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左側移位(LDA)是指由正常解剖學位置發生左移,引起奶牛消化障礙的一種常見内科病。本病在奶牛生産實踐中比較常見,多發于産後。本病需采用多種方法作綜合診斷。預防措施為制定合理的奶牛TMR日糧結構和投料順序,在飼糧中添加陰離子鹽。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一般采用左側單側切開術,推送真胃并固定于右側正常位置,可以達到根治該疾病的目的。
一、 病因和病機
近年來有些乳牛場單産提高較快,精料飼喂過多,占日糧比例過高,粗料質差量缺,以緻本病成倍增加。将真胃弛緩作為病因是較為普遍而容易接受的。部分脹氣的真胃沿着左側腹壁上移至瘤胃處,最初是真胃的胃底和胃大彎發生變位,然後依次是幽門和十二指腸變位。真胃變位主要是幹擾和飼料的消化和通過,引起食欲下降和脫水。真胃變位時常出現輕度的代謝性堿中毒,伴有低氯血症和低鉀血症。真胃變位常繼發酮病,并發脂肪肝綜合征。當循環系統發生衰竭時,會同時發生由高L-乳酸血症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其嚴重程度可超過代謝性堿中毒。
二、 臨床症狀
真胃左側移位的典型症狀是厭食,最常見的是對谷物食欲不振或對粗糧食欲正常或降低。患牛産奶量下降,病情迅速惡化。發生在肋骨近尾端變位時,軀體一側呈現"凸起"狀。除個别病程較長的病例外,真胃變位時瘤胃的水合作用和運動性常保持正常,但一般頻率降低且收縮強度減弱。糞量顯著減少,且較正常牛糞便含有更多液體。叩診、聽診左側腹部時,可聽到砰砰聲。
三、 診斷
1、聽診檢查:在左側肩胛骨的下1/3水平延長線的第10至第12肋間聽診,可聽到真胃内氣體通過液面時發出的玎玲聲。聽診時間應稍長一點,否則容易遺漏;或在聽診器平闆周圍的皮膚上用手指彈叩,亦可聽見爽朗的空甕聲。
2、穿刺檢查:在左側腹壁聽到類似叩擊鋼管發出聲音稍下的部位,用18G×(10~15)厘米針頭向腹部水平穿刺腹腔,如刺入真胃,有真胃内容物流出,可予确診。但在穿刺前後,術部應嚴格消毒。
3、腹腔内窺鏡檢查:通過左側脅部向前、向内側下方呈60°角插入腹腔,正常牛僅可看到瘤胃與腹壁之間有一個裂隙。當真胃左移時,可看到兩個裂隙,内側的一個是瘤胃與真胃之間的,外側的一個是真胃與腹壁的。且瘤胃漿膜的顔色較白,真胃的漿膜由于移位後血液循環受阻,多呈充血狀态。
4、尿液檢查:檢查尿酮時陽性率可在95%以上,但要注意和酮尿血症的區别。
5、剖腹探查:當臨診上疑為本病但又無法用其他方法确診時,可在手術治療前,先在左脅部拟進行手術的部位,作5厘米的切口,如看到真胃,即可沿此切口擴創再作手術。
四、 預防措施
平時合理搭配精、粗飼料比例,尤其在幹乳期控制精料喂量更為重要。
五、 治療方法
1、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翻滾法、閉縫法、棒縫法和中藥療法。近年來采用消氣靈30毫升及橙皮酊、芳香氨醑、姜酊各100毫升灌服,每天2次,連用3天,有較好療效。故确診為本病後,應選用藥物治療3天,如确實無效可再施行手術。
2、手術療法:取站立保定,腰旁傳導麻醉。切開腹壁後,手術整複左移的真胃,并作固定。這一方法療效确實,且不會複發。主要術式有兩側腹壁、單左側、單右側及腹中旁線徑路四種。經過多年實踐認為,選取單左側手術徑路最佳。①保定與麻醉:取六柱欄站立保定。應用2%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施行左側腰旁傳導麻醉。②術部:在左側脅中部(左側最後肋骨後緣4厘米處),上緣與肩關節水平相齊,往下切開15厘米。術部應先剃毛并消毒。③消毒:術部、術者、器械及場地按常規消毒程序進行。④手術方法:先切開左脅部皮膚、腹外斜肌,然後鈍性分離腹内斜肌、腹橫肌并切開腹膜。進入腹腔後,即可見到左移的真胃位于瘤胃與左腹壁之間。為防止真胃的再次移位,可在真胃的大彎部漿膜上用兩根長約40厘米的12号縫線,在相距5厘米處分别固定兩針,除去縫針後,将線穿入前有針眼後有把手、長約12厘米的引針,術者右手持針從腹底進入右側,在原真胃解剖位置上穿出皮膚,右側助手将帶出的縫線引出。術者再用引針将另一根真胃上的縫線穿入針眼,用同樣的方法再次從腹底進入右側,在距前一針眼4~5厘米處再穿出腹壁,助手再将術者送來的第二根縫線拉住。術者再用手将左移的真胃向下、向右推壓,使真胃回到右側,助手趁機收緊兩根縫線,最終使真胃緊貼腹壁,為日後使真胃與腹壁造成人工粘連。助手将兩根縫線打結于皮膚上,外置圓枕以防線頭滑脫。術者縫合腹膜,自内向外逐層清理并縫合肌肉,最後縫合皮膚。術後用抗生素治療,如普魯卡因青黴素600萬國際單位,連續治療5~7天。經10天左右創口可取一期愈合并拆除皮膚縫線。術後2~3天即可恢複正常飼養。
作者:李玉昌 高級獸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