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威脅論一直像個幽靈籠罩在人們心頭,自從發現石油這種能源以來,無論是工業時代,還是後工業時代,一旦它被推崇到市場搶手貨的位置上,民衆的擔憂則不可避免。
要切實破除謠言和迷信,我們必須最大限度了解石油本身。石油是地球饋贈給人類的物産之一,因此,我們務必擦亮眼睛,進一步在科學的指引下,探究地球剩餘的石油儲量,才不至于盲從他國别有居心的言論炮制。
石油諜影
石油擁有“黑金”的美譽,一些專家們還信誓旦旦聲稱,我們不可對石油的開采和使用過于樂觀,地球上大量有機質的浮現,也并非是随意冒出、唾手可得,而是必須經曆長達數百萬年之久的醞釀。
如此論調自然有不少人跟風,聽着就該心驚肉跳,類似于産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大聲吆喝往往會掩蓋真正意義上的理性思考,事實上,地球上仍有豐富的石油儲備。在道明真相的這一刻,還有一個明顯的悖論尚未解決。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既然地球上的石油應有盡有,不會折騰出什麼“石油荒”,那憑啥它的價格屢升不降呢?也許,石油形成的過程将有助于揭開石油價格奇高的謎團。
國際通行的一個說法是,石油是一種極其特殊的物質,即古生物遺留下的殘骸,在大自然風化作用下,要經曆數次沉降和堆積,才有可能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轉化成石油。
看似穩妥解釋的悖論,其實漏洞百出、不堪一擊。
真相大白
大大小小的池塘在日常生活中多處可見,在此維系生存的一切動物和植物,但凡要和這個生機勃勃的“獨立王國”告别之時,無一例外将沉降到池塘的最底層,那裡布滿了無數肉眼望不見的微生物,“降解”是遺體告别最隆重的儀式。
有機殘渣則作為“漏網之魚”趁機鑽進池塘的淤泥深處,周遭于是充斥着不可描述的氣味,當然不為大多數人所喜歡、所接受。
甲烷和烴類是氣味散發的源頭,人們不得不回頭予以重視,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未來新石油的形成,才有了希望和盼頭。
開發産能
與有機生物成油相對的,是另一種無機非生物成油說,該說法認同石油是地殼和闆塊運動經效力運作後的直接産物。
有直觀證據表明,沉積岩區和火山區擁有數量最多的油氣田,即使在人工模拟試驗的條件下,也證實了石油非生物參與性出産的可能。
無機非生物成油論,揭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地球上石油的儲量超出人們目前的估量和想象。
因為自然界中包含生成石油所需的關鍵元素,比如碳和氫,經合适條件地激發,一切都會水到渠成,石油根本不存在斷供的問題。
但石油儲量的增加僅僅隻和地球的構造及特性相關嗎?答案是否定的。人類先進的開采技術促使隐藏在角落裡的石油一次又一次被挖掘。
石油勘探曆經不同階段技術性的變革,從打井到重力和地震波定位,從核磁測井到三維可視化,其作業效率也日益攀升。石油的品種開始變得繁多,如瀝青礦、頁岩油和超重油的發現。
流言粉碎
當今石油高儲量國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由于某些技術條件的局限性,有更多的油田尚未被正式開采。
油田雖然供應充足,卻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高價輿論,究竟是誰在進行幕後操控呢?
作為世界警察級别人物的美國,顯然要獨吞石油所帶來的高利潤,絕不希望其它任何的國家前來分得一杯羹,靠着一口油井,美國在石油領域稱王稱霸。
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哈伯特突然甩出一句橫空出世的預判,石油供應的危局即将在1976年到來。
就在“能源危機”傳播得轟轟烈烈之時,人們卻蹊跷地發現,各國頻頻發出不同石油儲量的探明和開采消息,仿佛才大夢一覺醒,美國關于石油枯竭的傳聞,終不過是自導自演的一場聳人聽聞事件。
當然,之前市面上不斷擡高油價也是單方面受到蠱惑的結果,哈伯特直到彌留前才不得不承認一個深藏已久的謊言,美國的石油大亨打算把石油産品囤貨居奇,想方設法和一些權威科學家聯手,将荒謬的石油威脅論說得有鼻子有眼兒。
而美方刻意編造錯誤言論的目的顯而易見,為了在石油買賣上一手遮天,獲得永久性壟斷的地位。
那麼,從荒唐的表象見本質,支撐人類工業時代文明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石油業的發展。
我們依然在謀求脫離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推動社會技術升級進程的一定是降低成本的心理需要。
結語
人類是石油的“掘金者”,與過程伴随而來的,還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慌感。以美國為首制造恐慌的帝國主義者,無一不想借此擾亂全球的經濟邏輯和秩序,隻一味給自己撈取好處。
曆史的教訓表明,隻有相信科學,才能遇見光明,石油恐慌論雖已成過去的篇章,但我們仍要對帝國的陰謀心懷警惕,不再被謠言蒙蔽雙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