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協同融合?原标題:以産業數字化實現多要素有機聯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産業協同融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原标題:以産業數字化實現多要素有機聯動
4月9日,《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公布。這是中央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意見》分類提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其中,備受關注是“數據”首次與其他傳統要素并列成為一種新型生産要素。此舉有助于釋放底層數據的價值,加快數據資産化進程,加速數字經濟新業态、新模式的誕生。
生産要素是一個經濟學的範疇,它指的是生産經營中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産力條件下,生産要素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在農業社會中,土地和勞動力是最重要的生産要素。到了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接近尾聲,社會生産力有了很大躍升,經濟活動逐步走向了規模化、組織化,此時組織本身就成為了生産的關鍵。此後,随着生産力的進步和生産方式的改變,技術、信息的作用逐漸開始被人認識,也逐步被認為是生産要素。步入數字經濟時代後,數據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組織和規劃生産經營,更能有效地進行判斷和預測,為社會創造出巨大的财富。在這樣的背景下,數據被理所當然認為是一種生産要素。
數據作為生産要素的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數據參與生産,對其他要素資源具有乘數作用,可以提高經濟生産效率,推動新型産品和服務的創造,這體現在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二是數據參與分配,對原有生産要素諸如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産生替代效應,背後涉及到經濟結構的變化和要素的變遷,從而對收入分配産生深遠的影響;三是數據憑借高流動性、低成本、長期無限性和外部經濟性等特征,對國民經濟各部門具有廣泛輻射帶動效應,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産率。據統計,美國過去十餘年勞動生産率增長中,數字化的貢獻度超過40%。此外,當下數據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主要國家競相争奪數字經濟這一全球新一輪産業競争的制高點,數據要素正在成為改變國際競争格局的新變量。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全新生産要素,數據所具有的外部性、非結構性、非标準化、資源标的多變性、邊際成本遞減、規模報酬遞增等特征,使得數據的權屬界定、價格形成、交易流通、開發利用等各個環節均存在諸多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推進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協調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多方力量,加快《意見》相關配套措施落地,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轉型帶動作用。
一是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研究制定出台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健全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數據要素交易市場,完善數據流動交換共享規則,探索開展數據審計、數據保險等新型業務;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制定數據确權定價和流動交易的标準、規範和共識,着力破除數據自由流動障礙瓶頸。
二是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探索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和規範性,豐富數據産品。制定數據隐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推動完善适用于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要始終“繃着一根很緊的神經”,平衡好數據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做到互相适配。
三是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轉型帶動作用。要持續發力新基建,大力開展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數字化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态環境”;推動建設“東數西算”工程,建設粵港澳、京津冀、長三角等一批區域性數據要素共享流通樞紐工程,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中西協調發展新格局;完善相關研究和技術鍊條,建立“産學研用”一體化的大數據交易全産業鍊。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