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裡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來源:【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史萬裡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
史萬裡曾經是孝義市志願者協會捐助過的一名學生,現為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一級科員,也是孝義市志願者協會的一名志願者,2019年至2022年度連續獲得“孝義優秀志願者”“孝義市扶貧濟困志願者”等榮譽稱号。作為志願者協會捐助過的一名學生,他是如何從“受助者”轉變為“助人者”?記者作了深入采訪。
史萬裡自幼喪父,後來相依為命的爺爺奶奶也相繼離去,幸遇好心的姑媽收留,但日子過得極其拮據,高中時期就在圖書店、店打工,賺取生活費和學雜費。得知這一情況後,時任孝義市愛心接力站(現為孝義市志願者協會)站長賀小玲得知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系到他的姑媽,前往孝義市第二中學看望了史萬裡,并送去了1000元助學金,鼓勵他努力學習、克服困難,用知識改變命運。
“我特别感謝孝義志願者協會和社會愛心人士對我的資助,在那段最為艱難的成長過程中,大家對我的關心讓我能繼續努力讀書,社會的大愛也成為自己繼續逐夢成長的無限動力”,當談到被孝義志願者援助的經曆時,史萬裡這樣說。“那時候的我,或許是由于家庭的變故,變得十分偏執,不相信社會上好人多,不願意多說話,經常怨天尤人,甚至在學習上都會擺爛,骨子裡的自卑讓我不知所措……”就在那個時候,在愛心志願者發動下,更多社會團體和好心人—孝義市婦聯、武麗娜一家、馬大姐等社會人士紛紛向史萬裡提供捐助,累計4000餘元。“正是他們的幫助,再無後顧之憂的我才能有機會調整心态,發奮讀書,希望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經過不懈努力,2013年他成功考入了忻州師範學院法律系。
大學期間,史萬裡也成為一名志願者,多次參與慰問五保戶、愛心助學、義務勞動等志願活動,真正實現了從“受助者”到“參與者”轉變。“或許是這段經曆,讓我看到了比我更不容易、更為艱難的成長經曆,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幸福知足,不再抱怨,而是努力學習。”史萬裡說。
2017年史萬裡畢業後,成為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安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的一名基層公務員。2017年10月6日,史萬裡向愛心志願者協會捐出第一份助學金500元。“當我掙到第一筆錢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回報社會。如果當初别人沒有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他這樣回憶到。
2022年9月,又是一年升學季。史萬裡再次向孝義市志願者協會提供的貧困學生捐出2000元助學金。雖然身在西藏,但他依舊積極參與着孝義市愛心志願活動,關心家鄉青少年群體發展,幫助困難學子成長成才。他說:“我是一名被無數愛心人士幫扶出來的學生,有義務為孝義市的扶貧濟困多做貢獻,而且身為一名共産黨員,這也是我應盡的責任和擔當,我雖然身在西藏,但應當做好衆多困難學子的表率,激勵他們學有所成,回報社會,同時,我将繼續延續這份愛心,積極助學助困。”
從2017年至2022年,史萬裡已經累計捐出助學金21500元,捐助貧困學生、困難老人共計20人。當受助學生小王向他寫來感謝信時,他告訴小王:“苦難隻是暫時的,希望你能夠自強不息,努力學習,相信知識一定能夠改變命運”。記者采訪時,史萬裡談道:“當初,愛心人士捐助我時,也曾這樣對我說,不求我回報什麼,隻希望我能夠努力讀書。因此,看到這些學生,想起自己的經曆,我更能懂得這種捐助的意義,所以更希望他們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采訪結束時,史萬裡說,希望更多“受助者”向“助人者”轉變,将受到的溫暖與關懷傳遞下去,盡自己所能回饋社會,讓“希望”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本文來自【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