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一個吃大白菜的季節!
無論南方北方,在冬天的時候大白菜一定是家裡餐桌上的常客。白菜是個一年四季都有産出的蔬菜,但是經過低溫霜凍後,白菜的口感和甜度會迅速增加,所以冬天的大白菜顯得更加好吃。物美價廉、營養豐富、水分十足的白菜被人們贊譽為“百菜不如白菜”,因此冬季種植白菜的農戶也特别多。
但是在種植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部分大白菜的葉片上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黑點”,不僅影響美觀,還會使本就廉價的白菜更加賣不出價錢來。那麼這些“小黑點”到時是如何形成的呢?種植過程中有應該如何避免?
大白菜上的小黑點其實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學名叫做“大白菜芝麻狀斑點病”。這種現象是由于白菜葉柄細胞的細胞壁發生了扭曲變形,然後在扭曲變形處聚集了很多黑色物所,才出現了“小黑點”的。
為什麼會産生這種現象?
首先是品種問題。我們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白菜都會有“小黑點”,這源于不同品種的白菜之間有差異,對于病害的抗性不同,也為選育優良品種提供了依據。
其次是氮肥過量。産生“小黑點”的一大主要原因是種植中氮肥的施用過量,氮濃度的升高會導緻白菜細胞膜結構被破壞。
還有貯存不當也是一大原因,大白菜小黑點病在貯藏過程中還會加重,甚至在收獲時沒有病征的大白菜在貯運中也能發生。
因此,要想預防白菜“小黑點”的出現,要做到:選用對小黑點病抗性較強的品種;栽培中适當減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氮肥用量以每畝氮素總量不超過25公斤為宜);帶外葉收獲貯藏,收獲時應盡可能多留外葉,并且最好以窖藏的方式進行低溫貯藏。(文/小青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