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城隍爺是道家什麼人

城隍爺是道家什麼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16:00:20

城隍爺是道家什麼人(城隍廟裡的城隍)1

青海湟源城隍廟。(攝影/鄭雲峰)

解詞│“城隍廟”裡的“城隍”是尊什麼神?

撰文│許晖

城隍廟是中國各地極為常見的道教廟宇,那麼,這座廟裡到底供的是一尊什麼樣的神?又為什麼稱作“城隍”的廟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

我們先來看“城”和“隍”這兩個字分别是什麼意思,區别何在。

《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東漢學者劉熙在《釋名·釋宮室》中解釋說:“城,盛也,盛受國都也。”也就是說,“城”的作用是建立城牆,将百姓都“盛”在裡面,以防備外敵的攻擊。“城”的外面還要再加築一道城牆,稱之為“郭”,所謂“内城外郭”是也。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當木蘭歸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就是一直來到外城的城外迎接木蘭。

此圖出自明代藏書家王圻和兒子王思義合著的《三才圖會》一書的“宮室卷”,題為《城圖》。從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此城分為“内城外郭”,最外面則是護城河。

古人建城,一定要在城牆四周開挖護城的壕溝,挖成之後,未蓄水的稱“隍”,蓄水的稱“池”。“城池”一詞就是這樣來的,表示護城河裡的水滿滿地圍繞着城牆。隻有護城河裡蓄滿了水,這座城才能稱為“城池”,否則隻能稱為“城隍”。

“城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水庸”。周代的時候,農事收獲完畢之後,要在歲末的十二月舉行盛大的祭祀,合祭萬物,稱作“蠟(zhà)”。據《禮記·郊特牲》載:“天子大蠟八。”天子之祭稱“大蠟”,共祭祀八種神,分别為:

“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種以報啬也。”“啬”指收獲谷物,“先啬”指農耕的始祖神農氏,“司啬”指農神後稷,也就是周人的先祖。主祭先啬,從祭司啬,這是報答他們發明農業的恩德。

“飨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飨”是祭祀之意;“農”是官名,掌管農事之官;“畷(zhuì)”指田界相連接之處;在田界相連接的地方豎立表木,以示區分,這就叫“表畷”;還要在這樣的地方建立郵亭屋宇等處所,供農官所處,以便督促農業生産,這就叫“郵表畷”;“禽獸”即指貓和虎之類的野獸,周代時貓尚未馴化,因此隻食田鼠,虎則食野豬,田鼠和野豬都是危害農田的動物,因此要祭祀護田有功的貓和虎。

城隍爺是道家什麼人(城隍廟裡的城隍)2

此圖出自東漢武梁祠畫像石(拓片),左邊的文字為:“神農氏因宜教田,辟土種谷,以振萬民。”《周易·系辭》中寫道:“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這幅圖中神農氏所使用的農具即為耒耜。關于耒耜,王力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中有詳細的辨析:“耒耜(lěi sì)是上古耕田的工具。《說文》說:‘耒,手耕曲木也。’起初是用自然的曲木,後來知道‘揉木為耒’。耒和耜本來是兩種農具。耒上端勾曲,下端分叉;耜的下端則是一塊圓頭的平闆,後來嵌入青銅或鐵片,就成了犁的前身……古代注家往往認為耒耜是一種農具的兩個不同部位的名稱,認為耒是耜上端的曲木,耜是耒下端的圓木或金屬刃片,可見耒耜混淆由來已久了。”

“祭坊與水庸,事也。”“坊”指堤防,“水庸”即水溝。“庸”通“墉”,城牆,以之借指将水流圍起來的溝渠。

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這是祭祀時念誦的祝辭。

綜上所述,天子大蠟的八種神即為鄭玄的注解所總結的:“先啬一,司啬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蟲八。”

古人就是按照“水庸”的形制而建的“城隍”。“水”指護城河,即“隍”;“庸(墉)”即城牆。那麼既然“無水曰隍”,而“水庸”明明有水,又為什麼可稱“隍”呢?這是因為古人造字,對事物的分類極細,但正如張舜徽先生在《說文解字約注》一書中所說:“有水無水之辨,乃析言之耳。若渾言之,隍亦有水之通名。”

城隍爺是道家什麼人(城隍廟裡的城隍)3

此圖出自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刊刻的《曆代古人像贊》,收錄自伏羲至黃庭堅共88幅人物畫像,不著繪畫者姓名,“贊”由明朝宗室朱天然撰寫。這幅圖乃是後稷的畫像和贊。據《史記·周本紀》載:“周後稷,名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由以上可知,“城隍”本來指的是圍繞城牆的護城河,至遲到南北朝時,“城隍”開始演變為護佑城池的自然神。據《南史·邵陵攜王綸傳》載,梁簡文帝大寶元年(550年),邵陵王蕭綸竟然在郢州僭越稱帝,于是“數有變怪,祭城隍神,将烹牛,有赤蛇繞牛口出”。又據《北齊書·慕容俨傳》載,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慕容俨鎮守郢城,南梁大兵圍城,“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于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

這兩則史料證明,“城隍神”已經成為官家和民間共同祭祀的自然神。此後曆代相沿,凡有城池處,必有城隍廟。宋代之後,城隍神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的英雄或者名臣作為本地的城隍神加以祭祀。明代甚至還有京師城隍、府城隍、州城隍、縣城隍的四級封号。各地的城隍廟都有大規模的廟會,就起源于祭祀城隍神的活動,漸漸演變成當地最重要的民間習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原創内容,請關注蘭阇(qdlansh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