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
唐 · 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妪,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湘妃墓前20米外立有一對引柱,上刻對聯雲: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
潇妃、湘妃,即堯帝的兩個女兒,後嫁與舜帝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娥皇和女英,雖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着黎明百姓的疾苦。“斑竹一枝千滴淚”指的就是湘妃。
舜帝體恤百姓疾苦,當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時,寝食難安,一心想要去湘江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舜這次遠離家門,娥皇女英二妃也是依依不舍,但是,一想到此去是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着内心的離愁别緒,高高興興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盼望舜能早日勝利歸來。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心憂舜帝。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後,與其呆在家裡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
打定主意後,娥皇和女英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舜帝。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着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着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
終于有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着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非常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鄉親們含着眼淚告訴她們:“這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而來,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我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可是他卻淌盡了最後的心血,身疲力竭病死在了這裡。”
原來,舜帝病逝之後,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恩澤,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它們朝朝夕夕從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用來除滅惡龍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後,悲痛欲絕,二人抱頭恸哭,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直至最後,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墳墓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上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面有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陳鼎《竹譜》稱“潇湘竹”“淚痕竹”。竿部生黑色斑點,頗為豔麗。是我國竹家具的優質用材。《陣物志》:“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淚揮,竹盡斑。”《群芳譜》:“斑竹即吳地稱‘湘妃竹’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