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6日,老美将華為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至此開啟了對華為的全面制裁,老美33家核心供應商集體對華為斷供。這些供應商中不僅包含華為産品零部件供應商,還包含各種研發合作和技術支持。其中谷歌和微軟對華為的斷供,幾乎将華為在海外的手機業務打入深淵。
華為生死存亡之際,任正非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非常霸氣地亮出“備胎”,啟動自救計劃。
在芯片受阻的情況下,華為就将重心倒向軟件,在操作系統、雲服務、自動駕駛技術等領域逐一突破,推動華為的業務實現轉型,最終讓老美對其無計可施。
其實,在老美的制裁大棒下,不止華為一家中國企業遭此磨難。
2018年4月,老美商務部宣布:因為中興違反相關規定,将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銷售相關零件和技術,時間為7年。這一消息,把發展如日中天的中興給打回了殘酷的現實。
中興作為國内通信行業的排頭兵,和華為一樣,在過去20餘年時間,與華為一度難分伯仲,在國内國外兩家競争得如火如荼。
中興在國内市場上曾經是數一數二的通信巨頭。中興在技術領域曾取得很多重大的突破,正是因為中興發展勢頭過猛,被老美給盯上了。
實際上,在2015年的時候,老美就已經盯上了中興,開始對中興實施技術封鎖,甚至還把管理團隊駐派到中興内部,導緻中興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中興危急存亡”之際,退休兩年的創始人侯為貴不得不親自出山。然而即便有侯為貴獻策,老美的禁令已經對中興造成極大的損失。禁令之下,中興通信短時間内被迫停牌,各項産業鍊條基本陷入癱瘓狀态,這樣極限施壓下,中興隻得彎下了腰,向老美繳交了4億的保證金,才挽回中興往後的繼續發展。
可以說,中興被打壓後,整體實力受到了巨大影響,遠遠無法和之前相比拟。
那麼為何,華為在遭遇老美圍堵打壓時,可以迎難而上,逆勢翻盤,而中興卻不行呢?
對于這個問題,任正非曾用一句話表述了華為應對危機的認知,他說:對M國放松制裁不抱任何幻想,不指望美将華為從實體清單中拿出去。
很顯然,與中興的妥協不同,華為在面對危機時,任正非選擇與老美硬杠。而華為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就是任正非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高瞻遠矚地預料過:華為遲早有一天會在“山頂”與M國交鋒。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華為一直在做萬全的準備,所以當危機降臨時,華為依舊能夠泰然處之。
就拿芯片研發來說,中興早年其實也嘗試過,但在經曆一段時間的投入後,就放棄了研發,并解散了團隊。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難度太高。
造芯是一個無底洞。不僅需要大量的通訊技術沉澱和這個領域的精英人才,還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一枚小小的芯片,首先要進行架構設計,一顆芯片就像鍵盤的一個按鍵大小一樣,而這裡面竟然有過億個晶體管,并且集成了CPU、GPU等數十個模塊,每一個模塊都需要購買專利,費用相當大。
中興在面對複雜的芯片研發,與許多企業一樣,放棄自研,采用進口,并把主要功夫用在了匹配芯片的算法上。
而華為則是例外,任正非狠下心來,一直持續不斷地投入研發芯片,抱着“研發不出來決不放棄”的決心。當年華為為了自研麒麟芯片,投入超過4000億。多年卧薪嘗膽,華為終于有了自己的芯片。而之後的操作系統:鴻蒙系統和歐拉系統,華為同樣未雨綢缪。
因此,在危機降臨時,華為已經把命運的主動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有了與老美硬杠的底氣。
另一方面,面對制裁,華為内部,至始至終表現出積極應對的态度,甚至将外界帶來的壓力轉變成了助力華為蛻變的動力,這種強大的凝聚力,給了華為砥砺前行和戰勝困難的信心。
當然,網友們仍有一個疑問,如果當年中興也選擇與老美硬杠,又會迎來怎樣的局面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