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2:46:23

原文: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缒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教材說明: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的經典篇目,同時也是2020年高考背誦篇目。高三複習階段,教學目标主要有兩個:一是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熱點,二是通過學習相關背景知識積累寫作素材。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1

教材封面

文章分析:

燭之武在鄭國長期不得重用,若非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加上佚之狐的從旁推薦,大概也是“廉頗老矣”的結局。鄭文公早年卻無識人之明,不僅得罪了日後赫赫有名的重耳,也險些埋沒了燭之武。好在他雖為一國之君,卻能屈能伸,聽了燭之武一番酸溜溜的抱怨之後,竟能低頭認錯,多少溫暖了老臣的心。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君臣既是利益共同體,也是命運共同體,“國将不國,何以家為?”燭之武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得到了尊重和面子之後,欣然隻身赴險。

“秦晉之好”内部也是危機重重。

“超長待機”的秦穆公很有些政治投機家味道,他娶了晉獻公之女,先後把兩個妹夫(夷吾和重耳)扶植上國君之位,又把宗室女懷赢嫁給公子圉和重耳,甚至晉國四任國君你方唱罷我登場之後,他依然活躍在秦晉争霸的戰鬥一線,盡管後來在崤之戰中馬失前蹄,痛哭賠罪。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2

晉獻公

晉國則更是禍亂之源。

先是做父親的謀殺兒子——晉獻公逼死太子申生,逼走夷吾和重耳;

“十二月戊申,(申生)缢于新城。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左傳·僖公五年》

接着是家臣謀殺國君——裡克殺死骊姬之子奚齊;

“九月,晉獻公卒,裡克、邳鄭欲納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亂。”

“冬十月,裡克殺奚齊于次。”

——《左傳·僖公九年》

哥哥追殺弟弟——晉惠公暗殺重耳;

“十一月,歸晉侯。晉侯至國,誅慶鄭,修政教。謀曰:「重耳在外,諸侯多利内之。」欲使人殺重耳於狄。重耳聞之,如齊”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叔叔“趕跑”侄子——晉文公趕走晉懷公。

“秦缪(穆)公乃發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黨為内應,殺懷公於高梁,入重耳。”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3

晉文公

号稱“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即位時已經超過了退休年齡,在位僅八年,流亡生活卻長達十九年。

晉國的國君們,父子、兄弟、叔侄之間尚且沒有脈脈溫情,對待臣子和鄰國更是毫無信義可言。也難為秦穆公,屢次被忽悠上當,還能夠锲而不舍地淌晉國的渾水,也可見其利欲熏心。

人沒臉皮,天下無敵,有時候我不得不佩服晉惠公和他兒子的厚臉皮。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4

晉惠公

晉惠公靠着秦穆公的贊助登上王位,并且在災年坦然接受秦國援助,轉臉卻以怨報德,趁秦國饑荒之際落井下石。

冬,晉饑,使乞籴于秦。秦伯謂子桑:「與諸乎?」對曰:「重施而報,君将何求?重施而不報,其民必攜,攜而讨焉,無衆必敗。」謂百裡:「與諸乎?」對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邳鄭之子豹在秦,請伐晉。秦伯曰:「其君是惡,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輸粟于晉,自雍及绛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

——《左傳·僖公十三年》

冬,秦饑,使乞籴于晉,晉人弗與。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慶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授必斃,是則然矣。」虢射曰:「無損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與。」慶鄭曰:「背施幸災,民所棄也。近猶仇之,況怨敵乎?」弗聽。退曰:「君其悔是哉!」

——《左傳·僖公十四年》

晉惠公戰敗被俘以後,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送到秦國做人質,自己則是屈膝賠情。

晉惠公的兒子晉懷公也是個渣男,為了回國争權,連老婆都不要了,連夜潛逃回國。即位之後,所有許諾給秦國的好處一概翻臉不認賬。

晉大子圉為質于秦,将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栉,以固子也。從子而歸,棄君命也。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好不要臉的一對父子。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5

相比之下,重耳就好一些。雖然也曾經留戀齊國的溫柔鄉,樂不思晉,但是畢竟還是個君子,流亡之際也不忘在楚國保持自己貴族公子的尊嚴,做出“退避三舍”的保證。至于伐鄭的兩條理由,則更是冠冕堂皇,無可辯駁。

但是無可辯駁的是晉,冠冕堂皇的也是晉,于秦國又有什麼好處呢?秦穆公苦心投資幾十年,難道還不能看到收益嗎?

燭之武正是深谙此中之道,所以才一擊即中,使得秦晉聯盟迅速瓦解,秦穆公倒戈成為了鄭國的保護者,為了維持體面和利益的晉文公隻能黯然退兵。

燭之武始終沒有說出“求您退兵”這樣的話,他的勸退句句不離“利秦”。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假如滅亡鄭國對您秦國有利的話,麻煩您快動手吧!對于秦穆公而言,這是多麼悅耳動聽的臣服之言。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鄭國滅亡不要緊,要緊的是對您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處,隻是便宜了晉國。相反,如果保留下來鄭國,對您也不會有什麼損害。至于鄭國會對秦國有多大的利益,那就需要秦穆公自己去評估了,畢竟“行李之往來”的頻率應該不會很低。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6

退避三舍:晉楚城濮之戰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

不要忘了晉國父子、叔侄那幫人,貪婪愚蠢,并毫無道義可言,秦國在晉國身上吃的虧不少,都是前車之鑒啊。投資回報率如此之低,秦穆公你還要被他們當槍使喚嗎?

唯君圖之。

我隻是将亡之國的一介老朽之臣,您卻是雄才大略的一國之君,該如何選擇,您肯定不用我提醒吧。

好一個“唯君圖之”!将自己撇得幹幹淨淨,又恭維了對方,況且前面的一番利誘和挑撥,早已準确地扣中了秦穆公的痛處。此後的發展,就隻能順着鄭國人的計劃進行了。

分析燭之武的語言智慧(燭之武的智慧)7

秦穆公

秦穆公也是一個行動派,一旦下定了決定,就馬上付諸行動。他樂呵呵地撕毀了和晉國的盟約,把帶來攻打鄭國的将軍轉任為保護鄭國的衛戍司令。

晉國的大夫氣歪了鼻子,嚷嚷着要去打秦軍,這個人是晉文公的舅舅狐偃,當年就是他把重耳灌醉,逃離了齊國的溫柔鄉。

但是現在的晉文公遠非當年的重耳,他十分清楚眼前的局勢: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現在和秦國翻臉,失了道義,丢了名聲不說,一旦軍心渙散,秦、鄭聯手翻臉,後果不堪設想。最後隻能灰溜溜地走了。

若從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每個人都有的可說,佚之狐的知人,鄭文公的能屈能伸,燭之武的機智權謀,秦穆公的城府,晉文公的隐忍……真可謂是異彩紛呈。其中可以提煉的寫作角度也是比比皆是,稍加處理,一篇微寫作素材呼之欲出。

寫作範例:

當今社會,最缺的是人才,最不缺的也是人才。正所謂,“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然而總有那被忽略的千裡馬,隻能受奴隸的驅趕,懷着怨憤郁郁而終。燭之武便是這樣的一匹“千裡馬”,隻是他并沒有在冷遇中自暴自棄。雖然他這人才被白白浪費了許久,但國難當頭,國君求助,愛國振邦之心強烈的他又怎麼會拒絕?于是,他放下了多年來不受重用的憤怒與傲氣,雖然還是略表牢騷之意,卻仍舊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退秦師的重任。燭之武正是不因個人情緒影響,才保全了大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