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文觀止含楚辭幾篇

古文觀止含楚辭幾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01:32:55

耗時三個多月,每天四、五個小時對着電腦,共17篇文章的《古文觀止》卷四戰國策文,今天終于修訂完了。這時候的我,大約可以用形容枯槁、眼袋發黑、頭發蓬亂來形容了。連續好幾個月的修訂工作,讓我眼神恍惚,身形佝偻。

我習慣把戰國策文稱為秦文,雖然可能不妥,但戰國時期,實際上是秦帝國的孕育成型時期。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不然,秦朝二世而亡,僅存續了15年,何來秦文一說?名副其實的秦文佳作,也就李斯這厮寫的《谏逐客書》了。

《古文觀止》卷四全部17篇文章中,篇幅比較長,言辭意蘊比較深遠的文章,主要有“蘇秦以連橫說秦”、“範雎說秦王”、“馮煖客孟嘗君”、“觸龍說趙太後”、“魯仲連義不帝秦”、“樂毅報燕王書”和“谏逐客書”這7篇。其中,尤以“樂毅報燕王書”為最難。這7篇文章,無一例外都是說服别人的文章。尤其是,當你想說服的對象是你的老大時,你就不得不用極其委婉、極有條理、極具邏輯性的語言來寫。

蘇秦、範雎、李斯說的都是秦王,那是虎狼之秦的秦王。觸龍說的是實際掌權者趙太後,女人的心思難捉摸啊。馮煖說的是老闆孟嘗君,這好似去孟府求職。樂毅說的是燕王,功高震主之後,功臣如何自辯自處。隻有魯仲連是同辛垣衍辯論。

篇幅不長,句式相對比較簡單的文章,主要有“莊辛論幸臣”、“魯共公擇言”、“唐雎說信陵君”、“蔔居”這4篇。其中,尤以“莊辛論幸臣”和“蔔居”為最易,因為,這兩篇文章用了很多句式一樣的排比句,反複鋪排以表達作者的思想,讀者隻要弄懂了一句,就等于其他句都懂了。

所有這些文章的解讀,最難的還是那些虛詞。虛詞中最難的字,當數“之”、“者”、“也”、“而”和“以”了。每次當我以為我大緻都掌握了的時候,肯定會出現讓我想幾天,甚至一個星期都想不明白的句子來。而這些句子之所以想不明白,僅僅是因為其中的一個虛詞。有時候,我也想放棄這種方法,就像一個網友說的那樣,我都把它們當語氣詞,不理它們。可是,虛詞除了作語氣詞之外,作副詞、介詞和連詞時,也是非常讨厭的。如果都忽略所有的虛詞,我們是否還能正常閱讀文言文呢?也許能。但,倘若說文言文的實詞是人體的骨骼和肌肉,那文言文的虛詞就是人體的血管和神經組織。人,沒有血管和神經,還能是完整的人嗎?

可是,要關注這些虛詞,又極其耗時間。一方面,市面上就沒有絕對權威的虛詞詞典,每一本詞典都有其獨到之處,但每一本都不足夠全面,解釋也不能讓孩子們很容易就掌握。另一方面,坊間諸《古文觀止》版本,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注虛詞,即使注,也注那些顯而易見的,遇到不容易分辨的,就意譯避過了事。

有關虛詞詞典,我試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聊供一樂。

“也”作陳述語氣詞時,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P690注釋如下:

1、 用在陳述句句末,助判斷語氣,譯時加“是”;

2、 用于陳述句句末,加強陳述語氣,可譯為“啊”,或不譯出。

3、 用于陳述句句末,用以加強原因、結果、動機、目的或情況的解釋說明,可靈活譯出。

看官,上述“也”字的都是在陳述句句末。那這個條件滿足之後,勢必就需要分辨“助判斷語氣”、“加強陳述語氣”和“加強...的解釋說明”。請問,這樣的描述,大家能分辨嗎?很多的文章中,都不一定在句末加了感歎号(最初,文言文是沒有标點符号的),當我們碰到一個句号前的“也”字時,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這根本不好判斷好吧。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被字典裡的解釋給弄糊塗了。話說,助判斷語氣,加強陳述語氣,解釋說明語氣,我看起來都差不多啊,我想死的心都有了。其他字典大都類似這種風格。

直到後來,我買了一本韓峥嵘的《古漢語虛詞手冊》。有一天,我不抱希望地再去查了一下這個“也”字,頓時讓我坐直了身子。韓先生是怎麼說的呢?在P445,他說,用于陳述句句末的“也”字,有三種情形:

1、 名詞後,表示判斷,譯為“是”;

2、 動詞或形容詞後,表示肯定,譯為“是…的”或“呢”;

3、 因果複句後,表示解釋,譯為“是因為(由于)”或“是”。

我用這三種情形,修改了我已經解讀過的《古文觀止》卷一、卷二和卷四,總共51篇文章中的所有陳述句後面的“也”字,沒有超出這三個範圍的,而且,極其好分辨。“也”字前面是名詞,還是動詞或形容詞,這個很好判斷吧?

再比如,“雖”作連詞時,什麼情況下譯為“雖然”,什麼情況下譯為“即使”呢?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P556注釋如下:

1、 表示轉折或反問,常常是前一分句表示肯定或承認,以引起後一分句的轉折或反問,可譯為“雖然”、“盡管”;

2、 表示假設,“雖”所在的分句,是說話人故意誇張的假設,以引起下文的論說,可譯為“縱使”、“即使”等。

拿上述解釋,比對活生生的文章,好對号入座嗎?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樣,我反正經常被弄得糊裡糊塗的。

後來買了楊伯峻先生的《古漢語虛詞》一書,偶爾查一下,見P161-163,注釋如下:

1、“雖”字句說的是事實,譯為“雖然”;

2、“雖”字句說的不是事實,譯為“即使”。

如此,我又不得不用這個原則,去修訂我解讀過的51篇文章中所有的“雖”字,雖然累(累是事實,所以我用“雖然”,哈哈),但感覺很痛快,簡單粗暴有效率!

現在,我基本上完成了《古文觀止》卷一、卷二和卷四,卷一18篇,卷二16篇,卷四17篇,加起來就有51篇了。王力先生在他的《古代漢語常識》一書P40中說:

“那麼,究竟怎麼辦呢?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這書市面上有賣的,其中一共有兩百多篇文章,不要求都讀,可以少讀些,讀三五十篇就可以。要讀,就要讀些思想性較好的或自己愛讀的文章,最好能夠背誦,至少要讀熟。此外還可念些詩,讀讀《唐詩三百首》。三百首太多,不妨打個折扣,也挑選些思想性好、愛讀的詩讀讀,讀一二百篇也就可以了。要讀得熟,熟能生巧。所以學古漢語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念三五十篇古文、一二百首唐詩。甯可少些,但要學得精些。”

唐詩是暫時無暇顧及了。古文目前已經有了51篇了,基本保證字字過關,應該算是精讀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徹底掌握這51篇議論文。相對于校内的那不多的幾十篇,這些應該足夠孩子應付中高考了。但我想,這51篇文章,大約能保證中高考文言文不失分。但如果要對作文也産生影響,大約還需要50來篇。如果上了100篇,應該就能保證“範弗裡特彈藥量”了,無差别覆蓋課内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接下來,我是該解讀卷三《國語》呢,還是解讀卷五《史記》呢?要好好想想。

古文觀止含楚辭幾篇(寫在古文觀止卷四戰國策文修訂完畢後的感慨)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