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合運算中,關于運算次序有兩個基本法則:有括号,先計算括号中的算式,沒有括号,先乘除後加減。
大家都知道這是基本法則,如果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先算乘除後加減,你會怎麼幫助孩子理解呢?
理解運算順序需要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單純地記憶不能追其根源,發現不了背後的本質,也就沒有辦法知道“從哪裡來”和“到哪裡去”。如何幫助孩子真正理解“先乘除後加減”這一運算順序呢?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蘊含着數學,而要幫助孩子理解運算順序,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數學去作為切入點,這樣孩子在學習時就能加深印象,方便他們更容易去理解運算順序。
我們先一起來看個例子:高小獅買了1支鋼筆,總價是20元,又買了6支鉛筆,每支2元,兩樣一共需要多少錢?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的條件和購物的經驗可以分步計算:
6×2=12(元)
20 12=32(元)
在思考清楚題意後,接下來要引導孩子進行思考數量關系就顯得容易些了。
根據題意我們可以分析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就是把一支鋼筆的(20元一支)加上買了6支鉛筆(2元一支)錢的總數。通過這個數量關系,計算算式可以寫成20+2×6。
到了這一步孩子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先算2×6還是20+2嗎?顯然,僅靠分步計算來輔助理解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用更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們進行理解。
這樣的話,我們借助圖形是最為直接、有效地幫助孩子理解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如下圖: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先引導孩子理解圖中描述的意思,而後再來列式。
例如:20 2 2 2 2 2 2,可以寫成20 6×2。
接下來我們再引導孩子根據上圖得出6個2元是12元,先算出20元再加12元得到32元。到了這一步,家長可以用人民币來幫孩子加深理解。(注意準備各種面值的RMB)
那如果我們先算加法後算乘法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來試試。如下圖:
怎麼樣,有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區别?沒錯,如果我們先算乘法,那麼買這些東西我們隻需要花32元。但是,如果你先算加法,那麼你就需要花52元購買。
52-32=20
看看,僅僅是改變了運算規則,就讓你多花20元去買東西,而且物品的實際價值并不需要這麼多錢,是不是感受到了運算規則的神奇?
留個作業:房租每月 1500 元,要付半年,物業管理費每月 300 元,要付一個季度(3個月為一個季度),電費每千瓦時 4 角 5 分,共用去 1560 千瓦時,要計算總共支付了多少費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