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每日一字七十

每日一字七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07:11:42

mín

指事字,像是一隻被利刃從下往上故意捅瞎了的左眼。郭沫若說,周人最初時以刺瞎俘虜的左眼作為奴隸的特征。

在古漢語中,人和民,是二個不同等級的群體。古人把受過教育、懂事理的稱之為“人”,故有聖人、有賢人;而把沒有受過教育的文盲稱之為“民”,故有愚民。所以在古文字中,“人”是一個微微鞠躬的謙謙君子形象;而“民”則是被捅瞎了眼的奴隸。在古代,民是與君王、與官僚相對應的一個群體。

每日一字七十(民每日一字)1

1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民部》民:眾萌也。從古文之象。

段玉裁注:古謂民曰萌......萌猶懵懵無知皃也。

在古時候,民和萌、盲可以相互通假。“盲”是眼睛看不見。萌是取“瞢”的意思,指眼睛迷迷糊糊、看不清楚的樣子。從瞢的“懵”,則是昏昧無知的意思。

古時候的“民”字還與“氓”和“甿”字通假。

“氓”是指從别處遷來的民。《廣雅》:土著者曰民,外來者曰氓。

《說文解字·民部》氓:民也。從民亡聲,讀若盲。

段玉裁注:氓與民小別,葢自他歸往之民則謂之氓,故字從民亡。

明·楊愼《升庵經說》:氓從亡從民。流亡之民也。從亡者,言民易散難聚,非專屬新徙之民而言。

“甿”是指種田耕作的農民。唐代避李世民的諱,故以氓代民。唐代石經又把氓改成甿。

《說文解字·田部》甿:田民也。從田亡聲。

段玉裁注:甿爲田民。農爲耕人。其義一也。......唐人諱民,故“氓之蚩蚩”。《周禮》:“以下劑緻氓”,石經皆改爲甿。古衹作萌。

鄭玄《周禮·地官·遂人》注:變民言甿,異外內也。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2

文 獻 選 讀

《詩經·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于天。",是指群臣;,是指庶民。群臣的福祿究竟是受之于天?還是受之于民?

"偽古文《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先祖有訓誡:民衆可以親近而不可以疏遠。民衆是國家的根本,根本鞏固了,國家才會安甯。

"《尚書·臯陶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孟子·萬章上》:《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 “天聰明”,并不是上天聽得見、看得見,而是民衆聽得見、看得見。“天明畏”也不是上天會來賞罰善惡,而是民衆的心中自有善惡。民情上達于天,天命本于民心。天之賞罰,是不分貴賤的。因此擁有土地的君主們,你們都要好自為之。“天道就是民心”。民心上達于天,因此民心就是天理。敬畏上天,就是要敬畏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這就是華夏文化中“天人合一”觀念的核心所在。遺憾的是,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沒有意識到“主權在民”的思想,雖然曆代都有農民起義推翻舊的君王,但最終都是被一個新的君王所代替,始終沒有解決怎麼把選擇君王的權力捏在民的手裡,沒有設計出一套限制君王不做錯事的制度,以及替換掉不合格君王的制度,始終沒有獲得深度參與政府決策的權力。

《孟子·離婁上》: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夏桀與商纣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民衆的心和民衆的支持。統治天下的方法就在于獲得民衆的支持。獲得民衆支持的方法,就在于獲得民衆的心。而獲得民心的方法,就在于給他們所想要的,而不要把他們嫌惡的東西強加給他們。

3

成語典故

應天順民

即順應天命,合乎民心。

《周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在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可惜中國自湯武革命開始,隻知道殺人而不知道改制度。一年四季在變革,可是王權至上的制度卻沒有順天應人地實施變革。

民貴君輕

民的地位高于國家,而君王的地位不能高于國家。

《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的民本主義差一點就思辨出“主權在民,而不是在王”的思想。

正因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才下令删掉了《孟子》中的八十五條章句。否則的話,明代的李贽、黃宗羲、顧炎武等學者一定會對此有更進一步的發展。連司馬遷在

《史記·孟子列傳》中,也開篇不是介紹孟子,而是先發一通讀後的感歎: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