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五一”前夕,有關“青島旅遊”的詞條沖上微博熱搜第一。截至5月4日,#真的建議大家夏天去趟青島#的話題閱讀次數高達3.9億。
“和你最愛的人去浪漫的情人壩吹晚風”“世界第一跨海大橋,中國第一長海底隧道”“一直在我們旅遊計劃之内!”……數以萬計的讨論“安利”着微博網友。
“五一”假期收官,數據是市場最直觀的反映,青島統計的旅遊各項數據也大緻符合全國面上的情況:“五一”期間青島共接待國内遊客365.51萬人次,實現國内遊客消費34.70億元。累計監測的70家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人數120.69萬人,營業收入2064.13萬元;累計監測星級飯店66家,平均入住率20.62%。
“五一”之前和期間,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疫情防控工作面臨挑戰。節前山東省在“五一”假日文化和旅遊市場工作視頻會議上要求,所有進入文化和旅遊場所的人員須“持七日内核酸”。遏制疫情是敬佑每一個生命,“動态清零”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對包括青島在内的全國範圍城鄉居民旅遊休閑消費産生較大影響。這是大家都能看到也能理解的。
5月1日當天,2022年度五四廣場“周周演”如約而至
對于青島旅遊從業者來說,這個假期辛苦的付出和灑下的汗水,可能是一場原本就知道不會太熱烈地奔赴。但是,在每一個景區景點,哪怕隔着口罩,你還是能被那些熱情的聲音、細緻的服務所感染。在疫情對旅遊業沖擊遠超預期的情況下,他們的堅守,源于他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更源于他們對青島旅遊市場的信心。
“十四五”時期,我國将全面進入大衆旅遊時代,人們的旅遊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青島要打造成為重要的國際濱海旅遊目的地,随之而來,城市生活将真正進入主客共享模式,旅遊行為高頻融入市民生活,市民成為城市旅遊産品的深度體驗者。提前迎考,青島旅遊融合創新在這個假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擘畫了青島發展的宏偉藍圖,“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的發展目标中,“宜遊”上升到了與“宜居”“宜業”同等重要的高度。
近一個月以來,青島文化旅遊領域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圍繞建設“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提升宜遊水平、打造藝術城市、推動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等重點工作,全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更以九個“聚焦”錨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任務落實。
現代旅遊業前景廣闊,旅遊不僅要與文化融合,更要與城市産業體系、城市重點工作和戰略定位深度融合。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從頂層設計發力的青島旅遊,正以實幹創新開啟嶄新的篇章。
01 露營、房車等新玩法不斷解鎖
在需求側發力推動下,這個“五一”雖然不能遠行,但對于青島市民遊客來說,這可能是青島文旅産品最為豐富的一個假期,優質旅遊産品讓“微旅遊”“微度假”的新玩法不斷升級。
就近找個郊外的賞花地,野餐露營、體驗房車,可能是這個假日最為惬意的打開方式,适合本地及近郊出遊的戶外旅遊熱度走高。
小麥島對面的海灘成了市民遊客露營的好去處
“五一”假日,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接待遊客約3.7萬人次,趣青野露營地899元的日營套餐連續5天滿營,深受市民遊客喜愛。受到市場正向反饋,景區計劃在“五一”之後全新升級推出夜營,設計“兩天一夜”“一天一夜”等體驗套餐,讓遊客體驗夜遊動物世界、探秘螢火蟲等活動。
在琅琊台星空營地,房車露營同樣供不應求,5天全滿。“五一”期間,這裡推出599元、699元兩個價位的套餐,包含房車夜營、露天電影、景區免費遊覽等,不少錯過了“五一”假期預訂的市民,已經開始咨詢節後預訂。
小麥島對面海灘露營地的市民遊客
對于年輕人來說,“身未動、心已遠”的城中度假拼得就是創意。海爾世界家電博物館在“五一”推出博物館原創定制劇,講述家電、家庭、家人,細膩複刻時代裡的動人故事。冰山之角天台舉行了搖擺舞會,在迷人的爵士音樂中,感受浪漫迷人的節日氛圍。
在這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遛娃”同樣儀式感十足。“五一”假期,西海美術館“藝遊未盡”美育課程為小遊客們帶來了難忘的藝術假期。在“TAG·新當代藝術展-啟航”的現場,他們觀看了來自10位當代年輕藝術家及藝術小組近年來的新作,參與了“mini服裝設計師”手工課。
感受摩托艇的刺激
在海信探索中心,小遊客們換上漢服,體驗科學世界裡的國風遊園,皮影戲、射箭、投壺等民間傳統遊戲玩得不亦樂乎。古彩戲法、機器人舞蹈秀等,更為他們打開了奇思妙想的大門。長達4個多小時的科學劇本推理獨立營,綜合地理、生物、化學知識解決問題,多維度培養科學思維和推理能力。
博物館裡看沉浸式戲劇、美術館裡聽音樂現場、露營地開一場音樂會……這些不斷升級的新玩法,展現出青島文旅融合創新的活力。注重本地市場開發,降低外地遊客依賴,細節入手滿足市民遊客文旅消費需求,一些景區景點和文化場所在這個假期明顯受益,提高了抗風險能力。
02 從“旅遊 ”到“ 旅遊”的新機遇
青島老城可以說是青島人心底的文化鄉愁。這個“五一”,曆史城區遊覽多維度探索深層次改變,“小而美”的文旅項目展現出十足吸引力,青島老城有了不少新變化:
市南區在銀魚巷、中山路、教堂廣場等曆史城區10餘個網紅打卡地打造50多場精彩演出;市北區開展了城市探索——青島老建築系列主題線路漫步活動,品讀裡院、博物館、老街巷等曆史城區文化特色。
五一假期的老街
目前,青島老城區正積極籌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青島是中西荟萃的曆史文化名城,漫步街巷、丈量古迹,在綠樹紅牆中體驗城市遺産的魅力,堪稱無與倫比的文化盛宴。青島是一座蜚聲海内外的萬國建築博物館,老城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張弛有度的城市格局,風格迥異卻又錯落有緻的近現代建築群,讓青島成為一座可以比肩任何一座世界文化遺産名城的東方都會。”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副主席、中國古迹遺址理事會副理事長姜波教授說。
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背景下,如何以旅遊賦活老城資源備受關注。在青島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的過程中,明确要“傳承曆史文脈,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讓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鮮明”,這是擺在青島文旅面前的重要命題,也是青島以文旅融合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五一假期的老街
作為電影之都、音樂之島、戲劇之城,青島所建設的宜遊城市,一定是有文化厚重感的。但與此同時,旅遊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旅遊業作為一項經濟産業,必須不斷實現融合模式創新,加速旅遊業與商貿、農業、工業、交通等的深度鍊接,既要豐富“旅遊 ”,也要拓展“ 旅遊”,發揮好不同角色的作用,帶動資源的充分有效流動,才能實現内生活力,最終更好地服務于文旅融合,發揮幸福産業的作用。
這種多業融合的推進已經在開展。節前,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共同向市民遊客推薦了十條鄉村旅遊主題線路,邀請市民遊客共同走進生态宜居的美好鄉村,感受令人向往的生活;“五一”期間,青島城運文旅集團旗下觀光巴士線路恢複運營,邀請全國市級以上勞模節日裡免費乘坐。青島城運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于去年6月揭牌,被寄托了實現城運文旅闆塊産業“叠代升級”的厚望。
漫步老街
今天,各行各業擁有了更為開放的心态,為加速融合提供了更為積極的市場環境。“一業興、百業旺”,加快旅遊發展,将為帶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現代産業體系注入澎湃動能。
03 有效暢通旅遊經濟供需循環
讓城市旅遊具備内部循環能力,是我們能夠保持健康肌理在疫情後加速起跑的關鍵。
棧橋依然是市民遊客假期最喜歡去的景點之一
受疫情沖擊,今年“五一”城鄉居民出遊的空間距離、停留時間和消費活躍度進一步收縮,島城各旅遊景區和文旅企業也明顯感受到了市民遊客旅遊消費趨于謹慎。對于旅遊業來說,這個假期産生消費難,所以也何談增長。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市民對本地遊和外地遊的期待值和消費預期存在差距。通俗來講,在熟悉的環境裡,謹慎消費最根本的是因為支出縮減,還是因為擔心不能值回“票價”?
本地人遊本地,對旅遊産品無疑有更高的要求,文旅産品體系的構建,需要政府和全行業的長久經營。其實,無論是當下熱議的“需求側”,還是過往常談的“供給側”,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相通的,很多時候,往往是在滿足市場需求的過程中,實現了新的市場培育。更為關鍵的是,暢通旅遊經濟供需循環,讓城市旅遊具備内部循環能力。
趕海也是假期一項不錯的娛樂項目
提升宜遊城市吸引力,近期召開的全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會議透露出重要信息,按照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宜居宜業宜遊高品質灣區城市”的要求,青島将積極推動旅遊産業轉型增效、旅遊設施提質升級,盡快招引建設一批文旅大項目。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海洋旅遊,豐富海上旅遊業态,打通“海上觀青島”線路,加快竹岔島旅遊開發,打造“北方海島旅遊樣闆”,擦亮海洋旅遊名片;大力發展近郊遊、鄉村遊、自駕遊、定制遊、研學遊,盡快出台旅遊企業纾困政策;堅持文旅融合,依托青島豐富的人文資源開發旅遊産品、打造旅遊線路、開發演藝産品,為景區注入人文元素,烙上文化印記;堅持“主客共享”理念,将整座城市當作旅遊景觀來打造……
海邊垂釣
圍繞打造重要的國際濱海旅遊目的地,青島将實施全域旅遊提升工程:制定旅遊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樹立大旅遊發展理念,立足山海城灣一體特色,強化全市旅遊資源整合,實現景區全域聯動、産業全域優化、線路全域統籌、市場全域營銷,提升旅遊資源全域統籌水平。
旅遊業是需要帶着情感去開拓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以文化旅遊講好青島故事。今天,旅遊從業者仍然在堅守,他們的勇氣和信念同樣不可估量。“宜遊”城市作為發展目标被擺在了重要位置,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青島旅遊的未來發展讓人期待。
假期的中山公園
青島旅遊,是青島人共同的事業。當前青島文化産業增加值、旅遊人次等指标,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青島傳統的旅遊旺季即将在夏天到來,做好當下,就能迎接更好的未來。
作者 |馬曉婷 攝影 |王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