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abc理論中不合理思維?在職場中,我們如果總是被負面情緒包圍,不可避免的會對工作産生影響和阻礙不僅如此,不好的情緒還會“病毒式”傳染,你接觸到的其他人也會被這種情緒所影響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本文給大家介紹的“情緒ABC理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情緒abc理論中不合理思維?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在職場中,我們如果總是被負面情緒包圍,不可避免的會對工作産生影響和阻礙。不僅如此,不好的情緒還會“病毒式”傳染,你接觸到的其他人也會被這種情緒所影響。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本文給大家介紹的“情緒ABC理論”。
在職場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導緻我們情緒的爆發。
早上上班擠地鐵,你總是會碰到有人踩你,而且那個人根本就沒有想和你道歉的想法,直接揚長而去;
你和團隊成員花了很長時間做的一個活動策劃,在周一一大早的會議中被領導層否決了,而你怎麼也想不出這個活動策劃被否決的理由;
下了班,回家給父母打電話,電話那頭的父母說起你上次國慶長假沒有回家,頗有些埋怨的意思,這讓你感覺更委屈了。
經曆過這麼多的不開心,自然而然産生了很多負面情緒,甚至你覺得這個世界好像都在和你作對。
這好像是我們每個人的本能反應,隻要有人向自己表現出不太友好的一面,我們總是習慣性去認為,這個人一定是在針對自己。
1997年,邦德大學管理學教授辛西娅·費希爾進行了一項名為“ 工作中的情緒:人們感覺如何,我們應該如何衡量?”的研究。
根據費舍爾的研究,工作場所最常見的負面情緒如下:
挫折/刺激。
憂慮/緊張。
憤怒/加重。
不喜歡。
失望/不滿。
但是在職場中,我們如果總是被負面情緒包圍,不可避免的會對工作産生影響和阻礙。不僅如此,不好的情緒還會“病毒式”傳染,你接觸到的其他人也會被這種情緒所影響。
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這裡要介紹的思維就是“情緒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創建的,ABC三個字母分别對應三個單詞:
A:activating event
B:belief
C:consequence
這個理論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隻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産生的信念B(belief)。
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确的認知和評價所産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這種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解釋這個理論的話,就是:A B = C。其中A =實際事件,B =我們對事件的信念或想法(自我談話),C =後果或我們的感受。
我們的感受受到我們思想的支配。換句話說,悲傷、快樂、内疚、憤怒、嫉妒、驕傲、焦慮、厭惡或沮喪等感受,并不僅僅取決于發生的事件, 他們也是由我們對這些事件的思考所決定的。
事實上,思考是我們對特定情境的情緒反應的主要決定因素。
根據艾利斯的說法:
“人們不會受到事物的幹擾,而是受到他們對事物的看法的幹擾。”
我們用ABC情緒理論來分解幾個生活工作中常見的例子。
第一種,領導找你問了一下你最近接手的那個工作進行的怎麼樣了?
A:領導詢問你的工作進度。
B:我認為他覺得我不夠努力,或是覺得我做的不好想找人代替我。
C:我告訴領導我已經基本完成了工作内容,實際上我還需要一些時間進行最後的結尾。
對領導的行為,我感到非常生氣。
實際上,通過上面的拆解,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在面對這樣一些事情時,我們的心态和處理方式是什麼樣的。有的時候可能隻是我們多想了。
領導詢問你得工作進度,可能就是單純的想要确認一下你這部分的工作是否能跟上整體項目,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困難,是否需要幫助。但是在沒有向領導溝通确認的情況下,就以自己的情緒和認知做判斷,給自己增添了煩惱和不安。
再舉一個例子:你在一家公司已經工作了5年了,一直以來都是勤奮忠誠,兢兢業業的員工。有一個升職的崗位,你是符合公司要求的,但是這個機會卻被給了另一個同事。這是實際的事件,就是A。
你的想法B可能是,“這不公平,他們本應該給我這份工作。”或是“我十年來一直是一個勤奮忠誠的員工,但看看這些人是怎麼回報我的”。
對此,你的感受C可能是背叛,沮喪甚至憤怒。但是,如果你采取積極的态度并思考,“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也許我在這裡已經找不到發展的空間了,是時候去換家公司或是去學習深造了。”
人們在理性的時候會根據客觀信息來衡量判斷一件事情,但是,沒有人可以做到理智24小時在線。當我們的情緒發生波動或是心理狀态有些不安脆弱時,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帶動。比如:人們總會傾向于認為結婚是浪漫的,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和滿足感。一旦結婚後,發生一些和原本認定的傾向不符的情況時,人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幻想破滅了。
就此認定兩人已經不再相愛,婚姻已經失去的存在的基礎,這時候就容易萌生離婚的念頭。
根據艾利斯的觀點,最終出現負面情緒的信念是三種常見的非理性信念的變異。這三種常見的非理性信念被稱為“三個基本必須品”,它們基于一種需求 :關于我們自己,他人或環境。
這三種非理性信念是:
(1)我必須做得好并赢得别人的認可,否則我就是能力太差
通常容易産生這種想法的人,會容易變得愧疚,自卑。比如:“我考不上研究生,說明我這個人能力太糟糕了”,“這次公司競選失敗了,我的職業生涯可能要完了。”
(2)其他人必須公平友好地對待我,就像我期望他們對待我一樣
如果他們不這樣對待我,他們就不是好人,應該受到懲罰。
這種想法會讓人刻意尋求一種“等值交換”,就是我對你好,你也必須對我好,而且對我的付出不能比我對你的少。或是我幫助過你,但是我遇到困難你卻不能幫我,你這個人真是壞透了。
(3)當我想要一樣東西時,我必須總是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同樣,我絕不能得到我不想要的東西。如果我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就會很痛苦。這種不理性會演變成一種固執,我必須成功,我必須拿到那個獎等等的情況。
如果我們沒有達成第一種非理性信念,我們可能會感到焦慮,沮喪,羞恥或内疚。如果我們沒有得到公平對待,通常會感到憤怒并且可能會采取暴力行動。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我們可能會感到自卑自憐。
情緒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判斷和行為,所以情緒的調節在職場中至關重要。
例如:在上述那個上司詢問工作進度的案例中,即使當時我們的情緒沒有控制好,也可以在事後冷靜下來,回顧一下這個事情。
首先,我們的認定和假設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重要的是澄清情況和證據,證明你的想法是否正确,然後再決定如何采取行動。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認知可能是有些不合理的,那之後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給自己一平衡一點的斷定。
“上司有可能認為我工作不夠努力,但也有可能他隻是在詢問工作,因為工作有一個截止日期。他的詢問不一定是在針對我個人。”
與其過早下評論,不如跟領導坦白一些,适當表達自己的困惑。如果真是因為自己的誤解,而産生壞情緒,影響工作就得不償失了。
那麼,我們如何在職場上調節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看起來不這麼糟糕呢?
有很多職場人對于批評和職責難以客觀對待,當然畢竟是被批評了,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舒服。但是要學會區分批評的成分,很多時候,來自領導或是同事的指責其實并不是針對你個人,讨厭你,而是針對一件事情沒有處理好的狀況,所以向你提出異議。
特别是職場新人,特别難以理解這之中的區别,經常會因此感到自責委屈,有時候還會難過流淚。犯錯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這種指摘也沒有問題,重要的是要搞清楚,這些指責是希望你下次不要犯錯。
作為管理者也要關注,在批評下屬的時候,不要摻雜太多個人情緒,要說明指責的意圖和對下屬的期望。
人人都會有壞情緒,關鍵在于不要放任它一直爆發下去,無限擴大。所以,如何在職場中快速緩解自己的情緒,盡快恢複冷靜的心态很重要。可以找一找适合在辦公場所使用的排解方法,比如:喝杯飲料,吃點甜品,或者是去外面吹吹風,又或者是找個熟悉的朋友發個牢騷。
職場是一個有壓力有挑戰的地方,你不得不在這其中找到自己的節奏和狀态,才能很好地适應下去。
ABC情感理論代表了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模型,即如何創造一個人的感受和行為模式。它斷言我們所經曆的情感,例如:沮喪或焦慮,以及由此産生的行為,并非直接來自我們生活中的事件,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解釋,即來自有意識的或我們為這種情況帶來的潛意識信仰。
不要被自己的片面認知所誤導,在情緒爆發前深呼吸,給自己一點反思的時間。
如果之前有過情緒失控或是做出不理智抉擇的情況,不要過分沉湎于後悔的情緒中,可以找個時間複盤一下。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相信你就可以應對自如了。
倪雲華,公衆号:倪雲華新知,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跨國管理咨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咨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多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