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沫小童(富書作者)
心理學家戴維斯教授,曾對近上千人做過一項跟蹤調查,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激烈的壞情緒當中,不但會把好事弄得一塌糊塗,還會導緻家庭失敗、事業糟糕。
足可見,一個人對情緒的管控率,對生活有着重大影響。
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難免會遇到糟糕的人或事,若都在意,自然會有壞情緒,長期以往,必然影響生活質量,對身體造成傷害。
《黃帝内經》有言:“百病生于氣。”
先有好情緒,才有好身體,穩得住情緒,才能留得住福氣。
而管理情緒最好的方式是,不生閑氣、不争對錯、不理爛人。
不生閑氣
作家李敖,曾談起他的老師殷海光。
殷海光是自由鬥士,脾氣很爆,遇到或想到看不順眼的人就憤怒不已。
有一次,他正在吃飯,忽然想到某個政敵的行為,頓時火冒三丈,氣得胃痛連飯都吃不下。
因為經常生氣,他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49歲便不幸得胃癌遺憾去世了。而讓他天天生氣的政敵,卻活到了89歲。
雖然胃癌誘發原因有很多,但情緒卻是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因此他沒有打倒“敵人”,先把自己打倒了。
李敖從中得到的教訓是:“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不生氣,我跟你逗着玩,我赢你,活過你。現在我成功了,我赢了!”
的确,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有句話說:“如果是我錯了,我憑什麼生氣,如果是别人錯了,我為什麼生氣。”
沒有誰能左右你的情緒,隻是你不放過自己。
而不生閑氣,是放過自己,也是放過身邊人。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
批評家傲慢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
歌德聽後并沒有生氣,反而笑着說:“我則恰恰相反。"
說完避身讓批評家過去。
最狠的反擊,是選擇不反擊,不去理會,你身邊的噪音自動就停息了。
埃及流傳着一句諺語:“向空中吐唾沫,最終會落在你自己身上。”
面對任何事,關我何事,關你何事,這是智者的選擇,也是一種聰明的活法。
生氣隻能逞一時之快,容易失去理智,無法做出正确的判斷。
然後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損害了身體,最終傷害還是回饋在自己身上,得不償失。
有那閑工夫,不如學會看淡,利用好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用心經營好自己的生活,當冷靜下來發現都是些小事。
别揪着别人的錯誤不放,别拿别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管好自己,少生閑氣,心境才會明朗,生活才能輕松些,人生才會幸福。
不争對錯
北宋名相富弼,擅長辯論。
有次,一個窮秀才當街攔住他,說:“聽聞你能言善辯,我來問你一個問題。”
富弼知道來者不善,溫聲答道:“可以,您請說。”
秀才問:“如果有人罵你,你會怎樣?”
富弼答:“我會裝作沒有聽見。”
秀才嘲笑說:“原來不過是個縮頭烏龜,浪得虛名!”
富弼聽完不惱不怒,不理會秀才的辱罵。
秀才沒有得逞,自讨沒趣地悻悻離開。
可仆人急了:“這人如此無禮,您為何不開口反駁他呢?”
富弼說:“此人帶着怒氣而來。我若與他争論,必定吵得面紅耳赤。即便吵赢了他,也是口服心不服,徒勞無益,那又何必争呢。”
莊子曰:“大辯不辯。”
很多時候,在一件事情上糾纏太久,隻會讓你心煩傷神,弊大于利。而不争、不吵、不計較,穩住情緒,方才能夠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周國平曾說過一句話:“人們争論的問題隻有兩種,一種是用不着争的,一種是争不清楚的。”
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有兩個人為了一件小事彼此争論不休。
甲說:“太陽從東邊升起。”
乙反駁道:“胡說,太陽明明是從西邊出來。”
這時,有位智者路過,他們請智者評判。
智者聽後指着甲說:“你錯了,真愚蠢!”乙聽完後高興地離去。
甲氣憤地說:“明明是他蠢,你為何罵我?”
智者回答:“你跟說太陽從西邊出來的人都能吵上半天,還說你不蠢?”
甲幡然醒悟,怒氣全消。
古語雲:“常與同好争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一個人最大的愚蠢,便是跟愚人争辯。
在生活中,很多人像極了故事中的甲,與别人的看法稍有不同,就會強辯來證明自己。
但,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過度的争論隻會自我損耗。
成年人有一種自律,叫克制争論的欲望。
我們要克制争論欲,凡事不必處處争赢好強,不随意糾正、幹涉别人的價值觀,不糾結對錯的事。
因為你無法改變别人,隻有管理好自己的内心和情緒,才能讓心靈輕松甯靜。
不理爛人
白岩松說:“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
農村婦女李雪蓮,因被前夫污蔑了一句:“你叫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叫潘金蓮呢?”
于是,她為了糾正這一句話,證明“我不是潘金蓮”,給自己讨回公道,前後共打了20年官司。
可,李雪蓮終究沒有把這句話糾正過來,故事随着她前夫的死戛然而止。
她本可以把這20年的生活過得很好,可卻為了一個爛人說的一句話,浪費了大半人生。
作家大衛·波萊曾提出了“垃圾車定律”。
它意指,許多人就像“垃圾車”一樣,他們充滿負面情緒到處亂跑。
随着負面情緒不斷堆積,他們就需要找地方傾倒,如果你給他們這個機會,他們就會把垃圾一股腦兒地傾倒在你身上。
有句話說:“真正的壞人是認識不到自己的壞,反而覺得自己是無比正确的人。”
小說《晚熟的人》裡,莫言的堂兄武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武功沒有什麼本領,卻喜歡惹是生非,争強好勝,無賴兇狠。
誰要是惹了他,這輩子不得安甯,各種下作手段都用上,大家見了他都躲得遠遠的,不敢招惹他。
比如,他去招惹村裡力氣最大的王魁,打不過人家,就污言穢語罵對方。
王魁不願一直在無奈和痛苦中糾纏,為了遠離爛人,就舉家搬離了村子。
他還用農藥泡過的饅頭毒死了村民家的豬,砍斷過“黃耗子”家的玉米,還放過火,甚至裝神弄鬼把村裡的人吓成了神經病。
即使他蒼老拄着拐杖,還朝着車窗吐痰,當司機暴怒要下車收拾他時,莫言阻止了他。
因為,莫言一直謹記他父親的提醒,不要去招惹武功,誰惹上他誰就會倒黴。
所以,千萬别和爛人糾纏, 否則他們會把你拖入污濁的垃圾堆中,毀了你。
最佳的處理方法,就是自動屏蔽,不讓他們有任何接近和傷害你的機會,免遭禍害,你隻要,繼續走你的路就好了。
正如這段對話所說的。
唐代僧人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置乎?”
拾得說:“隻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人生在世,人與人交往,總會有或大或小的摩擦是無法避免的。
如果與爛人計較,與爛事糾纏,要麼你輸得傷痕累累,要麼你赢了,可你也成為了這樣的“爛”人。
因為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說法:每個人處理一件事,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
與什麼樣的事打交道,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相應的角色,直到真正成為那個樣子。
人生不易,餘生很貴,不和無所謂的人糾纏,不管他有多壞,都要學會适當退步,學會放下,關心自己,是放過自己,得到真正快樂最好的方式。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有個回答一針見血:學會專注自己的人生。
而《甄嬛傳》中,甄嬛同樣對四阿哥說過類似道理:
“記着,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費時間費心力。”
擁有這種能力和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才會懂得:不生閑氣,不争對錯、不理爛人是管理情緒最好的方式,也能夠減少生活中80%的煩惱。
所以,遇到了影響心情的破事,就調整心态;
遇到了不同價值觀的人,就保持沉默;
遇到了不講理的爛人,就盡快遠離。
點個贊,願往後餘生,及時止損,遠離垃圾人、垃圾事,管理好情緒,豐盈内心,安然從容一生。
作者簡介:沫小童,富書專欄作者,不傾國、不傾城,做一個自律、溫暖、有愛的90後寫手,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