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細織、平台在網絡世界裡關系與交互
1.個體:即個人 ;
2.組織:企業或機構;
3.平台: 開緻式網絡平台;
一、個體與平台的關系
1、個體的物質需求 : 物質需求線上化是電商的表現形式。
平台去中間化打破信息繭房與渠道流通壁壘,讓個體通過通加便捷高效方 式完成購物體驗 。
2、個體價值需求< 精神或個性化或專業化價值 >
通過信息平台将個體的個性化或專業領域的獨特價值充分展示出來 。
對個體的要求:專業或才藝的累積,熟練網絡工具應用能夠長期堅持創作,三個方面因素決定隻有極少數人群完成 。
比如 : 網絡大V,才藝網紅、各領域專家學者 。
這個方面現在還未被大面積組織化,大部分賬号都以個體自組織的生長方 式在發展。
二、個體與組織的關系
組織的變遷: 傳統組織是依托人的關系與分工嵌入到組織架構中, 比如公 司、出版機構都是通過人事關系與勞務合司完成組織的基礎架構搭建, 再予以 任務分工完成目标任務, 并對個體單元進行成本支付,用于補償個體的付出。
一方面 : 而網絡化的最大作用是将管理與分工效率快速提升,并對組織單 元進行工具【網絡工具】量化,每對量化指标進行成本核算。最大限度減少傳統組織個體與個體、個件與組織之間交互成本且提升交互效率。
另一面: 在個體與個體,個作與組織交互過程中同樣壓制了個體的個性,因 為工具化趨向于個體在組織裡的價值趨同, 才能滿足組織網絡化的高效管理, 悖論就是組織内個體個性的不斷磨滅。
但是,個性化是個體天性, 網絡又是一 種開放環境,所以個性化如何在網 絡世界裡生長與創新也是一個當下存在且又全新的命題, 這也成為今後一個時 段網絡創新的底層邏輯本源訴求。
三、平台與個體、組織關系
1、平台初級階段 <兼顧平台打造與用戶吸引>
騰訊系、頭條系;
2、上升期 <平台創新與用戶培養>
阿裡系、自媒體平台 ;
3、成熟期 <深 度 運 營 期>
平台深度創新 <内部組織創新培育>
用于深度運營 <用戶組織化創新>
當平台進入成熟期後, 内部組織架構已經趨于完善、就是通過量化工具提升組織效率。 平合内個體及平台内組織單元的創新性也将趨于湮滅, 能否進一步賦能個體及平台個體單元的創新動力是平台能否内部生長的決定源泉。
而對于依附在平台下的個體及組織的數據當量也将趨于見底,平台與平台間競争自熱化, 而當下重點将轉向平台下組織與個體的深度運營。
對平台下組織進行有效價值培育是提升個體組織效益的必然送擇, 目标将 是培育各個領域的領頭羊、TOP組織, 并對培育機制做到有續循環, 讓平台下單一領域TOP組織形成自競争關系保持持續創新,對創新再賦能,用于滿足個體未來的差異化需求。
這種底層式自創新将事物本身的價值邏輯打破,且讓平台發展變得無比複雜,事物價值演化也趨于複雜化,這種複雜已經成為未來商業面臨最大挑戰。
而面臨複雜競争, 第一要素就是領導者的商業底層邏輯要無比清晰;第二 是實現平台内組織個體創新與組織單元創新相結合, 這裡的要決不隻是人才, 還要對由人才組成的組織單元的個性化培育。
耗散結構理論,由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增定律延伸出來複雜科學理論,讓我們深度理解個體、組織、平台的封閉性關系、開放性競争, 才能從千絲萬縷的變化中找到解決方案,商業組織的創新才能從平衡态 → 自由态 → 競争态 → 混亂态 → 更高級動态平衡,讓商業價值成功延續,令個體、組織、平台的使命有效延續。
四、網絡組織、平台對于個體對信息交互方式的理解
現實世界裡交互從人與人之間信息交互開始,語言本身就是媒介。但到網 絡世界裡個體與個體, 個體與組級之間多了一個中間介質—手機,彼此交互的對稱性出現時空差,我們往往隻考慮到信息送達,而未考慮這種時空差的錯位,信息的響應度大打折扣,找到個體未能及時響應的動機将是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
比如: 當我們向群發送消息的時候, 自以為大家都會看到,而很多情況下大家并未看到,尤其是在一種弱關系的群組中。
網絡交互的首要重點往往不是内容, 而引起群成員即時或延遲響應的理由,當這種動機出現時成員才會點擊進群,然後才有機會展示内容。
五、網絡世界裡的非對稱性及背後的底層邏輯
案例1:2005年我也算最早電商的未來 電商發展的底層邏輯 超級競争下的電商未來
Masar電商的人, 從最初PC端阿裡網站到阿裡旺旺, 再到淘寶個人帳号, 當時阿裡的口号是:隻要你有貸源、注冊一個淘寶帳号就能線上接單。 大概斷斷續續有兩年我也沒有接到一單, 後來我反反複複拷問自己, 到是什麼原因我沒有成為那一批電商人, 是貨源、是時間、是網絡、是個人不能堅持,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再後來十多年的磨砺才讓我徹底明白, 未能抓住那一批電商創業的本質是我對電商以及電商招商這個信息背後的底層遇輯不清晰, 自然成了電商世界的第一批野韭菜, 雖然韭菜也有夢想, 但對平台而言這根本不重要。
案例2 : 電商時代的客服崗位
我相信電商公司不管大小客服崗位應該都是人數第一或第二的, 但是從來沒有人思考過當下客服崗位最大價值到底是什麼?
有人會說客服做售前咨詢服務, 不好意思AI機器人可以替代了。
有人說客服做訂單處理, 不好意思現在訂單系統可以直達倉儲。
有人說客服做售後服務增加客戶滿意度, 我想說當産品有問題時客服能說服客戶不退貸嗎 ?
有人說現在有粉絲群, 客服要做粉絲互動增加粘性與複購,我想說複購率 真的在提升嗎 ?
這就好比商品是 1, 複購也是 1, 我們希望 1 1= 2 , 但是你真的能夠 證明什麼情況下 1 1= 2 嗎 ?
設定客服崗位功能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導向複購, 将是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 。
證明: 1 1= 2 < 皮亞諾證明 >
①、0是自然數
②、任意自然數 a,必有唯一确定後繼數 a'
③、0不是任何自然數的後繼數
④、兩個自然數 a、b, 若 a=b,則a'=b', 若 a'=b',則a=b
⑤、自然數滿足數學歸納法
命題 P,任意自然數 a,P(a)成立,則P(a')也成立
加法: ①、0 a=a < 0 任意自然數等自數 >
②、a b'=(a b)'
證明方法A: 1 1 = 1 0' = (1 0)' = 1' = 2
證明方法B: 1 1 = 0' 0' = (0' 0)' = (0 0)" = 0" = 2
案例3: 自媒體
自媒體是開啟大衆話語權的時代之鑰, 疫情三年潮起潮落,因為自媒體底層邏輯的非對稱性60%以上個人賬号已經退卻, 最終大部分人論為平台的流量。 諸多大V熟知這種非對稱性信息邏輯,變為撿拾信息牙慧工具, 應着MCN機構的KPI每天輸出内容,在網絡的自媒體的舞台上口吐芬芳, 玩着流量變現的遊戲 。
而真正能夠輸專業領域硬知識的賬号才是自媒體時代的寵兒,就像李永樂。
書引:
《文明分岔、經濟混沌和演化經濟動力學》陳平
《确定性的終-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普利戈金< 耗敞結構理論 >
<耗敞結構理論>歐拉、<愛因斯坦>名言、<熱力學第二定律>
《What’s life》薛定谔
《底層邏輯》劉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