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因好奇發明電燈的故事?火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無光無熱的黑暗時代,開始邁入文明的光明路途;而電燈的發明,卻讓人類征服了黑夜,使人類的文明出現飛躍,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愛迪生因好奇發明電燈的故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火的出現,使人類擺脫了茹毛飲血,無光無熱的黑暗時代,開始邁入文明的光明路途;而電燈的發明,卻讓人類征服了黑夜,使人類的文明出現飛躍。
作為火與電燈的發明者,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西方人,一個是傳說中的遠古聖人,一個是近代有名的科學家。從兩者發明的方法和過程中,我們可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和路途。
在遠古時期,人類并不會用火,主要以果實和生肉為食。燧人氏的出世,好像專為人類取火而來。而且取火方法的發明充滿着神奇色彩。據《拾遺記》記載:“遂明國有大樹名遂,屈盤萬頃。後有聖人,遊至其國,有鳥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号燧人氏。”,大意是:燧人氏夢中神遊燧明國後,受鳥啄燧樹出火的啟發,開始研究“小枝鑽火”的方法。他通過上觀星象,下察五行,從天地間參悟了火的奧妙,最終成功鑽木取火,将火帶給了人類。他的研究方法,在《屍子》中也有記載:“ 燧人上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他除教人鑽木取火,教人用火烤熟食物來吃外,還教人用火冶煉金屬、制作武器工具、結繩記事等。人類的文明,可說是自“火”出現後,才正式邁入光明的正途。
愛迪生對電燈的發明,在人類“光明”的發展史中,無疑是颠覆性的、飛躍式的,于人類文明的意義不言而喻。他于1878年開始決定研發電燈。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但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光線刺眼,耗電大,壽命短,并不實用。而愛迪生要研發的是那種經久耐用又物美價廉的可普及的電燈。他艱苦奮鬥了13個月,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最終才取得成功。據說他曾用過人的胡須和棉線試驗,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直至用碳化的竹絲才取得成功,最後他又改用更耐用的鎢絲,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電燈的材料。從電燈的發明,可見科學家的艱辛。因而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從燧人氏的“取火”中,我們看到,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靠“悟”,通過自然現象體悟取火之道,也就是說,他走的是“悟道”之路。中國古人的“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可謂與之一脈相承。而愛迪生研發電燈所走的是實證之路,這也是西方的科學發展之路。
不同的發展方法,将會造就不同的文明。但晚清以後,西風東漸,中國古人所創建的發展之路已經斷層,已經被“西風”同化,現在所走的也是西方的實證科學之路。兩種不同的路途,若一直發展下去,最終孰優孰劣,已不得而知。現在我們隻能遙想,若沿着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路途一直發展,也許人與自然會更和諧,人性也會更簡單純樸吧,但恐怕也會因此而與飛速發展的科技時代失之交臂了。因而我們隻能感慨:曆史的大勢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也許隻有順應時代的潮流,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從火到電燈,從騎馬到坐飛機,從飛鴿傳書到手機通訊,人類光明的路途已經拓展,但願迎接人類的,也是光明的未來。
從樹上的巢屋到高樓大廈,住房變了,人也在變
關于“文化”的困惑?回歸老祖宗的“文化”才是正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