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市金剛科技有限公司高溫陶瓷輥棒生産線上,工人們忙着趕制訂單。 劉 興攝
江西萍鄉因煤立市、因鋼而興、因瓷聞名。從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到國家第二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10餘年緻力轉型升級,以創新引領發展,萍鄉探索出一條“轉換模式改造舊動能、創新驅動催生新動能”的内生轉型發展新路子,讓國家老工業基地再次煥發生機。
搶抓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契機,由海綿城市建設催生的海綿産業成為萍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新突破點。
江西萍鄉是一座充滿發展韌性的城市,從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到國家第二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以創新引領發展,高端電瓷、精細陶瓷、節能環保、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醫藥、海綿産業等接續替代産業蓬勃興起,形成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産業發展格局。
靠大聯強 借力發展
百年的工業積澱,培育起萍鄉“黑(煤炭)白(陶瓷)灰(建材)紅(煙花)金(冶金)”獨特的“五色”産業,一度占到萍鄉工業經濟總量的八成以上。
然而資源消耗型産業帶來的資源壓力、環境壓力,也一浪接一浪地催促萍鄉加緊調整産業結構。2008年,萍鄉市被确定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轉型城市,由此開啟了艱難的轉型之路。萍鄉市發改委副主任楊維建說:“當時面臨的現實是:砸掉‘老飯碗’,難;補環境之殇,難;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因地處江西的西部,難以得到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難上加難。”
面對困難,能不能推動傳統産業邁向中高端,能不能實現“老樹發新芽”“老碗盛新飯”,直接關系到萍鄉經濟轉型的成敗,這是一場繞不開、躲不過、必須堅決打赢的硬仗。
推動傳統産業邁向中高端。“萍鄉十餘年的轉型發展曆程證明,傳統産業發展方向和路徑對了,就不是包袱而是财富。隻要通過植入創新元素,向高端攀升、向頂尖進軍,傳統産業一樣可以形成巨大核心競争力,甚至可以打造成新興産業。”萍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維東說。
2019年,萍鄉以國家第二批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為契機,開啟了适應經濟發展新常态、新格局的第二輪轉型升級。堅持高位推動、出台頂層設計、細化實施方案,出台《萍鄉市“1 2 N”産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萍鄉市産業鍊鍊長制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萍鄉朝着打造中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舊動能轉換和多元發展樣闆區的目标奮力前行。
一塊塊白色瓷土,經過制坯、烘幹、上釉、燒制等工序,制作成電力工業的重要基礎器件——絕緣電瓷。
萍鄉瓷土礦産資源豐富,以蘆溪縣為冠,境内儲量達10億噸。上世紀70年代,蘆溪電瓷産品開始廣泛進入國際市場,一度占全國電瓷出口總量20%以上。
近年來,蘆溪成功引進中國建材、中鐵國材等央企項目8個、上市公司9家,借力先進的技術、工藝和管理方式,蘆溪電瓷産業迅速自我革新圖變,或改進創新,或整合重組,提高了生産效率和質量。
“這是目前國内最長的168米隧道窯爐,建有全自動化智能電瓷生産線,可節省人力成本70%,提高生産效率2倍以上,成品率由60%提高到95%。”在利峰電瓷新投産的項目生産車間,江西利峰電瓷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石義德自豪地說:“2021年底二期項目建成後,這裡将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瓷生産線,預計年産值可達31億元。”
靠大聯強,借力發展,成為蘆溪電瓷産業轉型升級的捷徑,驅動着蘆溪電瓷産品由線路瓷向地鐵瓷、高鐵瓷擴張,由低壓瓷向高壓、超高壓、特高壓跨越,并實現了電瓷配套産品的多元化發展。蘆溪縣委書記劉占純介紹,蘆溪現有規模以上電瓷企業51家,40多個系列600多個品種,覆蓋了所有電壓等級,電瓷産品銷售占國内市場的75%以上,占國際市場的20%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電瓷之都”。
創新謀變 引育并重
在湘東區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産業研究院展館内,看上去大小、形狀相同的兩根氧化鋁陶瓷管,價格卻相差很大:白色的氧化鋁陶瓷管市場價為800元,黑色的氧化鋁陶瓷管則賣到1000美元。
“身價”飙升的奧秘在于黑色陶瓷管壁表面塗有一層特殊催化材料。這層催化材料來源于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産業研究院與萍鄉普天高科公司合作開發的高溫一體化煙氣處理研發項目,能使氧化鋁陶瓷管既具有除塵效果,又具有脫硝脫硫的性能,可廣泛用于發電廠、垃圾焚燒廠等,市場前景廣闊。
工業陶瓷是湘東區傳統支柱産業。近年來,随着陶瓷領域新技術、新産品廣泛應用,該區工業陶瓷産品低質同構、科技含量低等問題凸顯。如何破解傳統優勢産業後繼乏力的問題?與高校合作,聯手開展科研攻關,成為湘東區的選擇。
“湘東的最大亮點就是按照‘引育并重、高端引領、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通過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讓科研成果得以迅速轉化。”站在剛剛投入使用的江西省工業陶瓷工程研究院研發大樓内,湘東區委書記楊博向記者介紹,目前這裡除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産業研究院外,還有與湖南大學、清華大學合作建立的先進陶瓷研究院,落戶了山東工業陶瓷研究院萍鄉分院。
“隻要企業有技術和産品需求,随時可以約請專家前來開展技術攻關,而園區的工業陶瓷企業就是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和科研産品中試基地。”楊博說。
新型研發平台的搭建,為湘東區工業陶瓷轉型升級提供了澎湃動能,也為萍鄉市傳統優勢産業在創新驅動中改造升級提供了絕佳範本。近年來,萍鄉與8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共引進、轉化院校技術成果和合作開發項目200餘項,引領全市經濟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産業升級 接續有力
作為一座典型的老工礦城市,萍鄉曾被形象地比喻為一個灰蒙蒙、髒兮兮的“灰姑娘”。如今,無論是行走在萍鄉的大街小巷,還是徜徉在城市公園,空氣清新、處處美景。得益于搶抓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契機,加大城市“雙修”力度,昔日的“灰姑娘”,破繭成蝶變成了“俏姑娘”。
由海綿城市建設催生的海綿産業,正成為萍鄉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新突破點。該市制定出台《萍鄉市海綿産業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等政策,組建萍鄉市海綿産業集團,設立了10億元海綿産業發展基金,正着力打造海綿産業集群。
萍鄉龍發實業有限公司看準海綿産業發展前景,開發出生态陶瓷透水磚項目。“這種磚具有透水、防滑、抗壓、吸音等諸多特性,且生産原料為廢磚及廢棄陶瓷、煤矸石等物資,變廢為寶,深受市場歡迎。”龍發實業市場銷售人員介紹說。
截至目前,萍鄉市海綿産業相關企業有上百家,形成集規劃、設計、研發、産品、施工、投資、運維于一體的海綿産業集群,在海綿建築材料等領域走在全國前列。今年前8個月,全市海綿産業産量同比增長4%,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已達8.9%。
在萍鄉,像海綿産業一樣根植于傳統産業卻脫胎換骨式成長的接續産業還有不少。“因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萍鄉重點構築起多元産業支撐體系,促進産業層次全面提升。
在上栗縣,江西鑫通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從一家以前給煤礦鋪設運煤軌道的小民企成長為大型礦山工程機械裝備制造企業。在湘東區,因工業陶瓷而衍生出來的3D陶瓷打印産業方興未艾,即将在口腔修複體和骨科植入物等醫學領域實現市場化推廣。
經濟發展動能蓄勢而發,同步策動着城市華麗轉身。在中央文明辦剛剛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中,萍鄉成功跻身其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