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期蹲着走路姿勢都變了

長期蹲着走路姿勢都變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01:34:11

俗話說“人老腿先衰,樹老根先枯”,雙腿是身體的樞紐,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因此養好雙腿是養生健身的關鍵。

下蹲運動就是保養雙腿、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腿部肌肉的一大利器。

長期蹲着走路姿勢都變了(會蹲的人老得慢)1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教你正确地“蹲”出好身體。

受訪專家

遼甯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吳峰

北京體育大學健身健美講師 鮑克

5個健康好處“蹲”出來

下蹲,不僅省時簡單,容易掌握,而且節省空間,無論在哪裡,隻要能站立就可以。

遼甯省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吳峰指出,蹲起運動5分鐘就有行走1小時的鍛煉效果。除此之外,下蹲還有以下5個好處:

1

增強肌肉力量

下蹲活動需要胸背部及腰腹部肌肉的配合,甚至有的動作需要上肢的配合,實際上這是對周身肌肉整體活動的訓練。

重複活動可以增加大腦對身體屈伸活動的控制性,使人能适應身體的突然屈伸變化,降低摔倒的風險。

2

提高骨關節靈活性

适當的蹲起活動可以增加髋、膝關節的活動,适當增加靈活性,鞏固膝關節穩定度,延緩關節老化。

3

預防心血管疾病

下蹲活動可使周身血管規律性地收縮舒張,減少心髒外周阻力,改善微小血管的彈性,減少心髒負荷。

反複下蹲、起來、再下蹲,可以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回心血量,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長期蹲着走路姿勢都變了(會蹲的人老得慢)2

此外,它還對穩定血壓、調整内分泌有積極作用。

4

抗衰老

當人蹲下時,雙腿和臀部肌肉受到擠壓,下肢血液會快速回流到心髒,起身時,血液又快速返回,一蹲一起有利于氣血流暢,可起到抗衰老的功效。

5

放松減壓

下蹲動作比較簡單,不需要大腦積極思考,可以放松精神,減輕壓力。

4種蹲法,效果不同

下蹲簡單,但也有不少講究。下蹲的正确姿勢應該是:

站立時,雙腿應分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外,膝關節垂線不超過前腳尖,臀部向後如同坐闆凳,全程挺腰擡頭收腹,不能有含胸夾膝的動作,下蹲時吸氣、站立時呼氣。

長期蹲着走路姿勢都變了(會蹲的人老得慢)3

依據蹲的幅度,下蹲運動可大緻分為半蹲、深蹲和全蹲,此外還有箭步蹲、側蹲這樣的流行蹲法。

全蹲

對腰腿韌帶的拉伸要求較高,對踝、膝、髋關節的影響較大,而對肌肉靜态張力的要求較低。

這種方式适合久坐的人作為間歇鍛煉,活動身體,但應注意保持一定的下蹲速度,如每分鐘20~30次,可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全蹲則對臀大肌刺激最大。

半蹲

大腿高于膝蓋水平角度為半蹲,與紮馬步類似,對大腿和臀部肌肉影響較大,是鍛煉股四頭肌的好方法。

做完膝關節手術或處于關節康複期的患者,可選擇半蹲作為恢複性練習。

深蹲

大腿低于膝蓋水平角度為深蹲,比半蹲要深,接近于全蹲,腿上用勁兒較大。

深蹲中參與最多的是股四頭肌,深蹲通常适合中青年人在久站或久坐後,感覺勞累時練習。

靠牆蹲

下蹲時,如膝蓋超過腳尖,會給膝蓋帶來較大壓力,但膝不過腳尖的下蹲姿勢并不容易做到,特别是全蹲時。此時,背靠牆蹲就成為最佳選擇,可對身體起到保護作用。

有些人不适合“下蹲”

鍛煉時,絕大部分人應以深蹲為主,半蹲和全蹲為輔。

需要提醒的是,下蹲時下得要慢,起得要快,否則易損壞膝關節。

在接近蹲下的最低位置時,最好再放慢速度,這樣能更好鍛煉腿部肌肉。

做下蹲動作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建議先1天做4組,每組15個,然後逐步增加數量。

下蹲的節奏标準大緻為5秒鐘1次,運動量要自己把握,以每次活動之後有氣喘,脈搏跳動120~140次/分鐘為宜。

此外,下蹲的幅度和頻率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應視體力而定。

患高血壓、糖尿病的老人,關節有問題的人不宜做下蹲運動;

老人或體弱者可先采用半蹲或“1/4”蹲,膝關節彎曲角度依個人身體狀況和感受而定,下蹲時需緩慢平穩,鍛煉時可手扶床頭或門框,一次做10個,每天不超過5次,也可根據自身條件适當調整。

如果在練習之初出現肌肉疼痛,不必擔憂,這是由于肌肉中乳酸堆積引起的,繼續堅持幾天,酸痛就會消失。下蹲練習應遵循持續性原則,每天堅持才有顯著效果。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