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新密人眼裡,新密小吃夜市似乎是與自己無關的,感覺到那就是鄭州人設在新密的小吃攤點,用來下鄉宵夜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千篇一律的炒蝦尾好像也成了新密夜市小吃的唯一,全然沒有了可供選擇的欲望。因而網上有人爆料說,新密小吃夜市是炒作出來而不是炒制出來的,也有點太危言聳聽了些,不過品類的退化也不得不說是商業利益追逐下的悲哀。
我更衷情于以前的新密地攤小吃,樸素得像極了隔壁大嫂的院子,天色漸暗的時候拉起桌子凳子、支起架子吹紅了煤火就開張了,尤其是東大街向東的人行家屬院門前的斷頭路、現在保留的石廟溝以及礦務局十字街的幾處夜市攤點都不錯,而且是各具特色,僅一碗普通的面食,就有着千差萬别,手擀面是各家的主打,張軍家的吃着柔軟滑順,金玉家明顯在面中加了蛋清的,殿卿家那時賣的面粉是家裡自磨的品像并不好,至于懷朝家的擔擔面則是擔擔面的面與新密撈面澆頭碰撞出的混合物,啞巴的貓耳面也隻是個名字,沒有陝西面食的粗放卻多了些密人的精細,鄭州燴面、拉面大佬在新密幾經周折也沒有站穩腳跟更向你說明新密人口舌的執拗。
如果說面食吃的是密人特有的偏好,那麼菜品的花樣裡更不乏密人的美食匠心。許昌的焖子在密人的手裡變成了鄭尖,不惟是形狀上的變化,嫩黃的蛋皮卷起的是品像也是密人的精細,内容中增加了肉沫、豆腐、粉條、辣椒絲也改變了那個叫“皮渣”東西的僵硬,口感要好得多;新密的牛肉不是一般的好,馬永信的入口即化不是傳說,虎保齡的嚼頭十足勁道香濃,界河的鹹香嶽村的熟爛都保守着各自的特色,密人常說,外地買來的熟牛肉隻要一過新密人家的牛肉鍋頓時就變得珍貴了許多,看來不是妄傳,不過現在食品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用的大多是外地進來的鮮牛肉了。
不說新密所特有的幾樣,就是普通的一個小菜,密人拿捏得也十分到位,涼拌三絲是各地的大衆菜,密人能随意把它拌出四絲五絲多絲來,豫東的蒜汁雞蛋在這裡卻加入了小茴香的異香,木耳銀耳更是燒出黑白分明,回鍋肉裡加入大腸則是香得流油,醋熘豆芽裡來點烙馍讓人始料未及,豬蹄軟爛得入口即化感覺到不是啃而是在吮,炒柴雞肯定是一鍋一炒考驗着客人的耐心,煎豆腐用的是當地的漿水豆腐,小火慢煎也考量着師傅的手藝,普通間不經意的融合與創新也成就着
其實,那時的夜市小吃吃的更是随意與心情,三五好友相聚,點上三兩個小菜,來上幾串燒烤,小酒一端,小城的夜空裡便有了悠閑的空氣,彌漫着輕松與快樂,尤其那時的錢算數,花不上幾文的,炒蝦尾剛興起的時候,也就是幾十塊錢一大份,盤子也比現在大的多,有好事者核算了一回賬,夜市上像個樣子地消費一回,不算酒水人均是要超過50的,因而他們大都到附近的小店去喝上一口、品味一番了,下來要便宜得多。現在經濟緊張,把這麼好的夜市小吃讓給有錢的都市人也挺好的,密人執拗,吃的是美食不是高價。#美食# #新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