼,車馬不再,曾經的繁華和風流,早已化為曆史中的泡影。
面對此情此景,金銅仙人也留下了淚水。可它無法扭轉局面,離長安越來越遠,聽那渭水之波聲音越來越小,他的心境可想而知有多麼悲涼。
被迫離開長安的金銅仙人像極了李賀。這一年,他辭去了奉禮郎的官職,離開了長安,隻留下對唐王朝一蹶不振的感傷,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涼。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8、最回旋跌宕的詩:《苦晝短》
《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将斬龍足,嚼龍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感慨光陰是人世間永恒的主題。
孔子感慨時間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對于時光的流逝,李賀想象力太過奇特。
時光呀時光,請你喝下這杯酒,我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隻看到日月更叠,煎磨着人的年壽。
一個“煎”字将年華虛度、内心煎熬的心情表現得細膩生動。
人生于世,沒有做自己夢想中的事,都是在消磨時間,而懷才不遇的李賀無時無刻不再受這種煎熬。
虛度光陰,那隻是活着;利用時間,這才算生活。
9、想象最浪漫的詩:《夢天》
《夢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這是一首遊仙詩,且看李賀來帶你遊月宮。
天色幽晦,微雨而下,仿佛月宮裡的玉兔蟾蜍在哭泣。雨停雲開後,月光斜照,幽深潔白,詩人進入了天界。
明月升起時,如車輪一般,軋着露水,打濕了團光。在桂花飄香的小路上,詩人遇見了仙女。
俯視仙山,滄海桑田,世間變幻,猶如奔馳的急馬。遙望中國,宛如九點煙塵浮動,那一汪海水似乎是從杯中傾瀉。
真是不得不佩服李賀的想象力,夢中的他,俯視人間,發現時間短促,空間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世滄桑的深沉感喟。
直到最後,對于時間的永續無盡還是覺得無奈。
10、最歎息的詩:《南園十三首·其五》
《南園十三首·其五》
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仕途不如意,李賀辭官回到了家鄉昌谷,在南園閑居時,寫下一組《南園詩》。
在《南園》十三首中,有田園風情、也有壯志未酬。
雖然他告訴自己不要再想理想,可熱血的每一次沸騰總是讓他難過。
男兒為什麼不拿上寶劍,去收複黃河南北被割據的五十個州縣。
請你呀上淩煙閣看一看,有哪一個萬戶侯是書生出身的呢?
李賀的心裡,還有熱血,還有建功立業的心願,可令人悲涼的是,他仕途無門,這一股胸中的幽怨之氣,隻能傾注在詩詞中了。
人類智慧都包含在這五個字裡:等待和希望。
李賀在短短27年的人生中,留給後世一個奇麗詭幻的世界,也留給世人壯志難酬的哀傷。
可能生活有太多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可總歸還是要努力一點。開心一點,想得開一點。
心若放下,風輕雲淡;若放不下,苦的不僅是當下,還有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