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06:40:09

來源:齊魯晚報

“跟着我念,王三是江蘇省南京市人。”

呂家鄉坐在客廳裡,對着面前的女兒說道。父女倆重複幾遍後,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下,王三是省市人,括弧内要求女兒填上。

女兒眉頭緊皺,用左手拿起筆,猶豫了幾秒鐘,還是正确地填對了括弧内的問題。得到呂家鄉的誇贊後,女兒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這樣類似的練習每天都有。問題從簡到繁,父女倆已經堅持了兩年多。

很難想象,眼前的女兒已不是兩三歲的孩童,而是已經55歲,曾是大學副教授;也很難想象眼前的這位父親已經88歲,走路都已經需要拄拐。

呂家鄉是山東師範大學教授、著名作家,本該安享晚年的他沒想到女兒突發重病,患上偏癱,失去記憶,口不能言。

呂家鄉選擇了重新教拼音、數字,讀詩,并每天備課布置作業,就為了讓女兒重新“長大”。

“以前是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現在是完成上天交給的任務,同樣義不容辭。”他說。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山師88歲老教授每天給55歲女兒)1

從填空題到問答題

兩年上千頁練習紙

在一個老舊的宿舍大院,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撐着一根拐杖,佝偻着腰,每天陪着一個手纏吊帶、步履不穩的姑娘在院中散步。這一幕感動了不少人。這對父女就是呂家鄉和她的女兒紅線。

呂家鄉住在一棟老舊的宿舍樓,家中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客廳除了一張沙發,一張茶幾,一台電視外就是一張癱瘓病人專用的升降床。呂家鄉戴着一副老式眼鏡,佝偻着背,臉上滿是歲月洗禮的痕迹。不知是否因家中太過簡單,他招呼來人坐下時稍顯局促。

客廳中也沒有什麼裝飾,唯一的裝飾就是一摞摞各式各樣的書本,有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有童話故事、有小說還有詩集,這些都是女兒平時需要學習的。沙發上還有一摞厚厚的作業紙,都是呂家鄉和女兒的功課記錄。每張作業紙上都有日期和标題甚至有的還有打分。作業紙上有填空題,問答題、抄寫題,甚至還有1加幾的算術題,由簡到繁。在一張标題為《給我三天光明》的作業紙上,因此多處錯誤,呂家鄉給女兒打了66分。

算上丢失的,作業紙已有上千頁。按照時間翻看,能明顯感覺到字迹越來越工整,很難想象這是一名偏癱患者用左手寫出來的。

2015年9月,呂家鄉的女兒突發腦溢血,做了開顱手術。由于神經中樞損傷,後遺症嚴重,右側半身不遂,記憶消失,口不能言。女婿在幾年前病逝,外孫在國外留學。

2018年,女兒出院後照顧這個重病号的任務就落在了已經八十多歲的老兩口身上。老伴王占鵉拖着病體,堅持料理女兒起居,有時親友也來幫忙。

女兒生病後,嚴重喪失了思維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反複告訴她這是蘋果,接着問,這是什麼,她立馬就忘了。

一開始,簡單的認知題都需要一周甚至半月的反複練習女兒才能填對。之後再慢慢轉到記憶和思考性的問題,從簡單的問答,再到比較複雜的問答,“比如一段文章中,哥哥對妹妹說了什麼話,要她找出來等等。"呂家鄉說。

就像教小孩子一樣,反反複複訓練,循序漸進,就這樣女兒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情況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山師88歲老教授每天給55歲女兒)2

每天都要備課

精心篩選學習資料

要鍛煉女兒,備課成為了呂家鄉生活的重要部分。

家人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他坐在椅子上,佝偻着背,低頭伏案從一堆小學教材、寓言故事、小說、報刊中精心選取适合女兒學習的内容。老伴也漸漸養成了習慣,閱讀報刊時,随時推薦适合女兒閱讀的内容。

在女兒住院期間,父母大約隔一天就去探望一次。手術刀口愈合,進入康複治療階段後,根據醫生的建議,呂家鄉每次探望都不忘帶着女兒讀一篇伊索寓言。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每一個故事都很短小,容易理解。出院回家後,他在内容選取上側重一些勵志的故事,尤其是戰勝殘疾的真實故事。比如深圳殘友五兄弟的創業之路,漸凍人科學家霍金的故事等等。“這也是為了調節她的情緒,讓她得到鼓舞。”

選定了教材,他還要從女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細心地備課,用女兒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女兒思想感情上受到鼓舞,同時思維、記憶和語言能力也得到鍛煉。為此,他要設置各種各樣、深淺難易适當題型等等。翻開呂家鄉的備課筆記,一篇短短的文章能編成十幾個問題,最多的時候能編成三十多個問題。

如今,父女倆每天的功課除了按時佩戴右臂、右腿的治療儀以外,上午是散步,抄寫詩詞、閱讀、朗讀,做題,下午是練習打字上網。練習打字是女兒主動要求的,随着智力的逐漸恢複,三個月前,女兒希望通過網絡将她的康複體會分享給更多的人。

說到這裡,呂家鄉掏出一部智能手機,扶了扶眼鏡,将視線拉遠一點,生疏地點着各種按鍵。這部智能手機在這雙蒼老的手裡顯得格格不入。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山師88歲老教授每天給55歲女兒)3

從悲悲切切的生活情調

到每天感受進步的欣喜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秃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筝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在來人的肯定下,女兒興奮地拿起魯迅的《風筝》朗讀起來,聲音铿锵有力,詞句銜接流暢。讀罷,女兒有些許自豪,轉過頭面向老爸:“我以前文章也寫得好,爸爸,是不是?”,眼神中充滿着期待。“好漢不提當年勇。”呂家鄉一邊笑着一邊嗔怪道。

眼前的女兒已經和幾年前判若兩人。以前女兒煩躁沮喪:“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為什麼?”原本是副教授,一心“再上科學新台階”的女兒,經曆了喪夫、重病,一直被懊惱、自卑、委屈等各種負面情緒萦繞着。住在醫院的頭兩年,每次老兩口去醫院看望,女兒總哭哭啼啼,這對老兩口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本該安享晚年,卻擔上如此重任,呂家鄉坦言,難免也有煩躁的時候,但很快就被另一種情緒代替。

“女兒本來就有高血壓,我有時也忍不住責怪她,為何知道自己身體有問題還不好好注意,非得勞累最後導緻這樣的狀況。”但呂家鄉的這種情緒很快就被另一種情緒替代,“就是自責,我們老兩口一直在自責。”老兩口時常懊悔,當時沒在女兒身邊,如果在女兒身邊,及時提醒她注意身體,按時服藥,也許結果會不一樣。

“原來不敢設想以後,隻是覺得日子過一天是一天,能多陪女兒熬一天算一天。”昨天回答錯的問題,今天答對了,昨天還磕磕絆絆地朗誦今天流暢了,每天都能感覺到女兒具體而微小的進步,從進步中父女都能獲得成就感,原本悲悲切切的生活情調慢慢明朗起來,這是呂家鄉沒有想到的。

那種感覺就如同,重新陪伴“女兒”長大。會因為孩子一點點的變化由衷欣喜,這樣的日子讓人看到希望。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山師88歲老教授每天給55歲女兒)4

即使走了

也希望女兒能堅強地生活

縱橫溝壑的皺紋,滿是粗繭的雙手,眼前的這個老人,無論經過多少歲月和時光的洗禮,即使對生死多麼風輕雲淡,說起女兒的以後,他的一雙眼眸,還是濕潤了。呂家鄉沉默了一會,還沒等女兒反應過來,笑容就再次挂上臉龐。

女兒生病後,對呂家鄉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幫助女兒克服悲觀沮喪的情緒,正确的面對疾病和災難。讓女兒走出悲觀,他曾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最怕老兩口走後,女兒受不了打擊又消沉下去。

原來,呂家鄉的生活充斥最多的就是發愁。發愁老兩口走了女兒能不能繼續堅強的生活。因此讓女兒做好思想準備一直是他的心頭大事。

近一年的時間,呂家鄉很明顯感覺到身體的衰老,原來步行就能到的地方現在需要乘車了。原來,女兒在校園裡練習走路,他還能拄着拐杖攙扶,現在卻隻能跟在女兒身後看着她走。說到這時,他刻意壓低了聲音。

“首先爸爸媽媽争取多活幾年,要是我們真的走了,你要堅強。”呂家鄉常常這樣囑托女兒,盡量将生死這樣沉重的話題放在日常生活的閑聊裡。原來,一提到生死,女兒就激動不已,現在能冷靜地面對了,讓老兩口多了些許安慰。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自從女兒生病,呂家鄉更能深刻的體會這句話,對禍福、命運、生死體會也更加深切。母親活着的時候常常說一句話,晴天要當陰天過,陰天要當晴天過,呂家鄉很受啟發,“順境的時候不要飄飄然,要腳踏實地好好過,逆境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喪氣,要努力克服,總能撥雲見日。”

江西老師堅守大山41年(山師88歲老教授每天給55歲女兒)5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雲鶴 實習生 韓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