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白詩句峨眉峰

李白詩句峨眉峰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8 15:18:45

王俊傑猛 今日頭條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1

這首詩,是意氣風發的、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此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季節背景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

秋,一直是詩人的主題。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2

秋高氣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李白信手拈來,自然入妙。

月隻“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天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這是此詩的創作環境。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3

次句“影”,是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用法,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有農村生活經驗的都知道,站在江邊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是恒不動的。

隻有觀月者坐船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快事,意境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前後呼應。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4

李白,他正連夜從清溪驿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理想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

江行見月,如見故人。但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李白隻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了。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5

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是李白表達依依惜别的無限情思,此句語短情長。

李白一路行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的旅行圖。

此詩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6

但整首“峨眉山月”蘊含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畫意的載體。

這首峨眉山月歌的意蘊相當豐富:

山月與人萬裡相随,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7

在作者筆下,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觸,句裡行間更是表達出濃濃的思友之情。

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是此詩的主題,令人陶醉。

唐詩,一般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的變化上,限于字數,都頗受限制,因此一般的絕句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8

而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達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的詩中,出現五處地名,占十二字,這在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

李白的這首《峨眉山月歌》為什麼花費大量心思寫恁多的地名?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9

這是因為詩境中無處不滲透着李白的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着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

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是李白的高明之處。

其次,雖然地名很多,但處理的富于變化,讓人并不感覺繁冗。

李白詩句峨眉峰(唐詩鑒賞:李白峨眉山月歌)10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加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是動賓短語。

各種地名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因此讀起來就不覺痕迹,巧手天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