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傳文言文翻譯?譯文:蘇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轼十歲時,他的父親蘇洵外出四處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轼讀書程氏在讀到東漢《範滂傳》時,不禁感慨歎息蘇轼問母親:“如果蘇轼将來做範滂(東漢人,字盂博,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程氏說:“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轼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曆史,每天寫文章洋洋數千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陸贽(唐代賢相之一)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歎說:“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裡卻說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裡寫的,正好和我心裡想的一樣啊”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當時文章支離分裂和詭異奇怪的弊病很嚴重,歐陽修正思索有什麼方法能救治這種弊病當他得到蘇轼的《刑賞忠厚論》這篇文章時,又驚又喜,就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于是最終隻評為第二名,但是憑借“《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一參加殿試,中乙科後來蘇轼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著名詩人)說:“我的文章比這個人要遜色一大截啊”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修虛誇,并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蘇轼傳文言文翻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譯文:
蘇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轼十歲時,他的父親蘇洵外出四處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授蘇轼讀書。程氏在讀到東漢《範滂傳》時,不禁感慨歎息。蘇轼問母親:“如果蘇轼将來做範滂(東漢人,字盂博,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那樣的人,母親是否允許呢?”?程氏說:“你能夠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成為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到二十歲的時候,蘇轼博學多識,通曉經書和曆史,每天寫文章洋洋數千言,喜歡賈誼(漢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陸贽(唐代賢相之一)的文集。不久當他讀到《莊子》的時候,感歎說:“我以前有這樣的想法,但嘴裡卻說不出來。現在看到這本書裡寫的,正好和我心裡想的一樣啊!”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的科舉考試。當時文章支離分裂和詭異奇怪的弊病很嚴重,歐陽修正思索有什麼方法能救治這種弊病。當他得到蘇轼的《刑賞忠厚論》這篇文章時,又驚又喜,就想評為第一,但又懷疑可能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于是最終隻評為第二名,但是憑借“《春秋》經義策問”取得第一。參加殿試,中乙科。後來蘇轼攜書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堯臣(字聖俞,北宋著名詩人)說:“我的文章比這個人要遜色一大截啊!”剛開始聽到歐陽修這話的人都認為是歐陽修虛誇,并不信服。很長時間之後,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歐陽修的話。
(蘇轼)調到徐州(今江蘇徐州市)任知州。黃河在曹村這個地方決口,泛濫于梁山泊和南清河等地,最後洪水彙集到徐州城下。暴漲的洪水沒有被及時疏導,徐州城将要被洪水沖毀,城裡的富裕人家都争着出城躲避洪水。蘇轼說:“富人們出城,老百姓都動搖了,我還與誰守衛這座城池呢?我在這裡,就決不允許洪水危及城池。”于是,将逃出城外的富人們又趕回城裡。蘇轼拜訪守衛徐州城的軍隊,叫出士兵頭目說:“黃河水将危害到徐州城,事态非常緊急,即使你們是禁軍,也要聽從我的命令為我效力。”士兵頭目說:“您太守大人尚且不躲避洪水和污泥,我們都是小人,理應為您效命。”于是帶領手下人拿着畚锸等走出軍營,修築起東南長堤。雨日夜不停,城牆僅有三版沒有淹沒到洪水裡。蘇轼在城牆上過夜,路過家門時也沒有進去。他讓各級官員分别堵住各自防守的地方,最後終于保全了徐州城。
當初,宋太祖時實行差役制度,時間長了,産生了弊病。王安石擔任宋神宗的宰相時改為免役制。司馬光擔任宰相,知道免役的害處,不知道它的好處,想要恢複差役制。蘇轼說:“差役制和免役制各有利弊。免役的害處是官吏聚斂民财,錢财聚集在朝廷而百姓鬧錢荒。差役的害處是百姓長時間服役,不能專心全力在農事上,此時那些貪婪狡猾的官吏就趁機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這兩種害處的程度,大概是相等的。”司馬光并不認為蘇轼說得正确。蘇轼又在政事堂陳述自己的觀點,司馬光很憤怒。蘇轼說:“當年宰相韓魏公(指韓琦,是宋朝時輔佐過三任皇帝的宰相)指責陝西省的義勇軍,您當時是谏官,努力和他争執,韓公不高興了,您也不顧。蘇轼以前聽您詳細說過這件事,難道今天您做了宰相,就不許我蘇轼把話說完嗎?”司馬光聽完笑了起來。
建中靖國元年(1101),蘇轼在常州(今江蘇常州市)去世,享年66歲。
蘇轼和弟弟蘇轍,随父親蘇洵學習文章,後來得力于天賦。即使是嬉笑怒罵的言語,也都能寫成文章誦讀。他的文章博大豐富,光輝燦爛,稱雄百代,自從文章産生以來,(這種情況)大概也是很少見的。
蘇轼自從成為舉人到後來出入皇帝身邊做侍從,都一定是以愛戴君王為根本,忠心耿直的言論,正直無畏的節操,都遠遠在衆大臣之上。隻是他被小人嫉妒和排擠,使得他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職。
原文
蘇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程氏讀東漢《範滂傳》,慨然太息。轼請曰:“轼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贽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試禮部。方時文磔裂詭異之弊勝,主司歐陽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賞忠厚論》,驚喜,欲擢冠多士,猶疑其客曾鞏所為,但置第二,複以《春秋》對義居第一。殿試中乙科。後以書見修,修語梅聖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聞者始嘩不厭,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彙于城下,漲不時洩,城将敗,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複入。轼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将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侪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築東南長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時,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為免役。司馬光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複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斂民财,斂聚于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專力于農,而貪吏猾胥得緣為奸。此二害輕重,蓋略等矣。”光不以為然。轼又陳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韓魏公刺陝西義勇,公為谏官,争之甚力,韓公不樂,公亦不顧。轼昔聞公道其詳,豈今日作相,不許轼盡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與弟轍,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雖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自為舉子至出入侍從,必以愛君為本,忠規谠論,挺挺大節,群臣無出其右。但為小人忌惡擠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節選自《宋史·蘇轼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