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上古四兇來曆

上古四兇來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0:19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1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2

文:二哥

排版:小七

之前,有說到四大兇獸之一的“饕鬄”,四大兇獸之一:饕餮的影視熒幕形象進化之旅但既然說了饕鬄,那我們就在說一說另外三個吧。

梼杌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3

梼杌

梼杌,别名傲狠,上古神話中的四兇之一,它的知名度并不高,算是最低調的一個。

《神異經。西荒經》中記載:“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大,毛長兩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梼杌。”

梼杌,是生活在偏遠西方的怪物,他體型像老虎,渾身長滿長毛,有一張人的面孔,老虎的腿,還有一口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長,兇狠好鬥,在西方稱霸。

梼杌,原是個“官二代”,是五帝之一,北方天帝颛顼的兒子。較早出現在《左轉》:“"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诎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嚣,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4

這段話的意思是,颛顼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好話不聽,訓罵沒用,油鹽不進,教導它不改,不管它,就更嚣張,人們就叫它”梼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方人們說的棒槌,就有點像是梼杌了,一竅不懂,四六不懂。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态度兇惡之人。

《楚辭·九章·惜誦》:"梼木蘭以矯蕙兮,糳申椒以為糧。"把香草搗成香草醬。"梼"也寫作"搗",而"搗"通"搗"。樹木沒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來"搗"的光秃木頭,不正是一根棒槌?

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實心的東西,所以梼杌的特點是"頑"。這裡的"頑",是指不開竅。因為梼杌其人桀骜難馴的品性,以至後來逐漸演變成民間傳說中的四兇之一,跟饕鬄窮奇他們摸麻将去了。

還有傳說,梼杌是鲧死後所化,人面獸身,虎背熊腰,力大無窮,它能化身黃龍,能吞吐神物“息壤”,止天下的大水,克制所有水族,凡是屬于水族的,都不能傷它分毫,更是四兇之一“窮奇”的克星。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5

窮奇

中國上古神話四兇之一,主要記載在《山海經》中,是一個窮兇極惡的異獸,結合天神、怪獸、惡人三位一體,真實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乃是邪惡的象征,代表至邪之物。

《山海經·海内北經》中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在犬北。一日從足。"

這裡是說,窮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

但是,《山海經·西山經》也有記載:"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猬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這兩次記載的窮奇,外貌上是有差别的,但是兩個都是喜歡吃人的兇獸,這裡是沒有差别的,默默的說一句,神獸吃幾個人就成兇獸了,而整個《山海經》都在說這個神獸要怎麼吃,那個神獸吃了有什麼好處,古人們有考慮過神獸們的感受嗎.......

話說回來,窮奇是兇獸,這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有記載窮奇的好的一面,《後漢書·禮儀》 中說 :"窮奇、 騰根共食蠱"。

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着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着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于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益處了,更有郭璞注《山海經》時,亦創作了"窮奇之獸,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的贊詩,同樣指出窮奇會作出驅逐妖邪的行為。這些為民除害的舉動,與以往所表現的食善助惡的形象,有極大的差别。

窮奇的來曆可不一般,《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少皞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明顯又是個“官二代”

少昊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稱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們的故事可見于《拾遺記》,非常美麗動人。在那裡有一棵窮桑樹,其果實萬年一結,吃了的話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稱為"窮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這些關鍵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窮奇也是被舜驅逐到了西北方向。

再說,窮奇這小夥子很有意思,典型的叛逆熊孩子。叫它往東它就要往西的那種,《神異經》裡說道:"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辄食直者,聞人忠信辄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辄殺獸往饋之。”

看見有人打架,這小夥子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你看,這熊孩子,所以,古人們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混沌

上古四兇來曆(上古四兇不僅是個個是富二代還都是官二代)6

混沌,也作渾沌,或渾敦。神話四兇之一。

這裡先說清楚,混沌,不是帝江!不是帝江!不是帝江!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混沌,在《神異經》中記載:"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罴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名渾沌。"

這裡才是混沌的記載,從文中來看,混沌是一隻長得像狗,長毛,有四隻腳而沒有爪子的兇獸,它有眼睛卻看不見,有耳朵卻聽不見,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明顯是個“睜眼瞎”。

而帝江的記載是這樣的,《西山經·西次三經》雲:"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這裡是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這裡“渾敦”是指帝江相貌渾圓,沒有臉面,而不是名字。

這個帝江才是被倏和忽兩人鑿七竅而死的那個”混沌“。

《莊子-應帝王》中有,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好了,就不糾結這個問題了,再來說兇獸混沌,可能就是因為長久以來一直被誤以為是”帝江“。混沌已經是跟”帝江“結合成一個了,明明就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的說。但是,小編自認沒有那個能力去更改什麼,也沒有那個能力去為它們兩個正名的。

還有說法,混沌是帝鴻的兒子,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第一》"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隐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

說的是帝鴻氏有個不成材的兒子,專做掩蓋他人的善行,隐瞞自己的罪過的事,好做壞事,天下人稱他為"渾沌"。

這裡又說明了,混沌,也是個“二代”。這四大兇獸,個個都有個了不得的“爹”,所以,小編一直懷疑,是不是這幾個出身名門望族的纨绔子弟們,平時的所作所為,被古人們逐漸演變成了兇獸。

大概自古權利都是為惡的特權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