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勞動觀?與課堂教學一樣,勞動教育也要避免“填鴨式”,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勞動的價值與意義,以發揮勞動教育的應有作用本期刊發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何傑關于班級層面勞動教育的第二篇——,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如何培養學生勞動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與課堂教學一樣,勞動教育也要避免“填鴨式”,班主任要采取有效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勞動的價值與意義,以發揮勞動教育的應有作用。本期刊發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何傑關于班級層面勞動教育的第二篇——
——————————————————————————
作為學校生活的主要環境,班級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這是班級與班主任角色不可替代的原因。所以,班級層面的勞動教育要基于班級功能和班主任工作的特點實施。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引導者,通過班級建設實現價值引領、行為規訓等教育目标。因此,班級層面勞動教育的主要内容應該圍繞勞動價值觀的樹立、勞動意識的訓練和勞動幸福感的培養而展開,勞動教育的原則與策略也應基于此而生成。
衆所周知,勞動是獲取幸福的源泉。但是,如果班主任直接将這個結論告訴學生,恐怕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真意,即使可以背誦也不一定認同。那麼,班主任應該怎樣做?勞動是辛勞的,又難免要占用學習時間,這是不少學生不願意勞動的原因。解決這對矛盾,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勞動觀,離不開班主任的透徹說理。
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交流“快樂”與“幸福”的區别:快樂是淺層次的,幸福是深層次的。成長的結果幸福的,但過程是幸福與痛苦相伴的,學習、活動、鍛煉身體都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勞動”,是野蠻體魄、文明精神的途徑。
與此同時,班主任也要向學生解釋“勞動是幸福的源泉”的兩層含義,一是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創造,不能不勞而獲。二是勞動本身是實現自我和獲取幸福的途徑。
也許有學生好奇,為什麼不勞而獲不能讓人獲得幸福?班主任可以這樣解釋,“不勞”就無法體驗獲得幸福的過程,也不會珍惜勞動的成果,而且“不勞”也不會将自身潛能激發,那樣就無法實現更完整的成長。學習是艱苦的,但求知是完善自我的途徑;參加公益活動是辛苦的,但為社會服務就是實現自我的方式;家務是瑣碎的,但體驗家庭建設就是熱愛生活的基礎……
培養學生擁有這樣的認知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慢慢滲透、反複引導。
以我班的一個故事為例,本該負責值日的小組,有的組員參加了課外活動,有的組員逃避值日不知所蹤,整個小組隻剩下一個學生。作為班主任,我提醒這個學生做值日,她感歎“隻剩下我一個人怎麼值日啊”,委屈之情溢于言表。我告訴她:“不是你一個人,還有我呢。”待教室被打掃得窗明幾淨,我告訴學生:“你看,其實你一個人也能把教室打掃幹淨,明天同學們有好心情全是你的功勞!”這個學生聽了我的話,再看看教室,臉上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後來我在班上談起這件事,并告訴學生:如果能做一個讓别人享受幸福的人,我們做的就是有價值的。學生聽後頻頻點頭,當天逃避值日的學生也面有愧色。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一個小組隻留一個人為班級服務,這個人是不是吃虧了?也許這個同學的行為不能得到每個人的贊許,但這個同學的價值已經得到彰顯,勞動能力也确有提高。
在班主任工作中,凡是遇到學生感到艱難、吃虧、力所不及時,我都會用類似方式提示學生如何獲得真正的成長、生命的尊嚴和幸福的體驗。我也常常從學習的本質、求知的樂趣、自我的實現等角度闡釋勞動的本質和價值,讓學生可以從新的視角理解成長、學習與勞動的關系。
當學生遇到難題,班主任一方面要給學生提供解決困難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要啟發學生,正是因為困難和艱辛,我們取得的成果才更有價值,即使短時間内沒有成果,克服困難的過程也會成為推動一個人進步的力量。這就是成長的價值、勞動的價值。反之,如果逃避困難、追求享樂,就會失去許多成長機會和幸福體驗。
反複引導帶來了成效,我所帶班級學生總能以多承擔責任為榮,無論何時他們都願意積極實踐。這與學生心中成長即勞動、勞動可以創造幸福這一普遍認知是分不開的。
(何傑,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特級教師、研究員,曾獲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中小學“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
《中國教師報》2020年05月20日第11版
作者:何 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