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紹興之行,要從今年三月初到福建泉州路亞山水庫淡化七星鲈說起。那次作釣失敗。
一直以來,我都是釣的鹹水七星鲈。浙江嵊泗列島的海礁是我的海鲈主戰場,作釣海底暗礁的第一要領就是找底,餌必須觸底才有戰果。
海邊的鹹水圍河,我也常釣。深不過三四米,搜底就是有效作釣要領。偶遇深坑,則必是搜索重點,常有驚喜。
至于近兩三年開發出的雞骨礁、東海風車墩、沿海碼頭樁區等釣場,則因作釣的是起流潮時,魚上浮攻擊餌魚,因而主攻洄流上層區,這是例外。
今年三月時,泉州的五哥相邀,作釣淡化七星鲈,興沖沖就去了。釣場是最深處達四五十米的山水庫。
由于以往的七星鲈都是觸底搜索作釣,加上前段時間恰巧在實戰安徽蚌埠山水庫的翹嘴,最強烈的心得就是搜索深水結構區!
毫無疑問,我選擇搜索水下結構的方式作釣淡化七星鲈。
早春冷雨降溫,不利的天氣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可如果釣魚隻找外部原因,聽天由命,不從自身反思,不向旁人學習,則難有長進。
泉州釣友很熱情,交流時沒有保留。五哥,啊昌,老朱,昆侖,建銘,發哥⋯都把自己的作釣心得分享給我,所有案例均指向一個不可思議的結論--上層,攻上層!
因為天氣持續變壞,加上行程安排,一條魚沒上就回了昆山。可心中的疑問,并沒有随泉州之行結束而消散。相反,日益萦繞心頭,揮之不去。
三月底時,浙江海鹽的阿峰來電,紹興曹娥江囗一處圍河七星鲈旺發。當時手頭一堆事,我興趣不濃,但一問是淡水,推掉所有事,立即出發。
紹興釣得并不輕松,沒魚上鈎就無法驗證上層理論。
戲劇性的轉機在與杭州釣友“夜幕”現場交流作釣時出現。他近幾天的中魚案例同樣指向上層。
就在交流時,我上層操控沉水鉛筆中魚!那時的興奮,至今難忘。後來的中魚雖然也是幾多不易,卻也順理成章。
紹興實戰的意外發現,讓我決定再戰泉州。
【鲈魚小科普】
鲈魚又稱花鲈、七星鲈,在分類學上屬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長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長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稱為海鲈。
七星鲈屬於廣鹽性魚種,在淡水、半鹹水及海水養殖池中均可養殖。主要栖息於河川下遊出海口附近或沿海地區,對環境适應力強,具群遊性,且生性兇猛,即使生長在養殖池裡,偶而也會發生因體型差異懸殊而同類相殘的狀況。
關注藍旗魚,享受快樂路亞!
更多精彩與您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