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宇宙中最黑暗孤獨的角落

宇宙中最黑暗孤獨的角落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1:26:28

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近日刊登題為《“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存在”說法的七個理由》的文章,内容編譯如下:

“稀有地球”假說由地質學家彼得·沃德和天文學家唐納德·布朗利于2000年提出,對天體生物學界更為樂觀的一派造成重大打擊。該假說認為,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但隻能以最簡單的形式存在,畢竟這種形式已經證明其在極端環境中存活的能力。但是,我們對動物生命不能下一樣的結論,因為這種形式的生命對環境條件比微生物更敏感。而且,讓複雜生命也就是動物得以出現的這個進程,并不如我們所相信的那麼普遍。以下是該假說提出的理由。

宇宙中最黑暗孤獨的角落(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存在)1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一個螺旋星系(NASA網站)

1.位置、位置,還是位置

例如,位置靠近銀河系中心的星球承受着緻命的高水平輻射;恒星密集的區域受超新星威脅,同樣也是生命禁區,超新星爆發能夠嚴重影響30光年以内的行星上的生命。這就在銀河系中心周圍形成了一個半徑為1萬光年的不毛之地。過于靠外的區域同樣不适合,因為那裡缺乏鐵、碳、氮、鎳、鎂等生命必需元素。橢圓星系也是同樣情況:生命隻能在漩渦星系中出現。

2.不是随便一顆恒星都行

演化需要時間,因此恒星必須活得足夠長。這意味着恒星質量不能太大,否則就會快速燃盡自己的核燃料,早早熄滅。更何況,質量過大還會産生大量緻命的紫外線輻射,從根源上杜絕行星出現生命。恒星質量也不能太小,否則釋放的能量太少。如果我們注意到銀河系中有95%的恒星質量小于我們的太陽,那麼說太陽是顆典型恒星就有些不切實際了。所有重元素含量偏低的類日恒星也是如此:目前的觀測并沒有發現重元素含量低于太陽40%的恒星擁有行星系統。

3.行星應當處于正确的位置上

生命需要水,因此行星應當在一定距離也就是宜居帶内圍繞恒星運行,讓表面溫度允許液态水存在。然而,由于恒星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亮度會發生變化,宜居帶也會随着時間推移而改變。這就造成一個新的限制條件:行星應當在其整個曆史中一直處于宜居帶内。經計算得出,我們太陽系的宜居帶處于日地距離的0.95至1.15倍。哪顆行星恰好處于這個位置呢?隻有我們的地球。它的位置不遵循任何規律,純粹是因為運氣好。

4.擁有一顆木星的重要性

類木行星的軌道位置是一個棘手問題:如果地球誕生時稍微靠近木星一點,或者木星的質量稍大一些,那麼木星的引力或将阻止地球形成。我們可能會想,那地球附近沒有氣态巨行星是不是更好?這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這顆氣态巨行星為太陽系“驅逐”危險的小行星和彗星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沒有木星,直徑10千米的天體“末日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次數将比現在高出1萬倍。

5.體積和地質同樣重要

行星不能太小,否則就像火星那樣,無法産生足夠的引力阻止大氣逃逸到外太空。另一方面,闆塊構造在二氧化碳等氣體形成的天然溫室效應中起着重要作用,讓地球的平均溫度保持在18攝氏度而不是零下25攝氏度。然而,二氧化碳與雨水反應形成碳酸後會落入海底,從大氣中消失。如果這些二氧化碳不返回到大氣中,全球的溫度就會下降。多虧了闆塊構造運動,二氧化碳經由火山返回大氣層,在這樣的平均溫度下動物生命才得以發展。此外,行星的地質運動應當活躍,這樣才能産生強度足夠的磁場,使生命免受宇宙射線的影響。

6.大衛星的必要性

我們的這顆行星是獨特的,因為它擁有一顆特别大的衛星。如果沒有衛星,地球的地軸傾角就不能保持穩定,且會随着時間推移經曆混亂的擺動:正是由于月球的存在,我們才能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享受着規律的季節更疊。沒有月球,自轉軸混亂搖擺造成的氣候後果對任何複雜生命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一顆行星擁有一顆大衛星是很罕見的現象嗎?當然是。地球之所以擁有月球這顆大衛星,是因為童年期的地球受到一顆直徑比火星更大的天體撞擊,月球從這次碰撞的殘骸中誕生。這種偶然性再次讓我們得到命運的垂青。

7.行星是危險的地方

地球上的生命至少有5次瀕臨滅絕。最危險的一次出現在2.5億年前,當時損失了90%的海洋生物。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但生命威脅一直存在。此外,我們還要加上地球曾經出現的“雪球地球”現象。據說,當時地球四季都完全凍結,全球氣溫達到零下50攝氏度。還有一次出現在大約7億年前,但在這之後迎來著名的寒武紀大爆發,這是一次空前的生物多樣性爆發,産生了我們今天所知的所有生命形式。動物生命之所以存在,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于這一特殊事件呢?

來源:參考消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