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教我們:描述天空的成語用晴空萬裡,形容柳枝的用楊柳依依,形容青草的用芳草如茵,形容河水的用“清澈見底”……可是如今晴空萬裡偶爾也能出現,楊柳依依亦不曾少見,芳草如茵依然如故,可清澈見底的河水卻再難尋覓。如果還在用這個成語在寫作的話,不知道老師講解起來是否會顯得蒼白無力……
我清除的記得,以前讀書讀到“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時不明白其意思,我專門跑到河邊去看清澈見底的河水是否能看到魚。書本聯系實際,使這句話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記憶深刻。
現代化的建設,讓我們感受到科技的樂趣,卻也讓我們失去了親近自然的樂趣。我想這樣的結果也不是人類尋求進步的結果吧。所以,為了不使美麗的詩詞語句隻成為我們的想象,請愛護環境保護人類美好家園。
朋友們,你們是否有類似的成語随着環境的變化而失去了它們原有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