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

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9 13:01:17

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學習困難門診為何引發關注?專家:沒有造就“學霸”的“靈丹妙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學習困難門診為何引發關注)1

有關成年人的學習困難症怎麼治

學習困難門診為何引發關注?

專家:沒有造就“學霸”的“靈丹妙藥”

近期,各地的“學習困難”門診頻頻登上熱搜。不少網友對這個門診很好奇,“學習不好居然也是病?”“有效果嗎?”“是不是真能變‘學霸’?”……過去,如果孩子學習不好,大多數家長會歸咎于孩子不願意學,其實從專業角度剖析,也有一些孩子是“不能學”,“學習困難”門診解決的就是這類孩子的問題。8月13日,天津市兒童醫院的“學習困難”門診在時隔近20年後重新開診,第一天便出現一号難求的情況。這令該院心理科主任石萍頗感意外,“我們嘗試性放了20多個号,沒想到這麼快就挂滿了。”

究竟什麼是“學習困難”?其主要表現是什麼?孩子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到“學習困難”門診就診?這個病到底能不能治好?……帶着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心理專家 多數孩子是“學習中遇到困難”

“學習困難”門診為何會突然火起來?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劉希平教授分析,原因可能有三個。

第一,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屬于正常還是異常。由于與教師溝通不到位,家長可能隻看到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并不清楚孩子在實際學習中是否有問題、問題是什麼原因導緻的,誤以為孩子存在“學習困難”。

第二,過去有的家長依賴培訓機構提高孩子成績,但在“雙減”政策之下,培訓機構轉型,家長有點無所适從。他們既想幫助孩子學業進步,又不知道從哪裡入手。這時候,“學習困難”門診就成了一個無奈的選擇。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反複,學校教學時而線上時而線下,孩子們确實需要一個适應過程。在遠程教學的情況下,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得不到保障。有條件的孩子可以在家裡學習;沒有條件的孩子,隻好跟着家長到工作單位甚至工地去學習。這對于孩子們來講,确實是一個挑戰。有的孩子适應得好,學習效果還不錯;有的孩子适應不佳,就會出現動機減弱、效率下降等不良的後果,而這種負面效果持續下去,有可能導緻孩子學習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從而厭學、棄學。但這種“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學習困難”不是一個概念。

劉希平教授表示,“學習困難”是指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等方面的信息獲取和信息運用上表現落後。其實,孩子們遇到的學習問題大多數屬于“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應該能在學校、老師和家長的配合下得以解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困難”。

作為家長,可以先對孩子的學習狀況進行相對客觀的評估,通過與孩子交流、與老師溝通、與孩子的同學進行比較,對孩子的學習狀況有個相對全面的了解,确認孩子是否患了“學習困難”。

哪些孩子真的需要“學習困難”門診專業醫生的幹預呢?劉希平教授表示,家長在帶孩子去就診之前,可以對照下列标準作個簡單評估:一是孩子是否跟同齡小朋友中的大多數人差不多聰明。二是在語文的聽、說、讀、寫和數學運算以及邏輯思考方面是否有某一項或某幾項表現明顯落後。三是孩子在社交和自我控制方面,是否不如同齡小朋友表現好(注意有些孩子是屬于内向,而不是社交問題)。四是學習新知識時,接受起來是否比同齡小朋友中大多數人慢,而且理解常常出錯。如果在您的孩子中同時出現了上面幾條,也許您就需要帶孩子去看“學習困難”門診了。

如果沒有以上症狀,而孩子學習成績卻降低,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劉希平教授建議,如果隻是一般的學習問題,家長可以了解孩子的問題是來自于動機不夠、專注度不強、原有知識把握不紮實、學科結構把握不到位,還是來自于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習策略使用不靈活、時間安排不合理、個性不夠堅強等,要針對不同的原因對孩子的學業進行相應的輔導。

家長可以與孩子溝通,了解他的學習狀況、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學科偏好等,體諒孩子面臨的處境,誘導孩子說出可能給自己帶來心理困擾的原因。家長也可以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幫助理解孩子的困境。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與孩子的同學交流,從小夥伴兒的視角了解孩子的問題根源,幫助确認是生理、心理或是環境因素導緻了孩子的問題,然後再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

新學年快到了,劉希平教授還特别提醒那些新生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孩子的學業,要讓孩子明白,上學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長的事。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憑借一己之力向前跑,周圍同學是爸爸媽媽幫助一起跑,孩子一時跑不過周圍的同學,但家長的這種态度對培養孩子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信念以及增強獨立學習的能力是有幫助的。要灌輸給孩子一個理念,學習就是其必須完成的社會責任。當然,也要讓孩子知道,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家長會提供無條件的幫助和支持。對于那些不知不覺中參與孩子學業比較多的家長來說,需要做好心理建設,逐漸退出孩子的學業,讓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

至于怎麼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劉希平教授解釋說,簡而言之,如果有機會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對孩子的學習一定會有幫助。她建議家長搜集一些與認知能力相關的視頻或書籍來學習,對孩子會有所幫助;家長也可以直接請教孩子的老師,都有哪些學習策略适合孩子把握,相信一線教師的建議應該更有針對性。

教育專家 别輕易給學生貼“學困生”标簽

在天津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立平看來,“學習困難”現象引起家長和學校的注意,總體上說是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與人際關系問題、學校生活适應問題、自我概念問題、青春期性心理問題并稱為當代中小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疏導和解決對于學生自我充分實現和融入社會大有裨益。但是,社會和家庭對待所謂“學習困難”學生一定要慎重,不要輕易地給學生貼上“學困生”的标簽,更不能把學生暫時的學習困難歸入病态或心理問題範疇。

首先,要認識學生“學習困難”的表現,到底是體現在哪些方面。僅僅是學業表現不良,還是學習習慣不良?學業表現不良可能體現在成績低于同齡平均水平或應該達到的标準水平,這是學生發展中外顯的結果。從學生發展的過程來看,學習習慣不良包括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業困難、不會自我管理、不敢參與師生活動、惰性導緻的獨立思考缺乏、抗挫力差等。學生學習習慣又受到了個人認知發展和人格發展的雙重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關注學生的認知差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适當培養學生自我解決發展危機的能力,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既不能簡單地以統一學業标準要求所有的學生,也不能把學生暫時的習慣問題歸結為“不治之症”。

其次,要弄清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到底是由什麼導緻的。是智力發展不平衡,還是認知方式差異?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人的智力可分為言語、數理、空間、音樂、體能、社交、自知、自然等八種。這八種智力是相對獨立的并且不是同步發展的,每個學生至少有一種優勢智能,隻要因勢利導,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某方面的人才,獲得某方面的專長。傳統教育中根據言語和數理智力判斷學生是否優異的做法,既是偏頗的,也是有害的。還有,學生的認知方式是有很大差異的,有的學生更擅長以沉思為主的自然科學;而有的學生易受外在動機支配,在社會科學方面顯示出一定優勢。此外,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知識的類型、教學方法、師生關系、校園文化、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形成較大的影響。

最後,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困難”甄别建檔,家庭、學校和社會齊抓共管。從營養與健康的角度,平衡學生飲食、睡眠、運動和自由遊戲的質與量,保證學生身體的活力和耐力。從元認知的角度,培養學生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和自我指導策略的能力。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品質,同時改善親子互動和師生互動方式,創造學生成長的優良環境。當以上努力不能奏效時,學校方面可以考慮學科教師和心理教師結合幹預學生的問題行為,家校協同制定“糾偏”方案統一行動,适當動用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教育。雖經積極行動,學生仍然長期表現出厭惡學習、逃學、學習效率低、閱讀障礙、計算技能障礙、考試焦慮、學校恐懼症、注意缺陷及多動障礙等問題行為,這時專業醫療機構的介入就變得有必要了,通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其他相應的幹預,會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問題。

複診首日 就診孩子年齡段7到12歲

8月13日13時30分許,記者在天津市兒童醫院龍岩院區心理科診室看到,“學習困難”門診設在四診室。門口有四五個家長帶着孩子在候診,孩子基本是學齡兒童。市民劉先生說,他7歲的女兒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玩橡皮就是擺弄鉛筆,有點風吹草動,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走,還總咬手,手指甲已經兩個多月沒有長過了,他懷疑女兒患上了多動症,所以想早點兒介入治療,以免影響學習。但号不好挂,8月10日醫院對外宣布“學習困難”門診複診,他8月11日早上挂号已經約滿,“我從今天早上就開始刷手機,希望能挂到一個當天号,直到下午1點終于有了一個号,我搶到了。”

石萍主任介紹,“學習困難”門診複診首日,來就診的孩子年齡段在7到12歲之間,他們學習成績不好,表現大多是丢三落四、不愛學習,并且因為學習還會引起一些情緒問題,家長一讓學習,他們就發脾氣。

究竟什麼是“學習困難”?

石萍主任介紹,“學習困難”是指學習能力低、學業成績不佳,其病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除了家庭帶養方式的原因以外,學習困難可能與各種神經發育障礙、情緒和精神心理問題、文化與環境不利因素影響等有關。

比較常見的表現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這些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造成學習和上課的時候容易分心、發呆、作業畏難、不仔細、經常寫錯等,影響了學習成績。特殊的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孩子智力正常,但在某項特定的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問題,如閱讀障礙、書寫障礙、計算障礙,孩子聽課、說話都沒問題,但閱讀時丢漏多,反複練習也不能流暢,記憶字詞困難等。一些“學校适應障礙”“焦慮抑郁”等也會影響孩子,造成學習困難。還有一類神經發育障礙,如孤獨症譜系障礙、精神發育遲滞、智力障礙等。對這些孩子不隻是學業問題,他的社交問題、獨立生活問題、夥伴關系等也會對學校生活和成長造成困難。

學習困難症究竟怎麼治療?

石萍主任表示,詳細的臨床評估後,醫師會幫助家長分清孩子是“不能學習好”還是“不願意好好學”,并且弄清楚原因,有針對性地治療,幫助家長去理解問題,選擇最适合的方法應對。

對症治療是關鍵。對于一些神經發育障礙疾病,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可以幫助孩子改善症狀,如單純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藥物治療可使得孩子獲益60—70%,明顯地改善注意力,提高成績。對于不需要藥物治療的孩子,系統的家庭治療和管理,會使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此外,還有物理治療可以輔助。總之,學習困難需要綜合治療,是一個慢病管理的過程。

治療隻能緩解狀況

石萍主任特别指出,“學習困難”門診并非“靈丹妙藥”。對于确實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即便來了門診也并不能徹底治愈,因為這并不是人軀體上的障礙,沒有醫學上所謂痊愈的标準。“學習困難”多半是孩子注意力和特殊發育問題,醫生的專業治療隻能是緩解狀況。

5歲的小米(化名)是一個學齡前兒童,哥哥已經上大學,兩個人年齡相差較多。家裡人尤其是爺爺奶奶對他格外寵愛。小米從小就好動、淘氣,幹什麼事情堅持性都比較差。他在幼兒園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到老師表揚,就會故意趁對方起立回答問題時,把其身下的椅子拉走,害小朋友摔倒,他則哈哈大笑,老師為此沒少和小米的母親談話。母親無奈之下,帶小米求助醫生,石萍主任為他制定了系統的家庭引導方法,對小米好的表現進行獎勵,不好的行為則選擇忽視,并幫助他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很快,小米的情況有了改觀,到小學一年級時,他的各項評估結果比較正常。但到三年級時,情況反複,小米在學習中總是丢三落四,經常是試卷第一頁寫完了,第二頁就忘了,注意力明顯比同齡孩子低,石萍主任利用藥物結合行為治療,大概3個月後,小米便停藥,症狀緩解。

7歲的女孩小潔(化名)剛上小學一年級,就被老師請了家長。“老師說上課時不能離開座位,她端着桌子在教室裡來回走,老師懷疑我女兒智力有問題,可我和她爸爸都是本科畢業,學習成績也不錯,怎麼會這樣呢?”小潔媽媽無奈地帶着孩子找到了石萍主任。經過評估,小潔的智商達到了123,高于正常孩子平均水平不少。石萍主任觀察到,小潔動作比較笨拙,尤其是手眼協調性差,“據她的媽媽說,小潔爸爸小時候行動就比較笨拙,體育不及格。她的問題可能是遺傳了爸爸。”石萍主任給小潔制定了一整套感覺統合訓練計劃,讓她每天跳繩、拍球,并多練習塗色畫畫,鍛煉她的協調性和肌肉。三個月後,家長反饋,小潔簡直像換了一個人,學習效率高,反應也快了。

如何判定孩子“學習困難”?

石萍主任告訴記者,心理科一共有7個醫生,年門診量3萬到5萬人次。其中有50%的孩子都是因為“學習困難”,由家長帶來就診的。這其中不全是孩子有問題,也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過分焦慮。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尚可,就是學習動力不足,家長就急着帶孩子來看“學習困難”門診。其實,家長情緒問題,也是治療的方向,比如對孩子的行為治療一般是一個月一次,就是醫生和家長溝通,建議家長改變對孩子的帶養方式。

那麼怎樣判定孩子有“學習困難”的問題呢?石萍主任表示,比如孩子平時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情,導緻學習成績下降,或者孩子有了其他情緒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緒問題,家長一直在關注,但效果并不好,進而影響到了孩子與夥伴的關系、自信心。一般來說,年齡小的孩子學習困難的表現為多動、性格沖動,年齡大點的孩子則表現為注意力缺陷明顯。“判定孩子是不是學習困難主要就是看其社會功能是不是受損。有些孩子本來學習成績很好,但是未達到家長預期,或者可能隻是有一點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的行為,并不影響别人,也不會對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那麼就不屬于‘學習困難’。”

“存在‘學習困難’問題的孩子,與家長的帶養方式分不開。很多家庭,爸爸媽媽一個拿智能手機,一個抱平闆電腦,坐在孩子身邊玩得不亦樂乎,卻讓孩子去學習。”家長要言傳身教,孩子學習時不能在旁邊玩,對孩子日常管理上進行調整,孩子的學習狀态就會不一樣。

“學習困難”門診不是想開就開

“學習困難”門診火了,家長的需求多了,有的人認為,既然“學習困難”的治療屬于心理學的範疇,那麼是不是具有心理學資質的機構,比如心理咨詢室等都能開“學習困難”門診?

這“學習困難”門診是想開就能開的嗎?對此,天津市兒童醫院副院長崔華雷表示,“學習困難”門診是一個專病門診,而不是一個科。能稱之為“門診”,需要看醫院整個營業執照和執業範圍内有沒有心理治療這項,有這一項,還必須要有醫師,具備以上的條件,就可以叫做門診,就可以給患者診症、開藥、做相應治療。其他機構如果不能滿足以上條件,就不能開設門診,也不能稱之為門診。(本報記者 韓愛青)

來源:天津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