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方言是祖先留下的寶貴财富,反映瑞安人的思維和智慧,是記錄、展示瑞安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符号。上了年紀的瑞安人與外地人溝通,隻得“普通話搭搭邊兒”或“講普通話,瑞安話搭搭邊兒”。
“吃吃嬉嬉眙眙戲”,鄉音是人與故鄉的情感紐帶。每個瑞安人,在外都會因為方言相遇。
1
人名中的方言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瑞安農村識字的人不多,大人給孩子取名較随意,不少人用方言字給孩子取名。舉幾個常用字為例。
其一:娒。方言義為“小孩”,男女都用。《新華字典》上查不到該字。《現代漢語詞典》上可以查到,但解釋為“人名用字”,不夠全面,沒有反映方言字義;注音為méi也是錯的,應改為mēi。從前瑞安乃至溫州的百姓對“娒”字似乎情有獨鐘,用其取名者比比皆是。舉個典型的例子:筆者一位初中同學的父親和兩位雙胞胎叔父,分别取名“X娒”、“中娒”、“三娒”,好像除了“娒”字,就沒别的合适的字了。有意思的是,連瑞籍名媛黃宗英也不能免“俗”,在給故鄉友人贈書時曾落款“瑞安阿娒黃宗英”。
其二:碎。方言義同“小”,男女都用。兄弟姐妹中,老大一般不用該字,老二、老三、老四都可能用,如:大兒子取名“X寶”,二兒子就叫“碎寶”;大女兒取名“X蓮”,二女兒就叫“碎蓮”。常見名字還有“碎娒”(小兒子)、“碎高”(讀“碎高兒”,義同“小個”)等等。筆者有一次去杭州某科研機構辦事,一位專家遞來名片,大名叫“碎高”。我肯定地說:“你是溫州人。”他呵呵一笑,說:“青田縣溫溪鎮人,從前屬于永嘉縣,全鎮講溫州話。”
其三:奶。該字用于人名時,音、義與“囡”相似,一般用于女孩名。常見名字有“大奶”(大女兒)、“碎奶”(二女兒或小女兒)、“三奶”(三女兒)、“奶兒”(女孩)等等。也有男孩用“奶”字取名的:筆者有一位堂叔名叫“慶奶”;還有一位兒時朋友,其大哥、二哥分别取名“大奶”、“碎奶”。為何父母給男孩取了個女孩的名?這是舊觀念作怪,認為女孩比男孩賤,好養活。
其四:冷雙。這是“兩雙”的諧音,“兩雙”等于“四”,取這個名的人在兄弟姐妹中一定排行老四。老四不能直接用“四”字,因“四”與“死”諧音,忌諱,故換個說法。
其五:弟、妹。這兩個字在人名中的用法,相當于告訴别人他(她)是誰的弟弟或妹妹。比如“弟”字,哥哥名叫“X權”,弟弟就叫“權弟”;大哥名叫“X富”,老二就叫“富弟”。“妹”字也一樣,姐姐名叫“X鳳”,妹妹就叫“鳳妹”;哥哥名叫“X東”,妹妹就叫“東妹”。但是,也有父母刻意把女孩取名“X弟”的,一般是前幾胎都生女孩,希望下一胎能生個男孩,常見名字有“仟弟”、“英弟”。“仟弟”是“牽弟”的諧音,“英弟”是“引弟”的諧音,希望下一胎能“牽”出或“引”出一個弟弟來。
2
親屬的方言稱呼
對親屬的方言稱呼(面稱),城裡與農村有較大差别,比如女婿稱呼嶽父嶽母,城裡人叫阿爸、阿媽,而從前農村則不是這樣。這是新風較早吹進城裡的緣故。随着社會經濟發展,農村人在努力追趕城裡人的生活,連稱呼也向城裡看齊,一些方言稱呼即将消失。筆者按農村習慣對此作了疏理,以輩分高低為序。
高祖父、高祖母:統稱老太。極少有人見過自己的親老太,所以該稱呼一般隻在講述家族故事時出現。
曾祖父及其兄弟、曾祖母及其妯娌:統稱阿太;有的加上排行,如二太、碎太。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公太、外婆太。
祖父、祖母:阿爺、阿娘。“阿娘”的稱呼與甯波、上海、常州等吳語區類似。配偶的祖父、祖母:老大公、老大婆。此處“大”為白讀。
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父母的舅父、舅母:舅公、妗婆。父母的姑父、姑母:姑公、姑婆。父母的姨父、姨母:姨公、姨婆。父母的伯父、叔父:阿公;父母的伯母、嬸母:阿婆。有的加上排行,如二公、二婆等。
父親:阿爸、阿大,少數叫阿叔。此處“大”為文讀。母親:阿妳(方言音nā),少數叫阿嬸。伯父和伯母:阿伯、阿嬷。叔父:阿叔或阿大;嬸母:阿嬸。姑父和姑母:姑爹、阿嬢(方言音似niē)。父親的表哥、表弟:表伯、表叔;父親的表嫂、表弟媳:表嬷、表嬸。父親的表姐妹及其配偶:表嬢、姑爹。
嶽父、嶽母:親爺、親娘。丈夫的父親:阿爹或親爺;丈夫的母親:阿妳。在現代漢語裡,“爺”既指父輩,又指祖輩,看來瑞安話的“爺”亦是如此。舅父、舅母:舅爹、妗娘。姨父、姨母:姨爹、姨娘。配偶的伯父、伯母:伯公、伯婆。配偶的叔父、嬸母:叔公、叔婆。
胞兄、堂兄:阿哥或阿大。此處“大”為白讀。很有趣,同樣是“阿大”,文讀是父輩,白讀是兄長,連輩分都變了。嫂子和堂嫂:阿嫂。胞姐和堂姐:阿姹(方言音zā)。姐夫、堂姐夫、表姐夫:統稱姊夫。表哥、表嫂:表兄、表嫂。表姐:表姊或表姹。
丈夫的兄長和嫂子:大伯爺、大伯娘。此處“大”為白讀。妻兄:阿舅;妻嫂:妗娘。妻姐:姨娘;妻姐夫:姨夫。對于比自己年輕的同輩,一般直呼其名,但是姻親例外,為表示尊重,尤其是進入老年以後,對妹夫、妻弟、妻弟媳、妻妹、妻妹夫等也會分别以妹夫、阿舅、妗娘、姨娘、姨夫稱之。
親家之間的稱呼也挺有趣,子女定親以後,互稱對方為親家公、親家母,公與母的性别含義在此被用上了。等子女成了親,尤其是有了孫輩,則改叫對方為阿爺、阿娘,或外公、外婆。
少部分瑞安人叫祖母阿mà,叫祖父阿gōng,叫叔父阿zèi,這是閩南語殘留,因祖先來自福建。此文不一一叙述。
3
方言裡的“陣”
前些日子,筆者在微信朋友圈接連幾天用了“跟陣”一詞;外地朋友看不懂,以為是“陳”字的筆誤。解釋之餘,聯想到瑞安話裡“陣”的含義與其本義的不同之處,來了興緻,索性對此做個梳理。
查《辭海》,“陣”的字義有三:①交戰時的戰鬥隊列。②陣地;戰場。③指事情或動作經過的段落,如一陣風,一陣痛,一陣掌聲。
而瑞安話裡的“陣”,除上述字義外,還有兩種獨特含義。
一是指方案、辦法、主意。這是由“陣”的字義①引申而來(陣根據交戰需要,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排列和組合方案,即所謂“陣法”)。與此義相關的方言詞或短語主要有:
排陣:拟定方案,想辦法。如:新屋裝修要早點排陣。
排排陣:相當于出出主意、想想辦法、合計合計。如:村裡修路的事,要請村民代表共同排排陣。
排鬼陣:搞陰謀詭計。排死陣:提出的方案風險很高,不可行。
坐一個陣,徛一個陣:形容人舉棋不定,想法多變,處事不幹脆。徛:站立,方言音似gei(濁音)。
陣排起花開恁,家成爻水洗恁:形容人隻會空想,講空話,不會幹實事。
二是指群體、人口。這同樣是由“陣”的字義①(即戰鬥隊列)引申而來。與此義相關的方言詞或短語主要有:
陣伴:群體裡的夥伴。
跟陣:從衆;在群體裡當配角。俗語有“跟跟陣,不用問”之說。
湊陣:湊人數;群體活動缺人時去湊一下。
陣跟弗(不)牢:相當于“落伍”。
大蠻陣(“大”為白讀):一指人多。二同“大家”,比如酒席上主人對客人說:“大蠻陣夾吃,覅客氣。”
大陣(“大”為白讀):人口多,一般用于家庭或兄弟姐妹;如:渠啦(他家)兄弟姐妹大陣。渠:他,此處方言音似gi(濁音)。
碎(小)陣:人口少,也通常用于家庭或兄弟姐妹。
吃陣:(吃飯的)人口,多用于表達養家糊口難易程度。如:“渠啦吃陣多”(他家人口多),就含有其養家糊口難度大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