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8 11:04:22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

崔兆森收藏的老式照相機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2

崔兆森小時候家中的大門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3

崔兆森拿起一個帶着锔子的瓷碗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4

“東瓶西鏡”,寓意“平平靜靜,平安一生”

濟南市市中區春元裡小區裡,隐藏着另外一個世界,也許你曾經路過進入這個世界的入口,但你可能卻因它的平淡無奇而匆匆離去。踏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空曠的客廳,但打開那扇通向地下室的朱紅大門,時間就倒流回到了百年前,三代人的歲月風塵拓印在了每一片碎布,每一條裂紋中。

鮮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叫“齊泉博物館”的博物館已經注冊了4年,它凝聚的是館長崔兆森和其他愛好者們的心血,每一件收藏都是館長不可多得的寶物。“收藏曆史,珍藏記憶。”這是崔兆森的收藏理念。文/圖記者孫倩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5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6

家庭博物館來自一個收藏時光的人

一張八仙桌,兩把一統碑椅子,中堂下的條幾上東邊一個鈞窯瓷瓶,西邊一面老舊鏡子,這樣質樸的家庭格局,曾是幾代人心中的回憶,它寓意的是祖祖輩輩心中最大的期盼,“東瓶西鏡”,生活平平靜靜。在齊泉博物館的入口處不遠,就是這樣的格局。

這間家庭博物館是崔兆森承接父輩的心願,将他們三代人百年的生活濃縮在了一間400平方米的地下室裡。為了這間博物館,72歲的崔兆森和他78歲的哥哥崔兆林付出了多年的心血。

崔兆森很小的時候,曾在這張八仙桌下繞膝于父母身邊,如今,父母不在了,崔兆森也逐漸滿頭白發,但這些褪色的家具卻将芬芳歲月延留了下來。

煤油燈、機械膠卷照相機、1992年的大哥大、磁帶、燙壺,崔兆森收藏的東西跨越了半個世紀。“我收藏的東西都不貴重,但有時也能代表了歲月的變遷。”說着,戴着老花鏡的崔兆森拿起了一個瓷碗,在那架能明顯看出歲月痕迹的置物架上,還有與這個瓷碗“同齡”的餐具們。“這些碗都是摔碎了的,後來又用锔子锔了起來。”碗壁上的摔痕,每隔一厘米就清晰可見有連成串樣的锔子,“那時候的經濟條件不好,用什麼都要節省些。”崔兆森輕輕地将碗放下。

之所以留着它們,崔兆森說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收藏曆史,珍藏記憶。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7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8

每一樣收藏品都是時光的饋贈

針線簸籮、襪闆子、篦子,看着這些小時候用過的東西,崔兆森介紹着,在距離我們幾十年以前,生活還與現在有“天壤之别”。崔兆森拿起了一個竹籃子樣的東西說,“這叫幹糧筐子,小時候家裡沒有那麼多白面饅頭,家家戶戶都是蒸些幹糧。”崔兆森記得,為了防老鼠,隻好把幹糧筐子挂在房梁上或虛棚下,“但其實也為了防止孩子偷吃幹糧。”崔兆森記得,那時家家戶戶的糧食供應都是有計劃的,所以每次在外玩的孩子回家後将小手伸進筐子時,都能聽到大人們的呵斥,“不要亂動幹糧,馬上吃飯了。”

1979年,崔兆森有了孩子,生活同時也富裕了起來,他在商鋪裡買了鐵盒的餅幹,等着女兒從幼兒園回來,他覺得,“孩子和自己小時候的經曆,這兩兩對比,能體現時代的進步。”

再往前走去,能看到刻着“黃發呈祥”四個大字的壽匾穩穩的倚在博物館的一面牆上,匾額下是一扇古舊雙開老榆木門,門最中央橫插一把未上鎖的鎖頭,“小緯六路南街60”的門牌号還挂在它原本的位置上。崔兆森說,1956年,他們一家搬到了小緯六路南街,三十多年後,街道拆遷,在離開這條街道前,他還曾從地面的廢墟上拾起了街牌和門牌,成為永遠的舊居“念想”。

說起油燈,在崔兆森的博物館裡,收藏着不同年代的油燈,有用豆油的瓷燈台,“買不起豆油的人家就放一些蓖麻油”,再放一根撚子,後來是燃煤油的洋油燈,再後來才是現在的電燈。這些燈具的“成長”,往往就已經經曆了很多年。與燈具相仿的,還有手機、照相機、電視機的變遷,“隻要能追溯到最原始的機器,我就盡可能的保留着。”崔兆森說。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9

存留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迹

如今即便遠在萬裡,溝通也隻需動動手指,一條消息就可在幾秒内傳送到,但是在上個世紀,人們都是用筆寫信以寄情長。崔兆森收藏了多年來朋友們寄來的信,且裝訂成冊。這其中不乏是愛人或友人相贈,“還有一封是爺爺寫給哥哥的信。”崔兆森說,這封信是爺爺勸誡哥哥要珍惜光陰,切不可将讀書抛之腦後,“爺爺還借用了《讀書歌》裡的詩,讀得書多勝大丘,不用耕種自然收,日裡不怕人來借,夜裡不怕賊來偷。”

在齊泉博物館,物件雖多,但文字的比重也不容忽視。“我母親為我留下了很多東西。”崔兆森看着一厚摞課本回憶道,當年家裡居住條件最困難的時候,一家十口人居住在57平方米的屋子裡,“母親收藏的不易,我更要完整的保留。”崔兆森拿起旁邊的一個石闆,那是啟蒙時他每天塞在書包裡的“本子”,“當時條件不好,我們就用滑石在石闆上寫字,充當練習簿。”

1970年,崔兆森開始保留日記,到今日,已經有50個年頭,日記本一共是119本,崔兆森将這稱為是歲月流逝中的一個平民生活史。他将每一天做了什麼都記錄了下來,這樣每一天都區别于任何一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迹,隻是沒被記錄下來。”

119本日記完整的占據了博物館的一個櫥櫃,後來崔兆森将它們全部錄入到了一個8G的儲存卡裡,這1500萬字的日記卻僅占據了儲存卡2.5%的容量。他感慨,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家風的傳承祖祖輩輩不能丢棄

作為一名黨員,崔兆森也曾得到很多的榮譽,艱苦奮鬥的曆程也都被轉化為一本本躺在展櫃裡的證書,其中讓他最引以為傲的是“優秀黨員”稱号,他說更在意的往往不是榮譽自身,“我留着它們,是對自我過往的見證,也是為了警示我的後一代,希望他們能不忘艱苦奮鬥的精神。”崔兆森撫摸着那扇玻璃,凝望着父親留下的衣衫。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0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1

父親用過的東西,母親八十年前的嫁妝,崔兆森都完好的保留了下來,他從這些保留的物件中還能回憶起父母的恩情。但同樣,崔兆森也将有關女兒的所有檔案盡可能的保留了下來。

在崔兆森的一個檔案櫃裡,存有他本人上萬件、32本紙質檔案,這其中有他的履曆表、老照片、還有自己出生那年的舊報紙。“我父親的檔案中有他的老照片、選民證,甚至還有他去世後他的生前好友寄來的悼詞。”崔兆森翻着翻着看到了年邁的父親住院那一年的檔案,記錄着父親每天的精神狀況、治療藥物、食量大小,“把他們留下來,也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真正明白孝、傳承孝。”崔兆森說。

在齊泉博物館裡,能看到一個家庭的曆史,也能看到一個城市的變遷。循着老物件,追憶往昔,靜靜的走在這樣的風景裡,你自己也會變成風景。

民營博物館出路何尋?

維持與傳承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2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3

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的宏濟堂博物館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4

崔兆森正在介紹齊泉博物館的藏品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5

齊泉博物館的收藏品

72歲的崔兆森覺得,如今,偌大的博物館隻有自己和哥哥打理已是力不從心。再過幾年,怕是更無力支撐日後的工作,這間家庭博物館,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記者走訪後發現,其他民營博物館館主都有相似問題,資金不足、精力有限、館藏固定、宣傳不足、技術缺失、人員稀少……。憑着滿腔熱愛承辦了博物館的館主們,提出了相似的困惑。

通過相關部門,記者了解到注冊博物館需滿足一定條件:比如藏品不得少于300件(套)、要有50萬元的流動資金确保博物館可正常運行,展廳占地面積不得低于400平方米、管理人員不得少于6人。

文/圖記者孫倩

館主的擔憂博物館誰來傳承

“我們年紀大了,真是力不從心了。”崔兆森說,博物館現在隻有他和78歲的哥哥兩個工作人員,除了日常要迎接參觀者以外,還要打掃衛生,“上上下下,一打掃就是一天。”有時候,館裡來了參觀者,為了給其更好的參觀體驗,崔兆森一講就是一個小時,白色的襯衫常常被汗浸透。

這些館藏雖不是奇珍異寶,但每一樣在崔兆森眼裡都是不可多得的心愛之物。但常年處于地下室濕潤的空氣中,一些文件、書籍難免會受影響,變得潮濕甚至破損。“我們已經沒有能力再去購置除濕機器了。”崔兆森說,因此他将書籍等易損物品保存在密封文件裡,再放入一個個架子上。

除此之外,館藏所在地也成了崔兆森的一大心病。“博物館的位置并不好,很多人路過也不知道這裡有一間博物館。”崔兆森說,這間房子雖不必交房租,省去了大量的費用,但位置不佳确實影響了參觀者的腳步。“我特别希望能找一個合作夥伴或是合作單位,也許他能夠提供一個更合适的場地,保留這些東西。”崔兆森說,他願意繼續向更多的參觀者免費開放展覽。

但其實最讓他惆怅的就是博物館的未來,時代一直在進步,博物館也應該跟上新的步伐。崔兆森說,“現在年輕人學習了新的技術,也許能為博物館的未來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崔兆森說,“也許有一天,掃掃二維碼就能了解這些展品。”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6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7

資金不足關閉博物館積蓄能量準備再次“開張”

濟南另一家書畫類民營博物館——宜和居博物館在2018年12月21日申請注銷,曆時6年的書畫博物館就這樣畫上了句點。原館長畢女士告訴記者,之所以注銷博物館是因為實在無力繼續支撐,資金、人員、場地都遇到了較大問題。

“我的父親非常喜歡書畫,他本人也從事相關行業。”畢女士說,在父親的感染熏陶下,自己也熱愛上了書畫,所以2013年,她決定接下父親的衣缽,注冊開辦了宜和居博物館。

據了解,宜和居博物館曾被安置在一棟二層門面裡,面積約600平方米,畢女士說這是自家親人提供的場地,說是租賃,但從未真正交納過房租,這解決了畢女士最大的經濟障礙。

六百平方的面積,畢女士的展館總是“人單力薄”,她說也曾招聘過員工共同打理,但員工的工資、社保讓賬戶流水不斷增加,日日入不敷出。但畢女士說,好在自己也認識了很多有同樣愛好的朋友,“她們總是不時的來幫我,減輕了我很大負擔。”

六年間,宜和居博物館一直對外免費開放,但礙于宣傳力度不足,參觀群體固定,宜和居難免有些冷清。但日複一日永不減少的水電費、物業費、取暖費等壓的畢女士喘不上氣來。2018年年初,宜和居所在房屋因種種問題不再續租,盡管畢女士曾繼續“掙紮”,但2018年年末,畢女士還是将注銷申請提交到了民政局。她說,“善始善終吧,怎樣開始的應當怎樣結束。”

“但注銷隻是暫時的。”畢女士說,幾年間她全身心投入在打理博物館中,如今迫于生存壓力,已重新找了工作,“這也是為了補充自己,積蓄力量。”畢女士表示,也許未來的某一天,自己擁有足夠的力量時,宜和居博物館一定還會重新“開張”。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8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19

企業支撐下的民營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仍有壓力

民營博物館的背後除了個人收藏家的堅持與“孤注一擲”外,也有一些背後是大型企業單位的支撐與助力。在濟南市槐蔭區經二路上,就有一家宏濟堂博物館,這間博物館始于1921年,有些分店已經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不在了。

該博物館入口處,以原汁原味的老藥店形式保留了下來,博物館在藥店的後方。這間博物館,記錄的是宏濟堂的前世今生,甚至可尋當年的藥櫥、錢櫃、配方、包藥紙。“有時候病人來看醫生,順便也會進來參觀一下。”該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黃女士說,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專程來參觀的。

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博物館沒有全天二十四小時的工作人員,參觀也是免費的,不一定要有專門的講解員,“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是有一定壓力的。”該工作人員表示,這間博物館已在濟南市政府民辦非企業處注冊登記,“博物館的電費、維修費用等等都需要企業撥動一定量的資金。”她認為,它們有時也會成為企業的負擔。“但因為有企業的支持,我們遇到的困難還不是太嚴重。”該工作人員說。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20

一眼千年博物館鎮館之寶(東瓶西鏡老物件裡的舊時光)21

注冊博物館需滿足一定條件

記者在濟南市民政局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濟南市注冊登記的民營博物館共有20家左右,其中萊蕪區不到10家。

濟南市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注冊博物館需要通過濟南市民政局、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山東省文物局等單位審批。該工作人員表示,不同内容的博物館可能有略微的細節差别,但一般來說,注冊資金都不能低于五萬元,“出資就意味着捐贈,即便注銷了博物館,剩餘的資金也會給其他相同性質的民辦非企業單位。”

據了解,民營博物館的注冊需要在山東省文物局進行備案,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來說,注冊博物館要滿足四個基本的條件:藏品不得少于300件(套)、要保證有50萬元的流動資金确保博物館可正常運行,展廳占地面積不得低于400平方米、管理人員不得少于6人。“這是最基本的,其餘的話我們還要了解展陳方案,環境論證報告等。”該工作人員介紹,相關工作結束後,文物局還會派專家實地評審。

濟南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博物館性質雖然是非盈利性的,但并不是規定其完全不能有外來收入,“隻是不允許分紅,但可以有業務上的收入,另外也會有捐贈,法人投資等其他收入。”該工作人員介紹道,博物館不能有收入,這隻是誤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