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4月16日電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王浩明
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橫卧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
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曆經6年籌備、9年施工,數萬名建設者披荊斬棘,創造了世界橋梁史上的奇迹。2018年10月建成通車後,粵港澳三地人流、車流和物流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灣區内的要素流動更為便利。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是壯美的序曲,兩年多來,這首創新的樂章仍在持續奏響,譜寫着大灣區發展的新篇。
建設創新——“中國标準”的世界一流橋
港珠澳大橋最厲害的技術創新是什麼?
每一個大橋的建設者都可以自豪地說出很多,而沉管隧道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
2012年2月,珠海桂山鎮牛頭島,占地56萬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沉管預制工廠從一片荒野中橫空出世。
在此後6年多時間裡,33節沉管從這裡完成澆築後,拖運到茫茫伶仃洋上,逐節對接,組成港珠澳大橋6.7公裡長的海底隧道。
港珠澳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梁旭2018年7月11日攝)
當時,大橋的科研攻關團隊通過開發混凝土全斷面澆築及控裂、8萬噸沉管頂推等成套技術,創造了10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不開裂的紀錄。
大橋竣工,創新未止。
港珠澳大橋沉管預制工廠沒有被封存在曆史的檔案館中,2018年6月,它又肩負起大灣區另一個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22個沉管管節預制的使命。
在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後,沉管預制工廠全面改造升級完成,實現了從傳統工廠向信息化智慧工廠的巨大跨越,完成了移動終端信息化集成、智能澆築檢測、施工監控監測、信息管理等系統的建設,築就了沉管預制的“夢工廠”。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斷面寬度最寬處達55.46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沉管隧道斷面還要寬9米,單節沉管重量達8萬噸,超過一艘重型航母。相比港珠澳大橋,沉管的澆築、移動和對接難度都成倍增加。
曾經負責港珠澳大橋沉管施工的中交四航局工程師陳偉彬帶領技術團隊經過長達一年半的反複設計與論證,研發出八萬噸沉管轉運液壓台車系統。
港珠澳大橋。(新華社記者陳晔華2020年9月11日攝)
此前,港珠澳大橋單節沉管預制需75天,完成單節轉運需要7天。而在深中通道,一個月可預制一節沉管,生産力大大提高。
“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核心就是把以前的生産方式改變了,把橋梁産業上下遊整個産業鍊升級換代。港珠澳大橋從設計、施工、管理、運維、環保、景觀諸多方面高标準定義了什麼是世界一流品質的橋梁。”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說。
管理創新——千兆網速的智慧數字橋
在大橋上通行,除了看風景還可以幹什麼?
你可以來一場高清視頻直播,大橋壯美和伶仃洋的碧海藍天保準會引來一衆網友的羨慕嫉妒。
網速卡?不存在!
2020年7月,港珠澳大橋5G通信網絡建設完成,以全優指标通過了運營商的網絡驗收測試,網絡平均速率達到1000M/S。
5G網絡全覆蓋将為大橋開展沉浸式觀光遊覽、高清人臉識别、無人駕駛等應用奠定堅實的網絡基礎。
5G技術在港珠澳大橋上的應用将不僅為通行三地的旅客帶來更為豐富、便捷的生活體驗,也将助力港珠澳大橋建設成世界一流的數字化大橋。
港珠澳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陳晔華2020年9月12日攝)
日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港珠澳大橋智能化運維技術集成應用”科研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項目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數字化大橋數據标準及技術方法體系,構建智能化運維平台。
“港珠澳大橋橋-島-隧全生命周期業務協同互聯數據标準體系”将大橋120年全壽命周期内所有運維業務流程化、标準化,建立四大類33項信息數據統一的交換标準。
蘇權科說,研究成果将提升港珠澳大橋的智能化運維水平,降低大橋全生命周期維養成本,延長大橋使用壽命。
制度創新——三地互聯的便利同心橋
從港珠澳大橋出入境需要多久?
半小時?十分鐘?
對貨車來說,隻要3分鐘;對遊客來說,最快隻需20秒!
“出境物流貨車3分鐘内即可完成邊檢查驗,30分鐘抵達香港機場,1小時内可達香港葵湧碼頭,15分鐘内可達澳門機場。”港珠澳跨境電商作業中心商務部總監鄭太龍感慨,口岸24小時通關優勢和便捷的交通網絡為珠江口西岸的跨境電商及物流企業節省了巨大的時間及物流成本。
港珠澳大橋公路口岸出入境客車、貨車全部實行“一站式”自助查驗,隻需“停一次車,提交一次資料”,即可完成查驗;在珠澳方向,有全國率先實施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查驗模式,旅客在同一查驗大廳,通過一次排隊,接受一次集中檢查,最快20秒就可完成内地與澳門雙方邊檢查驗手續。
便利通關的措施大大節省了粵港澳三地的通行時間成本,讓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
據統計,2020年,港珠澳大橋邊檢站共查驗出入境車輛91.4萬輛次,比2019年增長5.5%,日均超過2500輛次。2021年,截至4月6日,該站查驗出入境車輛46.8萬輛次,超過2020年前9個月的查驗總量,其中查驗貨車8.8萬輛次,同比增長300%。
港珠澳大橋“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制度創新,也被移植到了另一個大灣區超級通道——橫琴口岸。
如今,港珠澳大橋和橫琴口岸實現“秒級通關”;港澳人員跨境執業、跨境辦公、跨境醫療等政策持續落地;澳門新街坊等民生項目加速推進……三地來往更加便利,心靈更加貼近,粵港澳深度合作的交響曲正奏響新的樂章。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